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學院的歷史可上溯到20世紀40年代三區革命時期阿合買提江學校衛生班。1950年搬遷至烏魯木齊,遂更名為烏魯木齊衛生學校,1956年秋遷於現址。1961年改制為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學校。1985年5月31日經
國家教委教計字[07]號檔案批准,並經自治區政府1986年“新政辦〔1986〕10號”檔案決定,在原中醫學校、中醫醫院和中醫研究所基礎上正式成立
新疆中醫學院。後於1998年4月7日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與原新疆醫學院合併成立
新疆醫科大學,並繼續保持了與自治區中醫院等附屬單位教研醫“三位一體”的格局。
發展沿革
1988年開始舉辦中醫各專業、各層次的成人教育(1998年合併進入
新疆醫科大學成人教育學院)。1994年與
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招收中醫內科、中西醫結合內科、針灸和醫古文等專業的碩士研究生。1998年進入醫科大學後的中醫學院在各方面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與此同時,從2004年開始由新疆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
周銘心教授獨立或與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招收博士生共七名,進入了中醫學院在碩士、博士培養教育方面新的歷史階段。現有
中醫學專業(五年制)、
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五年制)、中西醫結合本碩連讀專業方向(七年制)、
中藥學專業(四年制)及中維藥資源開發與利用專業方向(四年制)以及
針灸推拿學專業及針灸推拿外向型專業方向(五年制)等七個專業及專業方向。
中醫專業是該院辦學最早,歷史、人文積澱最為深厚,影響最為深遠,對新疆中醫藥事業貢獻卓著的專業學科。本專業教育始建於1961年新疆中醫學校建立之始,後經發展,至1978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就教育層次來講,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其師資力量包括了歷年來疆工作的專家學者,如汪大春、褚鴻義、
張絢邦、劉歡祖、
金洪元、
沈寶藩、
孫殿甲、陳堅等。1985年
新疆中醫學院掛牌成立至1998年兩院合併前,本專業已發展為中醫專業及中西醫結合專業方向,三個辦學層次即本科、專科及碩士研究生(與
上海中醫藥大學聯合招生),培養出了疆內及部分省市中醫醫療、藥學及管理部門的骨幹,為新疆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該院
中醫專業藉助大學辦學平台,更有突飛猛進的發展。五年制中醫專業與中西醫結合專業方向生源充足、發展穩定;七年制中西醫結合專業方向成為大學招生的熱門專業,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發展迅猛,該專業在讀研究生已達133人,中醫專業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醫藥學教育與醫藥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對中醫藥和中醫藥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對諸多機遇和挑戰,為了從發展戰略高度,明確專業建設指導思想、發展原則和戰略意圖,制定切實可行的發展目標和計畫,明確工作重點和具體任務,創造本專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抓住現有優勢和有利條件,積極迎接挑戰,解決前進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問題,把該院中藥專業建設成為“繼承不離古,創新不離宗”的具有現代化的高等中醫院校的優勢專業。
在新疆中醫學院誕生之時,就設定了
中藥學專業。原
新疆中醫學院中藥學專業是新疆辦學最早,發展迅速,影響力大的學科之一。對新疆中醫藥事業作出了貢獻。本專業教育始於1961年新疆中醫學校建立之始,後經發展,至1980年開展本科時就有中藥界知名專家褚鴻義、程竹安、孫殿甲、陳堅、張彥福、
李永和都曾執教,培養出的學生遍及疆內及內地部分省市。中藥學專業憑藉大學辦學平台,學科建設更是突飛猛進。又根據新疆地域特點新增加維藥專業方向,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發展迅速,本專業已具2個碩士學位點,為中藥專業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86年掛牌
新疆中醫學院時,即開始有針灸專業的本科招生。近三十年來,針灸專業為新疆的針灸事業發展做出了貢獻,為自治區培養了大批針灸人才。活躍在新疆各大醫院從事針灸工作的專家及業務骨幹絕大多數均為該院針灸專業的畢業生。針灸推拿專業已是該院重點發展專業有本科、碩士層次的教育。2004根據社會發展及周邊國家醫療市場的需要,開設了針灸推拿外向型專業方向。
學院現下轄兩辦三系(學院辦公室、教學科研辦公室和中醫系、針推系以及中藥系)五個正處級內設機構和一個正科級學生工作辦公室,共有教職員工78人。其中黨政和教學管理人員14名、教師教輔人員64名。14個教研室,1個實驗中心,有一個近千種(含部分
維吾爾民族藥)藥物的校級中維藥標本館。藥物蠟葉標本館、中藥樣品館、藥用植物標本園和設施齊全的實驗室正在建設之中,將為培養現代中藥人才提供優良的環境,為
中藥現代化發展提供強勁的智力支持。
學院一直堅持“特色辦學、科研強院”的辦學理念,科研成果斐然,在2003-2006三年中:
1、共有科研課題51個,其中國家級4項,省級7個,廳局級19個,校級21個。
2、出版著作和教材16部,共發表論文195篇,其中在核心刊物上發表102篇,省級83篇,學術會議交流10篇。
3、《中醫期刊論文計量研究》於2002年獲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40多年來,學院為中醫藥行業輸出了大量的專業人才。
多年來學院堅持教書育人宗旨,弘揚民族精神,倡導科學思維,實施素質教育,把人文理念灌注於中醫學教育全過程,為邊疆培養各類高級中醫藥人才6300餘人,其中少數民族約1000餘人。他們遍布天山南北,已成為“留得住、信得過、用得上”的專家教授、中高級幹部和學術帶頭人。
陶亮、
王力等已成為企業家,維吾爾族女醫生祖麗培葉等已成為全國和全區的先進標兵。
太極劍、太極拳等傳統體育項目曾在
全國大學生運動會和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運動會上奪金捧銀,成績喜人。同時,學院憑藉特有的地緣優勢和改革開放的東風,先後接待了美、日、法、俄等30多個國家、地區政要學者的來訪診療,也有數十位專家學者組團出訪進行講學診療和學術交流,並受到有關國家總統等政要的接見和讚許,擴大了中醫在周邊國家的影響和知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