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場概況
江蘇省國營新洋
農場(江蘇省農墾新洋農場有限公司)位於射陽縣境內,東臨國家二級開放口岸——射陽港和國家一類漁港——黃沙港,西接
204國道和
寧靖鹽高速公路,緊鄰
沿海高速公路,距民航鹽城機場僅有25公里,水、陸、空交通十分便捷。
農場於1952年12月創建,總面積9萬畝,其中耕地面積5.8萬畝。總人口6560人(2010年),職工總數5591人,其中在職職工3232人,
退休職工2359人。
2008年農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1.8億元,場域營業收入5億元,農場國有實現財務收入9717萬元,實現國有利潤1850萬元,人均年收入1400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了21%、28%、22%、138%和14%,提前實現了國有經濟三年翻番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農場大力推進體制改革,創新管理模式,不斷加快農業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工業已形成服裝、電子、機械、建築和農副產品加工等多門類工業體系,生產羽絨製品、襯衫、電阻器、柴油機連桿、汽車連桿、大米、皮棉、凍鴨等40多個產品。有“美爾姿”羽絨服、“野牛”牌連桿、“貴妃”牌凍鴨、“新洋”牌大米、“銀佳”牌皮棉等知名品牌。 農業主要生產稻、麥原糧及良種,年產糧食超億斤,年生產銷售優質種子4000萬斤,是首批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肉鴨生產基地和國家級良種生產繁育基地,也是農業部命名的現代農業示範場和農機標準化示範場。養殖業主要生產肉鴨及水產品,年產凍鴨3000噸,產量和銷售量位於全縣同行之首。農場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著力打造高效農業示範園區,以中藥材為主的四大高效種植板塊初步形成,實現了超萬畝的高效種植,畝淨收益平均在2000元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在60%以上,農業機械化水平達95%,高產穩產田達90%以上,林網覆蓋率達100%。 農場一、二、三產協調發展。近三年來,農場採取模擬股份制形式,推進農業體制改革,以農場為主體,以資金為紐帶,加強土地統一經營管理,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規模化、產業化、集約化、組織化優勢,加快現代農業發展。以項目為抓手,逐步發展壯大工業經濟;以農場參控股為目標,機械、服裝、電子和農產品深加工四大產業基地已經形成。第三產業協調發展,主要有商業物資公司、農業科技公司、農貿市場、農墾腫瘤醫院、超市、洗浴中心、餐飲業及各類商店等。農場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3:35:32,從業人員比例為30:50:20。 農場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走出去、引進來,先後在非洲尚比亞成功創辦友誼農場、中華農場和陽光農場。在場內創辦了中德合資芬德西電子公司和台商獨資生物有機肥廠。 農場不斷加快城鎮化步伐,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城鎮化率達95%以上,人均住房面積達32.2平方米。農場基礎設施完善,環境優美,生態條件優越,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農場是“全國邊疆文化長廊建設先進單位”、“全國計畫生育先進單位”、“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農業部“現代農業示範場”“糧食生產先進縣”和“農機標準化示範場”。並先後被授予“江蘇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江蘇省文明單位”、“企業資信等級AAA級”單位、“江蘇省名優企業”、“財務管理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魅 力 新 洋
新洋農場位於射陽縣境內,1952年12月建場,總面積9萬畝,其中耕地面積5.8萬畝。總人口6560人(2010年),職工總數3327人。今年1—6月,農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5500萬元,國有營業收入1.22億元,國有利潤690萬元,職均純收入9100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51%、542%、345%和25%。
