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燕尾榫木構件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燕尾榫木構件
- 館藏地點:浙江省博物館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代
- 尺寸:殘長66,橫11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燕尾榫木構件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燕尾榫木構件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燕尾榫殘長66厘米,糸以截面呈長方形(長26.5寬11厘米)的方木製成。一端榫頭呈燕尾形(也即銀錠榫),榫長工16.5,榫跟部寬20,...
1973年,距離寧波市區約20公里的餘姚市河姆渡鎮發現了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文化遺址,人們稱之河姆渡遺址,在遺址人們發現了大量榫卯結構的木質構件。這些榫卯結構主要套用在河姆渡乾欄式的房屋的建造上,有凸型方榫、圓榫、雙層凸榫、燕尾榫以及企口榫等。結構 穿斗式 漢時成熟,中國南方各省多用。沿進深方向布柱...
河姆渡遺址(Hemudu Site) 中國南方早期新石器時代遺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餘姚市羅江鄉河姆渡村東北,面積約4萬平方米,1973年開始發掘。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Neolithic Period) 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使用磨製石器(見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這一名稱是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
精品名稱: 燕尾榫木構件 級 別: 一級 作 者: 不詳 年 代: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 尺寸及重量: 殘長:66厘米 寬:11厘米 來 源: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 內 容: 一端榫頭呈燕尾形(即銀錠榫)。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燕尾榫、企口板、梢釘、雙層榫頭和帶垂直雙卯孔的轉角樁,均是中國木構建築史...
榫卯結合是古代中國建築木結構中一種常用的連線方式。兩個相接的木構件在連線部位分別製成凸凹形狀,凸出的叫榫頭,凹進的叫眼。簡介 榫卯是在兩個木構件上所採用的一種凹凸結合的連線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頭);凹進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連線作用。這是中國古代建築、家具及其它...
新石器時代河姆渡文化燕尾榫木構件是新石器時代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燕尾榫殘長66厘米,糸以截面呈長方形(長26.5寬11厘米)的方木製成。一端榫頭呈燕尾形(也即銀錠榫),榫長工16.5,榫跟部寬20,榫頭寬25cm。河姆渡遺址出土的燕尾榫以及企口板、梢釘、雙層榫頭和帶垂直雙卯孔轉角柱...
河姆渡遺址的乾欄式建築,代表著我國新石器時代的建築水平,雖然出土的榫卯木構件僅上百件,只占構件總數的十分之一,絕大多數的節點還採用藤條綁紮加固方法,但這並不能因此而降低對河姆渡人建築技術的評價。繼河姆渡遺址以後,考古工作者在江蘇吳江梅堰、海安青墩、浙江吳興錢山漾、廣東高要縣茅崗及湖北蘄春縣毛家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