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界方言
- 定義:新界原居民所使用的方言
新界方言,是香港新界原居民所使用的方言,根據所分布村落之數量的估計,使用人口從多到少依次是客家話、圍頭話(粵方言系統)、蛋家話(有的直稱為「廣東話」或「水上廣東話」,粵力言系統)和福佬話(閩南方言系統)。...
是香港新界和深圳原居民的方言,是深圳廣府人使用的深圳本土白話 (圍頭話的名稱主要用在深圳南部的福田區和羅湖區,和深圳西部南山區、寶安區的本地話屬於同一種土話,其區別只是在於名稱)。說莞寶粵語的是圍頭人,圍頭人即“本地人”,是最早來到深圳和香港的人。深港“本地人”說的方言稱為圍頭話(或本地話)...
《19世紀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是2014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莊初升、黃婷婷。圖書目錄 第一章引言 第一節香港新界的客家人與客家方言 第二節巴色會傳教士與客家方言研究 第三節從巴色會文獻看19世紀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 第二章19世紀香港新界的客家方言語音 第一節聲母、韻母和聲調系統 第二節同音字彙...
新界西:包括荃灣、屯門、元朗、葵青及離島(8個議席)人口源流 根據2001年香港人口普查,新界人口總數為3,343,046,占全港人口49.8%。人口語言 香港新界原居民所使用的方言,根據所分布村落之數量的估計,使用人口從多到少依次是客家話、圍頭話(粵方言系統)、疍家話(有的直稱為廣東話,或水上廣東話,粵方言...
註:1. 香港的新界客語屬客語粵台片新惠小片,與廣東深圳、惠陽、惠東的客家語高度接近,與其它主流客語都可以互通。約從1960年代開始,在廣東的客家地區有大批人員移居香港,他們帶來了廣東本地的客語。大多數移民的客語和新界客語可以互通。2. 海外客語以粵台片為主,還有少量潮漳片。由於梅縣客家人曾於18世紀在...
據《徐聞文史》和村中《鄧氏族譜》記載,這支鄧氏始祖原居南陽鄧州,唐宋代後就已經開始定居嘉應州(今梅州),後經廣東梅州興寧遷至廣東省新安縣(今廣東寶安、香港新界一帶)定居。明成化年間(公元1465—1487年),新安縣人鄧正考中舉人,委任瓊州府澄邁縣教諭,任滿落籍徐聞定居,其後北潭村的鄧氏子孫功名輩...
客家方言是我國七大方言之一,以梅縣話為方言代表點,是漢族客家民系(包括粵東客家人、東江水源人、粵西-桂南涯人、四川廣東人)的母語,分布區域非常廣泛,遍及中國東南沿海、南部、西部等省份、香港新界北區、台灣、海外客家人移民地區(如新馬泰、印尼及歐美等國)。客家方言獨有的辭彙十分豐富,不但保存了大量的...
是一部了解和研究香港客家話的學術力作,對保育香港地方方言和傳統特色文化有重要意義。出版背景 客家話是香港新界原居民方言之一,承載了香港客家人的文化傳統和族群特色。曾為香港第二大常用語,僅次於粵語。2014年,客家話被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納為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粵西客家方言調查報告》(作者之一),暨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樂昌土話研究》(第二作者),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年。《香港新界方言》(第二作者),香港商務印書館,2003年。《連州土話研究》(第四作者),廈門大學出版社,2004年。《粵北土話音韻研究》(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韶華集——...
鹽灶下是香港新界北區的一個地方,鄰近鹿頸及沙頭角海西南,因其鷺鳥林而於1975年2月25日被列為首批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之一。鹽灶下鷺鳥林有多種鷺鳥在此地的紅樹林覓食、築巢及繁殖,常見品種包括白鷺、池鷺和牛背鷺等,也有較稀有的黃嘴白鷺。客家鄉民歷史 鹽灶下為黃氏與張氏之雙姓客家村落,旁邊之膊頭下村亦系...
