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淵源
刀郎,亦被音譯為“刀朗”、“多郎”“多朗”“多浪“多倫”“朵蘭”“都蘭”“隋蘭”或“道南”等。大多數學者認為這個辭彙是生活在從葉爾羌河和塔里木河兩岸直到羅布泊地區的一部分維吾爾人的自稱。他們生活的地區也被稱作“刀郎地區”“刀郎木卡姆”主要流布於喀什地區的麥蓋提縣、巴楚縣和阿克蘇地區的阿克蘇市、溫宿縣、阿瓦提縣。在喀什地區的莎車縣、葉城縣、澤普縣、岳普湖縣,阿克蘇地區的阿克蘇市、溫宿縣、沙雅縣、庫車縣,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輪台縣、庫爾勒市、尉犁縣直至吐魯番、哈密地區,也可看到“刀郎木卡姆”的影響。
對於“刀郎人”的淵源,歷來有“塔里木土著說”“古代回紇中的‘多覽葛’部落說”“蒙古中的‘朵豁刺惕’說”“混成說”等不同的說法,對於他們的傳統文化也有各不相同的看法。國家藝術科研課題“刀郎木卡姆的生態與形態研究”的田野調查及研究成果表明,“刀郎文化”具有典型的“多元一體”特點,對於它的形成和發展,可以按照時間的順序描述為以下幾個層次:
第一層:塔里木盆地綠洲文化;
第二層:突厥語族的漠北牧獵文化;
第三層:蒙古語族的漠北遊牧文化。
同樣,“刀郎人”的血緣中也包括古代塔里木土著、突厥語族諸民族和蒙古族等諸多的因素。因為“刀郎地區”水草相對豐茂,林木相對蔥鬱“刀郎人”在主事綠洲農耕的同時,較多地保持著漁獵、畜牧等生產方式,因此在“刀郎木卡姆”之中,也可以較多地見到草原牧獵文化的遺存。
基本特徵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唱詞包括哲人箴言、先知告誡、鄉村俚語、民間故事等,其中既有民間歌謠,又有文人詩作,是維吾爾族人民心智的生動表現。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的音樂形態豐富多樣,有多種音律,繁複的調式,節拍、節奏和組合形式多樣的伴奏樂器,顯示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強烈的感染力。
刀朗木卡姆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以葉爾羌河至塔里木河流域為中心的刀郎地區,尤以麥蓋提縣為盛。刀朗木卡姆據說原有12套,現能收集到9套,其中包括“巴希巴雅宛木卡姆”“孜爾巴雅宛木卡姆”“區爾巴雅宛木卡姆”等。每套刀朗木卡姆都由“木凱迪滿”“且克脫曼”“賽乃姆”“賽勒凱斯”“色利爾瑪”五部分組成,為前綴有散板序唱的不同節拍、節奏的歌舞套曲。每部刀郎木卡姆的長度約為6到9分鐘,9套總長度約一個半小時。刀朗木卡姆的唱詞全都是在刀郎地區廣為流傳的維吾爾民謠,充分表達了刀郎維吾爾人的喜、怒、哀、樂,同時反映出維吾爾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豐富多彩,曲調高亢粗獷,感情純樸真摯。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新疆麥蓋提縣維吾爾刀郎木卡姆是麥蓋提縣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與其他各地流傳的刀郎木卡姆和新疆境內的各種維吾爾木卡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同時又有相對獨立的藝術特色,具備較高的藝術價值。
傳承狀況
隨著文化的傳播、整合,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記憶越來越淡漠,刀郎木卡姆這種文化表現形式在維吾爾族人民的節日儀式和人生禮儀中的功能逐漸減弱,它的傳承因此出現了危機。
傳承人物
艾海提·托合提,男,維吾爾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刀郎木卡姆)。
阿不都吉力力·肉孜,1934年生,男,維吾爾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刀郎木卡姆)。
玉蘇因·亞亞,1941年生,男,維吾爾族,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項目名稱: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刀郎木卡姆)。
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麥蓋提縣文化館獲得“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刀郎木卡姆)”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刀郎木卡姆)項目保護單位麥蓋提縣文化館評估合格。
社會影響
重要活動
2023年12月4日,麥蓋提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裡,一群刀郎木卡姆傳承人和民間藝人唱起了京劇與流行音樂相結合的戲歌《說唱臉譜》。
2024年3月,展現新疆木卡姆藝術的攝影作品《激情四溢》獲全國旅遊攝影大賽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