改革開放以來,農場不斷推進工業化進程,工業已形成服裝、電子、化工、機械、建築和農副產品加工等多門類工業體系,生產羽絨製品、襯衫、電阻器、苯肼、柴油機連桿、大米、皮棉、凍鴨等40多個產品。有“美爾姿”羽絨服、“野牛”牌連桿、“貴妃”牌凍鴨、“新洋”牌大米、“銀佳”牌皮棉等知名品牌。
農業主要生產稻、麥原糧及良種,年產糧食超億斤,是首批國家商品糧生產基地、肉鴨生產基地和國家級良種生產繁育基地,也是農業部命名的現代農業示範場和農機標準化示範場。養殖業主要生產肉鴨及水產品,年產凍鴨2500噸,產量和銷售量位於全縣同行之首。農場大力發展現代農業,著力打造萬畝高效農業示範園區,以中藥材為主的六大高效種植板塊初步形成。農業科技貢獻率在70%以上,農業機械化水平達93%,高產穩產田達90%以上,林網覆蓋率達100%。
農場一、二、三產協調發展。三產主要有商業物資公司、農業科技公司、農貿市場、農墾腫瘤醫院、超市、洗浴中心、餐飲業及各類商店等。農場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3:35:32。農場小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城鎮化率達96%,人均住房面積達32.2平方米。
農場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走出去、引進來,先後在非洲尚比亞成功創辦友誼農場、中華農場和陽光農場。在場內創辦了中德合資芬德西電子公司和台商獨資生物有機肥廠。
農場是“全國邊疆文化長廊建設先進單位”、“全國計畫生育先進單位”、“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全國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並先後被授予“江蘇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江蘇省文明單位”、“企業資信等級AAA級”單位、“江蘇省名優企業”、“財務管理先進單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目前,農場以“推進二次創業、構建和諧新洋”為指導思想,以“重塑新洋形象、再創新洋輝煌”為發展目標,大力推進“四場”建設步伐,著力打造“江蘇農墾現代農業的樣板場”、“江蘇農墾工業產業的集聚場”、“江蘇農墾和諧創建的示範場”和“江蘇農墾創新發展的先行場”,為建設現代化新型農場而奮鬥。
美麗如畫的小城鎮
鱗次櫛比的樓宇、車水馬龍的街道、星羅棋布的別墅,呈現出鄉村都市的風光。到了夜晚,這裡流光溢彩,處處充滿了歡樂祥和。真可謂小鎮無處不飛花,家家都在畫屏中。
新洋小鎮以農場緯四路為軸心,東西長約3公里,95%的職工住進了水衛設備齊全的樓房,人均住房面積33平方米,城鎮化率達96%以上。
去年以來,農場對城鎮高起點定位,大手筆規劃,勾勒出超前性和科學性的宏偉藍圖。根據規劃,農場完成了 12個片區的路網、給排水管網、電力、通訊、橋樑等工程施工和18公里道路硬化;投資600多萬元,改造主幹路網5公里,地下管網6公里,地下通信電纜8公里,橋樑4座,高壓線路2公里,栽培鮮花3萬盆,種植景觀樹木 5萬餘株,綠化覆蓋率超過40%。
農場經濟的快速復甦為新洋城鎮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日新月異的社會進步又為新洋小城鎮建設持續發展提供了保證。在建設與發展良性互動的推進下,一個溫馨、舒適、安康、潔淨、欣欣向榮的現代小城鎮正呈現在世人面前。
農場有健全的健身和文化休閒設施,民眾性文化娛樂活動豐富多彩。老年文藝宣傳隊、門球隊、太極健身隊、戲曲票友隊,桌球協會、象棋協會、籃球協會、交誼舞協會,每逢節假日,各支隊伍悉數亮相,大街小巷處處充滿歡聲笑語,一片歡樂和諧的景象。
地,還是這塊地;人,還是故土人。是二次創業的春風和“四個文明”建設的春雨,使新洋小鎮如鳳凰涅槃,一掃昔日的頹廢,從沉淪中崛起,成為一個經濟繁榮、城鄉一體、環境優美、社會文明的明星集鎮。
蒸蒸日上的工業
江蘇新洋美爾姿服飾有限公司是在省農墾“二次創業”的熱潮中,在省農墾集團公司領導的關心和指導下,於2007年6月正式註冊的民營企業,註冊資金1000萬元。
江蘇新洋美爾姿服飾有限公司前身為場辦國有企業,於1983年創辦,輝煌時期產值曾一度達到3億元,利稅2000多萬元。2003年改制為民營企業,“美爾姿”品牌由農場授權給改制企業使用。由於體制機制等原因,“美爾姿”逐步淡出市場,品牌逐年貶值。
