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狀體徵,用藥治療,飲食保健,預防護理,病理病因,疾病診斷,檢查方法,併發症,預後,發病機制,
症狀體徵
發生於新生兒,皮損位於頰、額、頸、背下部和臀部呈膿皰或水皰膿皰疹,周圍無紅暈,直徑0.1~0.3cm,膿皰破裂後周圍可見領口狀鱗屑,中心色素沉著,膿皰在1~2天后乾燥結痂。大部分留下色素沉著,可持續數周至數月,無全身症狀。皮損亦可見於頭部、掌跖和下腹部。膿液中有中性粒細胞,培養無細菌生長。
用藥治療
本病病程有自限性,無需特殊治療。可試用爐甘石洗劑或複方皮質類固醇霜。
飲食保健
飲食宜清淡為主,注意衛生,合理搭配膳食。
預防護理
本病暫無有效預防措施,早發現早診斷是本病防治的關鍵。
病理病因
病因不明,膿皰內未見到細菌和病毒,與藥物的關係尚不清楚。
疾病診斷
應與新生兒膿皰病,新生兒中毒性紅斑鑑別診斷。
1.新生兒中毒性紅斑 常發生於生後1~2天,發於軀幹,很少累及面部,損害為瀰漫性紅斑,無色素沉著斑,皮損內嗜酸性粒細胞為主。
2.新生兒膿皰病 膿液細菌培養及塗片陽性。
檢查方法
實驗室檢查:
膿液中有中性粒細胞,培養無細菌生長。
其他輔助檢查:
組織病理:膿皰位於角層內或角層下,含較多中性粒細胞,少數嗜酸性粒細胞及角質形成細胞碎屑。色素沉著處見角化過度,基底層色素增加。真皮內無噬黑素細胞,有灶性淋巴細胞和漿細胞浸潤。
併發症
目前沒有相關內容描述。
預後
本病病程有自限性。大部分留下色素沉著,可持續數天至數月。
發病機制
發病機制還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