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史志三十一團志》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二師三十一團史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史志三十一團志
- 作者:陳瑞彬、潘信造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時間:1998年12月
- 內容時限:1958-1995
內容簡介
作品目錄
- 三十一團志
- 兵團政委王傳友題詞
- 兵團副政委王貴振題詞
- 兵團副司令員胡兆璋題詞
- 兵團常委華士(第四任團長)題詞
- 兵團政委王傳友和師、團領導合影
- 兵團副司令員胡兆璋和團領導合影
- 原兵團副司令員謝高忠和團部分老同志合影
- 原兵團司令員劉雙全在原農二師政委劉豐樂陪同下到我團林園一連檢查工作
- 師政委葛政法(左三)在我團檢查工作
- 1958年5月4日,共青團農場典禮大會
- 師首長正式宣布共青團農場成立,隨即破土動工
- 場長康秉仁帶領部分連隊領導勘測土地
- 場長康秉仁帶領部分連隊領導勘測土地
- 1990年時團部鳥瞰
- 人工開荒
- 第五任政委劉璋根向團支援尉犁縣建設的農業技術人員了解工作情況
- 建場第一犁
- 建場時臨時場部
- 1959年夏收運輸隊
- 人工平整土地
- 上海支邊青年業餘演出隊在田間為職工演出
- 建場時大搞技術革新,農機人員在檢修農具
- 共青團農場原副政委夏茂生與其他同志分析土壤結構
- 1964年,飛機噴灑農藥
- 機力開荒造田
- 挖排清淤
- 水稻豐收在望
- 穗大粒多
- 機械化收割
- 80年代精選稻種
- 1982年,全團推廣地膜植棉
- 棉花打頂
- 1984年,棉花豐收,皮棉畝產最高達150公斤以上
- 三十一團棉種加工廠車間一角
- 巴州農科所棉花科研究人員考察三十一團棉花生產
- 棉包待運
- 石棉加工
- 中國科學院棉花研究所研究員蔣仲良在我團三連13-5條田測產
- 師長宋建業在果園檢查梨花授粉情況
- 1990年,農業部在我團六連30-7條田測產
- 第四任團長華士在六連高產條田30—7檢查棉花生產情況
- 包裝香梨
- 黃元帥蘋果
- 羊子藥浴
- 捕魚歸來
- 專業戶雞群
- 原團政委劉璋根帶領機關人員和民族同志共慶節日
- 團每年夏收時派康拜因支援塔里木鄉夏收
- 1988年12月,三十一團被命名為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團。
- 為民族同志義務就診
- 團農貿市場
- 團金秋商場一角
- 三十一團機關辦公大樓
- 團中學教學樓
- 團“金秋商場”
- 團部職工文化中心
- 團電視台
- 團部“蓓蕾”幼稚園
- 團醫院綜合服務樓
- 小康連一景
- 教育工作會議
- 團中學電化教學
- B超診斷
- 幼兒活動
- 團首屆“金色胡楊”文化藝術節開幕式一景
- 團部分榮譽獎狀獎旗
- 現任團領導班子
- 農二師師長宋建業(左二)、副師長黃奇龍(左三)、師辦公室主任鄭保珍(右一)、參加《三十一團志》評審會
- 現三十一團史志編纂委員會成員
- 師史志辦公室副主任蔡其壽和團部部分編務人員合影
- 團史志編輯人員
- 農二師三十一團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圖
- 塔里木是我們可愛的家鄉
- 序一
- 序二
- 序三
- 第一章 自然環境
- 第一節 位置面積
- 第二節 地形地貌
- 第三節 氣候
- 第四節 地質土壤
- 第五節 植被
- 第六節 河流湖泊
- 第七節 生物資源
- 第八節 自然災害
- 第二章 建制區劃
- 第一節 建制沿革
- 第二節 村鎮區劃
- 第三節 農林牧生產單位簡介
- 第三章 人口
- 第一節 人口來源
- 第二節 人口結構
- 第三節 民族風俗習慣
- 第四節 計畫生育
- 第四章 土地開墾
- 第一節 土地資源
- 第二節 農田建設
- 第三節 土地區劃
- 第四節 土壤改良
- 第五節 土地管理
- 第五章 水利
- 第一節 水資源
- 第二節 灌溉工程
- 第三節 排水工程
- 第四節 揚灌揚排工程
- 第五節 渠道防滲
- 第六節 水利管理
- 第六章 經濟綜述
- 第一節 三十一團經濟的形成和發展
- 第二節 經濟結構與生產水平
- 第三節 經濟體制改革
- 第七章 種植業
- 第一節 種植業發展概況
- 第二節 作物結構
- 第三節 耕作制度
- 第四節 作物栽培
- 第五節 種籽
- 第六節 肥料
- 第七節 植物保護
- 第八節 新技術套用
- 第八章 林園業
- 第一節 植樹造林
- 第二節 營區綠化
- 第三節 野生胡楊林的保護
- 第四節 育苗
- 第五節 果園
- 第六節 栽培技術
- 第七節 病蟲害防治
- 第八節 經營管理
- 第九節 家庭林場
- 第十節 成果
- 第九章 畜牧業
- 第一節 畜禽種類