為了盤活“美爾姿”品牌無形資產,農場借二次創業的東風,按照集團公司部署,積極尋求合作,經過多方努力,引入民間資本盤活了“美爾姿”品牌。農場以品牌作價入股,占20%股份,投資方注資重新組建了江蘇新洋美爾姿服飾有限公司。公司生產基地建在農場,將形成不少於500台(套)機車、年產50萬件以上羽絨服的生產規模。品牌的成功盤活,使“美爾姿”煥發了青春,也帶動和促進了場域服裝產業上規模、上層次、上水平。公司成立以來,已加工生產服裝20多萬件,實現產值超2000萬元。農場品牌合作已直接受益200萬元,還將按協定分取紅利。“美爾姿”品牌又重新回到了新洋,“美爾姿”品牌的聲譽和價值也在不斷提升。
公司發展目標:五年內在新洋農場建成有相當規模的“美爾姿”工業園區,從業人員5000人,生產羽絨服等服裝300萬件,銷售額達4億元,創“中國名牌”和“中國馳名商標”稱號,成為江蘇農墾的利稅大戶,為墾區二次創業,做大做強江蘇農墾經濟作出貢獻。
鹽城銀河汽車連桿有限公司是新洋農場與江蘇銀河機械有限公司於2007年合資創辦的企業。目前,江蘇銀河機械有限公司除本部外,投資成立了四個子公司,分別是揚州銀河汽車連桿有限公司、承德銀河連桿有限公司、宿遷銀河機械有限公司和鹽城銀河汽車連桿有限公司。
江蘇銀河機械有限公司有著從事二十年內燃機連桿製造業歷史,前身為江蘇農墾國營新洋機械廠,2002年改制為民營企業,2003年與廣西銀河集團實行資產重組,成為廣西銀河集團有限公司旗下的長征電氣控股子公司。近幾年來,公司依靠銀河集團成功重組了兩家國有汽車連桿專業生產企業,順利跨入了汽車零部件生產領域,為銀河機械做成中國的連桿巨人邁開了堅實的步伐。
在推進二次創業過程中,農場抓住江蘇銀河機械整合擴張的機遇,在江蘇農墾集團公司領導的關心指導下,成功引進了轎車連桿項目,組建了鹽城銀河汽車連桿有限公司。農場以債轉股、現金入股等方式投資與江蘇銀河機械有限公司整體合作,農場參股比例為44.5%,實現了當年投資當年收益。2008年上半年農場參股收益達500多萬元。
鹽城銀河汽車連桿項目總投資2.25億元,一期工程占地面積42畝,首批倉庫及標準廠房建築面積4800平方米。項目達產後,江蘇銀河將形成年生產各類連桿750萬支,銷售收入3億元,稅後淨利潤3000萬元的規模。
目前,鹽城銀河汽車連桿項目土建工程及附屬工程已全部竣工,進入設備採購、安裝、調式階段,預計今年9月正式投產。
輕工產品加工集中區項目是農場在推進二次創業過程中,為打造全民創業平台,集聚中小產業發展而投資建成的創業園區。
農場現有註冊的服裝加工企業17家,電子加工廠9家,已初步形成服裝和電子生產基地。這些企業大多是家庭作坊式經營,場地受限,發展受阻,有強 烈的擴張要求。
為了支持企業自主創業,擴大規模,整合服裝、電子行業資源,形成產業集聚效應,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平台和環境。去年11月,農場開始策劃籌建輕工產品加工集中區。今年3月,正式啟動輕工產品加工集中區項目一期工程建設。項目規劃總占地面積10公頃,其中一期工程占地面積2.8公頃,一期總投資800萬元,建標準廠房12幢。
6月20日一期工程全部竣工。目前,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已有電子、服裝、紙業、工藝品、注塑模具、醫藥用材等六類輕工產品加工企業進區投資辦廠。集中區的建成,不但整合了場內原有的服裝、電子企業,也引進了一批“鳳還巢”企業。同時,集中區還達到了“築巢引鳳”的效果,醫用產品、注塑模具、工藝品加工等新的項目都是在集中區建成後,主動來場洽談成功,併入園投資創業的企業。
輕工產品加工集中區為職工創業創收提供了發展平台,實現了產業升級,增強了集聚效應,放大了場域經濟總量。集中區一期工程進駐企業全部達產後,年產值將超億元,可吸納就業800人以上。
鹽城豐嘉電子有限公司創建於2004年,是生產線繞電阻器和固定電感器的專業化公司。擁有標準廠房4300平方米,附屬用房1000平方米,員工300餘人,固定資產1000萬元。2007年公司生產各類產品2.5億隻,產值1500萬元。
公司注重市場多元化和產品多元化建設,在努力保證中國最大的節能燈出口企業廈門利勝集團供貨的前提下,積極拓展新市場和新客戶,實現了“淡季不淡、旺季更忙”的良好局面。
公司注重技術改造,不斷引進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以提高生產水平和產品的技術含量。兩年來,公司投入了近400萬元,更新改造了人工繞線機設備、切割設備、碰焊設備和檢測設備,引進使用了目前國內最先進的自動繞線機、自動碰焊機和自動繞切割機等。
公司注重對員工的培訓教育,認真貫徹執行ISO9000系列標準,堅持“產品優質、服務超前、顧客滿意、走向世界”的質量方針,實施以人為本的質量管理,不斷提高員工的素質,以適應市場對員工的技術素質要求。
公司注重市場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制訂出公司的中長期發展規劃,計畫五年內,產量達到5億隻以上,產值3000萬元。
前進中的現代農業