荃灣(Tsuen Wan)為中國香港新界的一個地方,荃灣新市鎮及荃灣區的主要部份。荃灣古稱為淺灣,據說是因該處海灣水淺而得名,傳說南宋皇帝宋端宗曾於南逃時停駐於此地。荃灣一詞原來是昔日當地的一個海灣,位於大帽山南面山腳,西南方面向狹窄的藍巴勒海峽,為青衣島的對岸,後借用作鄰近地方的名字。基本概況 荃...
5音韻方言 ▪音韻集匯 ▪方言集匯 文字源流 播報 編輯 “朗”古文字形 [5]朗,漢語常用字,在“六書”里屬於形聲字。小篆的“朗”字,左邊是“月”,從“月”表示與月亮有關係,在字中表意,用作形符;右邊是“良”,讀“liáng”,在字中表音,用作聲符,構成左形右聲的形聲字。隸書、楷書筆畫化,“月”...
葵青區是中國香港十八個行政區域之一,位於新界西南面,由葵涌區(面積1023公頃)及青衣島(面積960公頃)組成。根據政府統計處按區議會分區劃分的人口及住戶統計資料,2007年中人口約為51.66萬人,超過75%的居民在公共房屋居住。葵青區除有一個全世界最繁忙的貨櫃碼頭外,香港多項重要基建工程亦坐落於此,包括機場...
梅沙街道,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鹽田區,位於鹽田區東部,街道轄區總面積21.83平方公里。東與大鵬新區葵涌街道相連,西接鹽田街道,南與香港新界隔海相望,北靠坪山區坪山街道。截至2023年3月,梅沙街道有常住人口2.3萬人,其中戶籍人口7700餘人。截至2019年,下轄4個社區。梅沙街道成立於1998年3月,是深圳東部“黃金...
住在區內的鄉村。由於香港島的北角在當地的童軍或其他早期成立的組織里亦被稱為“北區”,有時香港人會把“北區”稱為“新界北區”,又或索性指明是“上水”、“粉嶺”等分區,以免引起混淆。歷史文化 方言 北區的沙頭角是客家村落比較集中的地區,上水鄉、粉嶺鄉和打鼓嶺鄉是圍頭村落比較集中的地區。
本地人在宋代開始便陸續從廣東,廣西和江西等地來到新界,開墾耕種 ,在沿海、島嶼定居捕撈;客家人在九龍、新界等地、台地定居種植。狹義的“原居民”是指1898年以前便在新界定居的華人,主要牽涉兩個陸上方言團體、兩個海上方言團體,另外還有人數極少的“平婆話”(屬於客家話,使用於元朗南部的幾個鄉村)和大鵬話...
大埔區是中國香港十八區的其中一區,位於新界的東部,南起大埔滘,北至八仙嶺,西瀕大刀屻,東跨吐露港,範圍包括大埔、大埔滘、汀角、船灣、以及部分的西貢半島北部地方,總面積約為14800公頃,是中國香港的第二大行政區域。根據2001年政府的統計,大埔區的人口有310879人;主要聚居於六大出租公共屋邨和租者置其...
葵涌街道,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位於大鵬半島北部。東臨大亞灣,東南與大鵬街道接壤,西連鹽田區,南瀕大鵬灣與香港新界隔海相望,北接坪山區坪山街道與惠州市,區域總面積103.9平方千米。是大鵬新區的行政中心、區域綜合服務中心和對外交通樞紐。截至2019年末,葵涌街道常住人口9.6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3萬人。
方言 沙頭角街道原住民使用客家方言,所轄5個自然村恩上村、官路嚇村、徑口村、元墩頭村、沙攔嚇村世居村民均為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民俗 沙頭角魚燈舞 沙頭角魚燈舞起源於明末清初,是沙頭角沙欄嚇村的一種獨特的民間舞蹈,流行於沙頭角、鹽田及香港新界的擔水坑、崗下新村等地,成為逢年過節、拜神祭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