沈家裡遺址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湘湖東岸的西山東麓,向東便是蕭紹平原,位處山前平原過渡地帶,地形由西北向東南漸低。遺址殘存面積約1.5萬平方米,蘊含豐富的新石器時代遺存與歷史時期墓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家裡遺址
- 地理位置: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
- 所處時代:新石器時代
- 占地面積:15000 m
考古發現,地理位置,重要價值,
考古發現
2023年7月至11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復旦大學以及蕭山博物館共同開展沈家裡遺址考古發掘工作。發掘總面積325平方米,共布設13處5×5米規格探方,重要收穫是揭露出一處馬家浜文化土台聚落和專業程度很高的良渚文化石器加工場遺蹟。為了更好地開展大遺址保護和展示工作,本年度發掘工作主要停留在良渚文化石器加工場與馬家浜文化土台表面,在局部解剖至生土。另外,工作中全面使用考古發掘地理信息系統,著力提升田野考古記錄的數位化與規範化。
沈家裡遺址出土的馬家浜文化時期遺物以雙目足鼎、腰沿釜、牛鼻耳和紅衣白陶豆為主,整體屬於馬家浜文化晚期和廟前類型。馬家浜文化土台遍及發掘區,由西北向東南漸低故而與地形保持一致,厚約45~60厘米,由十分緻密的褐黃色粉質黏土堆積墊築而成,土源主體應該是山體表面的風化碎屑,同時夾雜有豐富的碎陶片和石塊,整體工程量頗巨、耗時耗力,彰顯聚落的區域重要性。依託於附近的長石碎屑砂岩山體作為就地取材的磨石和相關石器原料,當地馬家浜文化先民開展了大量石器生產活動,土台坡腳處的廢棄堆積中便發現了大量石器加工副產品,其中包括少量石英和葉臘石質的玉器產品。
沈家裡遺址的良渚文化石器加工場貫穿良渚時期始終,可以細分為前後兩個小期,均由石堆、灰坑和燒面三類功能性遺蹟構成,同時期的文化層中包含海量的石器加工副產品(記錄其中一萬餘件的地理坐標),絕大多數為石核、石坯、碎塊與碎屑,只有少量半成品,更鮮有成品。石器類型主要包括石錛、石鑿、石斧和石鏃,發現不少留有磨礪痕跡的廢棄加工工具——磨石。絕大多數石器的岩性為本地粗砂岩,也有一定比例的泥岩、粉砂岩、細砂岩和火山岩類,還發現有較多葉臘石和石英質的玉器產品。沈家裡應該是錢塘江南岸良渚文化聚落群內外的玉石器交換網路的重要生產點。
2024年1月20日至21日舉行的“2023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上,杭州最新發現的沈家裡遺址和沈家畈遺址中,都有良渚時期的石器加工場,考古學者介紹了上述發現。
- 3沈家裡遺址
地理位置
沈家裡遺址坐落於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湘湖東岸的西山東麓,向東便是蕭紹平原,位處山前平原過渡地帶,地形由西北向東南漸低。
重要價值
沈家裡遺址2023年度的考古發掘與研究工作,完善了馬家浜文化以及鼎文化圈向南傳播的路線與方式研究,同時深化了良渚古城外圍經濟與社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