- 第二節 品種引進改良
- 第三節 畜禽產品
- 第四節 生產經營
- 第五節 私營畜牧業的發展
- 第六節 飼料加工與供應
- 第七節 防疫防治
- 第八節 人才培訓
- 第十章 農機
- 第一節 農機裝備
- 第二節 農機管理
- 第三節 技術革新
- 第四節 農機修理
- 第五節 農機隊伍
- 第六節 重大事故
- 第十一章 工業
- 第一節 工業發展概況
- 第二節 加工業
- 第三節 軋花
- 第四節 棉花種子加工
- 第五節 釀造業
- 第六節 食品業
- 第七節 木器加工業
- 第八節 皮革加工業
- 第九節 石棉工業
- 第十節 發電
- 第十二章 交通 郵電
- 第一節 道路
- 第二節 運輸工具
- 第三節 運輸
- 第四節 經營管理
- 第五節 郵電
- 第十三章 建築
- 第一節 機構隊伍
- 第二節 房屋建設
- 第三節 房屋管理
- 第四節 基本建設投資
- 第五節 城鎮建設
- 第十四章 商業
- 第一節 機構及人員
- 第二節 經營體制
- 第三節 商業服務
- 第四節 商業管理
- 第五節 日用商品供應採購
- 第六節 票證使用
- 第七節 服務業及飲食業
- 第八節 經營利潤
- 第十五章 物資供銷
- 第一節 機構
- 第二節 物資供銷
- 第三節 物資管理
- 第四節 糧油肉供應
- 第十六章 財務 金融 審計 保險
- 第一節 財務建置沿革
- 第二節 計畫管理
- 第三節 財務管理
- 第四節 經濟責任制
- 第五節 集體所有制經濟
- 第六節 統計
- 第七節 金融
- 第八節 保險
- 第九節 審計
- 第十七章 勞動工資
- 第一節 勞動組織
- 第二節 職工來源
- 第三節 勞動定額
- 第四節 勞動紀律
- 第五節 勞動保護
- 第六節 勞動生產安全管理
- 第七節 勞動工資
- 第八節 勞動保險
- 第十八章 中國共產黨三十一團黨組織
- 第一節 黨的各級委員會
- 第二節 黨員代表大會
- 第三節 黨委工作部門
- 第四節 組織工作
- 第五節 紀律檢查
- 第六節 整黨建黨
- 第七節 幹部
- 第八節 宣傳教育
- 第九節 重大政事
- 第十九章 行政
- 第一節行政編制
- 第二節 團建制
- 第三節 行政工作部門
- 第四節 營級單位建制沿革
- 第五節 連隊建制沿革
- 第六節 表彰
- 第七節 民政事務
- 第八節 援外工作
- 第九節 信訪
- 第十節 檔案 機要
- 第十一節 警衛 通訊
- 第十二節 史志編纂
- 第十三節 施政要略
- 第二十章 共青團
- 第一節 團組織機構
- 第二節 歷屆共青團代表大會
- 第三節 共青團召開積極分子代表大會
- 第四節 創建共青團農場
- 第五節 思想政治工作
- 第二十一章 工會
- 第一節 工會
- 第二節 工會(會員)代表大會
- 第三節 工會工作
- 第四節 婦幼工作
- 第五節 職工之家
- 第六節 工會經費
- 第七節 庭院經濟
- 第八節 職工代表大會
- 第二十二章 民眾工作
- 第一節 地方支援農場
- 第二節 農場支援地方
- 第三節 民族團結
- 第四節 聯誼活動
- 第五節 糾紛處理
- 第六節 統戰工作
- 第七節 宗教工作
- 第八節 人民代表選舉
- 第二十三章 武裝
- 第一節 組織機構
- 第二節 值班部隊
- 第三節 軍事訓練
- 第四節 軍事比武
- 第五節 武器管理
- 第六節 民兵
- 第七節 兵役
- 第八節 復員安置
- 第二十四章 政法
- 第一節機構
- 第二節 社會治安
- 第三節 戶籍管理
- 第四節 司法
- 第五節 勞改監管
- 第二十五章 科技
- 第一節機構
- 第二節 科普活動
- 第三節 科研成果
- 第四節 科技隊伍
- 第二十六章 文化
- 第一節 文化設施
- 第二節 文化藝術
- 第三節 體育
- 第四節 文學創作
- 第五節 農場小報
- 第六節 新聞通訊
- 第二十七章 教育
- 第一節 學校教育
- 第二節 教師隊伍
- 第三節 教育設施
- 第四節 教育經費
- 第五節 社會教育
- 第二十八章 醫療衛生
- 第一節 醫療衛生機構
- 第二節 醫院建設
- 第三節 醫療設備
- 第四節 醫療技術
- 第五節 醫療衛生隊伍
- 第六節 醫療制度
- 第七節 預防與保健
- 第八節 為地方民眾(少數民族)服務
- 第九節 中醫中藥
- 第二十九章 人物誌
- 第一節 團職幹部人物介紹
- 康秉仁
- 杜肇祿
- 張本純
- 何煥宇
- 王忠甲
- 劉璋根
- 邢錦
- 周墨魁
- 第二節 勞模標兵簡介
- 王小碧
- 戴順成
- 第三節 先進人物表
- 第四節 先進集體年表
- 第五節 獲農牧漁業部榮譽證書者
- 第六節 人大代表
- 第七節 基層副營、正營職幹部名錄
- 第八節 正連職幹部名錄
- 第九節 因公身亡職工名錄
- 第十節 1958—1998年在場工作40年職工名錄
- 第十一節 離休幹部、工人名錄
- 附錄1996—1998年大事記
- 《三十一團志》編纂人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