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灰陶缽是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灰陶缽高4.5厘米,口徑11.5厘米,底徑7.5厘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灰陶缽
- 館藏地點:南京博物院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類別:陶器
新石器時代灰陶缽是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
新石器時代灰陶缽高4.5厘米,口徑11.5厘米,底徑7.5厘米。
新石器時代灰陶缽是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1新石器時代灰陶缽高4.5厘米,口徑11.5厘米,底徑7.5厘米。...
新石器時代斂口灰陶缽 新石器時代斂口灰陶缽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10.5厘米,口徑9.2厘米,足徑7厘米。泥質灰陶。敞口,斜直腹,平底,下附圈足較高,其高度略大於杯身高度,一側附扁平環狀耳,腹底間有凸棱一道,足部縷有10個圓孔,分上下兩層排列。是新石器時代較少見的陶器。出土於閩侯曇石山遺址。現收藏於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數字博物...
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灰陶簋 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灰陶簋是浙江省博物館館藏文物。文物簡介 口微斂,淺腹,外壁內斂,連外撇圈足。圈足上部飾有“□□□”圖案一周。器形完整。
新石器時代夾砂印繩紋灰陶釜 新石器時代夾砂印繩紋灰陶釜是陶器類一級文物,閩侯縣曇石山遺址出土,現收藏於福建博物院。文物尺寸 高10.50、口徑9.70、其他腹圍35.2厘米。文物特徵 敞口,長頸,斜肩,鼓腹,圜底。腹中部有一周棱脊,棱脊上下均飾粗繩紋。胎灰色,夾砂。
陝西西鄉李家村、滑縣老官台、元君廟、寶雞北首嶺和甘肅泰安大地灣等地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出土的陶器,雖然也有深腹罐、圜底缽、三足缽和碗等器類,但小口壺卻比較少見。陶罐的底部除為平底外,多加有三矮足,或口沿作鋸齒狀,另有小口瓮、杯和盂等器表紋飾以劃紋與繩紋居多,並有錐刺紋、附加堆紋與多少...
上宅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位於平谷縣韓莊鄉上宅村北200米處山坡台地上。該地原稱大廟台。遺址文化層堆積深達4米多。上宅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1984年11月試掘40平方米,出土粗細石器200餘件。1985年正式發掘,已挖掘2000平方米,出土器物,整理修復的有2000多件,其中陶器有紅陶缽、灰陶缽、深腹罐、圈足碗、船形...
中亞大約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進入新石器時代,其代表有哲通文化。該文化分布於土庫曼斯坦境內。石器大多繼承當地的中石器時代傳統而多細石器,同時也新出現磨製石斧和磨谷器。已種植小麥和大麥,飼養山羊。陶器均為手制,胎中多摻草末,除素麵外還有一些彩陶。從總體文化面貌來看明顯受到西亞新石器文化的影響。
新石器時代泥質灰黃陶斂口喇叭形矮圈足陶簋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12厘米,口徑17.2厘米,足徑16.2厘米。泥質灰黃陶,斂口,圓唇,淺弧腹,圜底,口腹轉折處有凸棱一道,下附喇叭形矮圈足,並鏤有3個圓孔。文物介紹 出土於閩侯曇石山遺址。現收藏於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數字博物館 2013年,福建省曇...
但這個地區的磨製石器一直不很發達,農業出現的年代也很晚,與西亞情況正好相反。這個地區的陶器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筒形罐特別流行,一般為灰褐色,飾刻劃紋或壓印紋。在日本,陶器多繩紋,故日本的新石器時代又稱繩紋時代。朝鮮和西伯利亞的陶器則多施篦紋。中國 概述 中國大約在前1萬年就已進入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灰陶器足殘件 新石器時代灰陶器足殘件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9.6厘米,口徑17厘米。出土於閩侯曇石山遺址。現收藏於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9.6厘米,口徑17厘米。夾砂灰黃陶,侈口、方唇,寬折沿,沿面斜直內凹,束頸、鼓腹,中腹有凸棱一道,外飾交錯繩紋。出土於閩侯曇石山遺址。現收藏於福建...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6.2厘米,口徑11.7厘米,腹徑11.5厘米,出土於閩侯曇石山遺址。現收藏於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6.2厘米,口徑11.7厘米,腹徑11.5厘米。夾砂灰黃陶,斜沿內凹,沿面較窄,弧腹,圜底,口徑略大於腹徑,僅口沿稍殘,腹、底飾粗繩紋...
南安縣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英都鎮大新村英溪南岸。南安縣新石器時代遺址現存如下:福社尾遺址:在英都鎮大新村英溪南岸福社尾山東南坡,面積約1200平方米。1977年發現時文化層已破壞,只散見有石錛、石刀、陶紡輪和泥陶、細砂陶、硬陶和夾砂陶片,器型有罐、盆、釜等,有方格、直線、圓點、席紋飾。運尾山...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灰陶鼎 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灰陶鼎是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收藏的陶器。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13.2厘米,口徑17厘米,足徑12.6厘米。出土於閩侯曇石山遺址。現收藏於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13.2厘米,口徑17厘米,足徑12.6厘米。泥質灰黑陶,斂口、圓唇,寬折沿微下弧,深弧腹,圜底,下附喇叭形矮圈足,器身通體素麵。出土於...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灰陶三足觚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灰陶三足觚是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陶器。高14.4厘米,口徑9厘米,底徑8厘米。敞口、束腰、平底、三寬足,腰下有弦紋,底有劃紋徽記。現收藏於湖州博物館。
總體上看,蟻山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而從其少量青銅時代特點看,蟻山遺址已經開始向青銅時代過渡。在位於蟻山之南200米的果合山也採集到零星陶片,其中一件陶器為帶鋬硬陶折肩罐,細砂灰硬陶,腹飾細方格紋。印紋硬陶片是福建青銅文化的主要特徵。可以說福建其他地區的青銅文化是在蟻山新石器醉器製作的基礎上...
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灰陶鼎 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灰陶鼎是一件新石器時代文物,現藏於南京博物院。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灰陶鼎高6.4厘米,口徑14.6厘米。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灰陶豆 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灰陶豆是良渚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5.7 口徑19 底徑13.5 敞口,淺腹,平口沿,中劃一道凹弦紋。圈足外侈,有三組銀錠形和圓形鏤孔。
新石器時代淞澤文化灰陶三足觚 新石器時代淞澤文化灰陶三足觚新石器時期是新石器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湖州博物館。文物特徵 高14.4厘米、口徑9厘米、底徑8厘米 觚(讀作gū)。灰色,敞口、束腰、平底、三寬足,腰下有弦紋,底有劃紋徽記。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11.1厘米,口徑7.7厘米,足徑23.6厘米,是新石器時代較常見的陶器。出土於閩侯曇石山遺址。現收藏於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11.1厘米,口徑7.7厘米,足徑23.6厘米。泥質灰黑陶。敞口折沿,斜腹淺圜底,下腹部有突棱一道,圈足略高,...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8.1厘米,口徑6.7厘米,足徑7.3厘米。出土於閩侯溪頭遺址。現收藏於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8.1厘米,口徑6.7厘米,足徑7.3厘米。泥質灰黑陶,直口,尖唇,直高頸,折腹,腹徑最大在中部,矮圈足,胎體較厚,通體素麵。出土於閩侯溪...
新石器時代泥質灰黃陶高頸矮圈足刻劃條紋陶壺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10.4厘米,口徑7.9厘米,腹徑9.8厘米,足徑6.3厘米。泥質灰黃陶,直口、高頸,並大於腹之高度,腹中部起凸棱一道,最大腹徑位於腹之中部,上腹部飾刻劃條紋。圜底、矮圈足。出土於閩侯曇石山遺址。現收藏於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數字...
新石器時代泥質灰陶小侈口矮圈足陶豆是 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10厘米,口徑16.2厘米,腹徑17.9厘米,足徑12厘米。泥質灰陶。小侈口,上腹轉折居於近口處,且平斜呈斜肩狀,下腹淺弧至底。矮圈足,圈足上飾三個圓孔,是新石器時代常見的陶器。出土於閩侯曇石山遺址。現收藏於福建省曇石山...
此展品為新石器時代文物。通高14.3厘米,口徑10.5厘米。夾砂灰黃陶,直口,鼓腹,圜底,腹飾交錯粗繩紋。出土於閩侯曇石山遺址。現收藏於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數字博物館 2013年,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中文百科強強聯手,共同打造了數位化、立體化的權威知識普及平台:福建省曇石山遺址博物館之百科數字...
一、新石器時代 二、青銅時代 三、遼金時代 第二節 古墓葬 一、原始社會古墓葬 二、遼金時代古墓葬 第三節遼金時代古城址 1、梨樹園子古城址 2、丹城子古城址 3、後城子古城址 4、朝陽雙城子古城址 5、楊家大橋古城址 6、馬家古城址 7、邊崗雙城子古城址 8、鮑家古城址 9、榆樹林古城址 10、城崗子...
第三期(地層堆積第3層)年代距今約6000年,出土的陶器數量不多,以細泥紅陶為主,有少量泥質灰陶,以素麵為主。研究價值 上宅遺址的發現和確定,把北京地區與北方草原地區和中原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存的源流、體系類型和相互關係的探索工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上宅遺址處於燕山南麓的泃河流域,在新石器時代文化早期...
考古人員認定此處為4000年前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據張家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劉文清介紹,此墓葬出土的夾砂黑陶、打磨石器、骨器等隨葬物品,對研究龍山文化以及當時葬俗生活習俗有著重要意義。文物遺蹟 龍山文化除陶器外,還有大量的石器、骨器和蚌器等。他們以農業為主而兼營狩獵、打魚、蓄養牲畜。已有骨卜的...
經過省考古所近1年時間的發掘,蚌埠雙墩1號墓葬發現國內罕見結構的獨特墓葬遺蹟。專家一致認為,這是一項重大的考古發現。蚌埠市已決定此墓原址保護,同時結合附近的雙墩新石器時代遺址,將這裡打造成淮河流域重要的文化遺產旅遊區。安徽省文物考古所所長楊立新稱,蚌埠的文化資源在城市當中是一流的,比如禹會遺址、花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