近年來,新洋農場不斷加快現代農業建設步伐,順利實現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先後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國家級種子生產繁育基地、全國首批農業現代化示範農場、全國百家農業機械化示範單位、國家萬畝水稻高產示範創建試驗區和全國農墾現代化農業綜合配套技術示範推廣實施農場,是江蘇省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去年與江蘇張家港市聯姻,成為該市的糧食安全生產基地。
在推進農業二次創業過程中,新洋農場堅持以辦工業的理念發展現代農業,積極推進土地經營管理制度改革,在集團公司領導的直接指導下,在江蘇農墾率先推行“農場控股、合資種田,統一管理、按股受益,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模擬股份制經營模式,實行“三級管理、兩級核算”經營管理體制,完善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和農業技術支撐體系,大農業的優勢得到了發揮。農場始終圍繞“優質啤麥生產基地建設”、“優質水稻生產基地建設”、“優質種子生產基地建設”和“高效農業基地”建設,著力打造一流農業品牌。
今年是土地經營管理制度改革的第一年,“六統一”制度得到了全面落實,良種統一供應率達100%;統一產品銷售率達100%;生產資料供應率達100%;技術措施落實率達100%;水稻測土配方精量施肥推廣率達100%;訂單種植面積達100%。今年夏糧畝平單產突破475公斤,單總產比前三年的平均數增15%以上,單產、總產及效益均創歷史最好水平;目前,5萬多畝水稻栽插及時,長勢良好,產量和銷售收入將達到近年來最好水平。
在發展糧食生產的同時,農場堅持以園區為示範,以項目為抓手,通過試驗、示範、合資、合作等方式,實現了高效農業規模化種植。去年以來,農場以發展中藥材產業為龍頭,鼓勵和引導職工在8畝田裡做文章,在示範地里創高效,路邊、河邊、田邊、林帶等“三邊一帶”全部種植了高效作物。與此同時,通過示範園區輻射帶動,著力打造萬畝高效農業產業園,種植6000畝辣椒、2000畝中草藥、2000畝黑豆、1000畝辣根、500畝杞柳,300畝瓜果蔬菜等,形成了六大高效種植板塊、1.3萬畝的種植規模。預計僅高效農業一項今年農場直接收益將淨增500萬元以上。農場通過招商引資,引進了脫水蔬菜加工項目。該項目的實施,為我場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發展高效農業起到積極促進作用。同時,農場開始啟動“百藥園”項目,逐步建成集高效種植、生態觀光、旅遊休閒為一體的“百藥園”。
技術優勢
鹽城農墾農科所集引進研究、示範推廣為一體,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和推廣水平,每年立項課題10多項,2003和2007年度分別育成並定名大、小麥品種各1個,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有效地推動了農場農業生產的發展。
農科所將根據我場農業生產的需要,主要做好新品種、新技術的引進示範、良種繁育、成果展示等工作。承擔國家測土配方試驗1個、省市新品種品比試驗各1個、推廣品種優質栽培展示2個,水稻優質高產栽培技術研究2個。成為農業技術研發和展示的創新基地、科技推廣和普及的培訓基地、現代農業示範和擴展的輻射基地。被譽為我場常規農業的示範園區,為推進農場農業現代化的建設步伐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水利建設
農場的“母親河”——利民河,她滋養著農場6萬畝土地和1萬人民,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得益於清澈的利民河水灌溉。農場北有黃沙河,南有利民河,內部三橫三縱,水網密布,水網長度150多公里。農場歷來重視水利設施建設,50多年來累計挖土3000多萬方,把原來的一片荒灘,編織成一幅水網縱橫、阡陌成片的美麗圖畫。目前,農場擁有泵站48座,配套動力2000千瓦,日降200mm不受澇,百日無雨能灌溉。去年以來,農場投資360多萬元,疏浚溝系水網,建造涵洞路橋。目前正規劃全場河道水系封閉,為農場農業高產穩產打下基礎。
現代農機
農場是全國百家農業機械化示範單位之一。現擁有農用機械總動力1.2萬餘千瓦,每百畝擁有農機總動力24千瓦,綜合機械化程度達93%以上。大中型聯合收穫機械49台套,大中型拖拉機130台,聯合收穫機、旋耕機、插秧機等各類機引農具400台(套)。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8%以上,高於全國平均線50多個百分點,基本實現了農業生產全過程機械化,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70%,其中農業機械化對農業科技貢獻率在45%以上。
近兩年來,農場不斷加大投入,加快農機更新步伐,提升機械化裝備水平。先後投入購買了東方紅1204大型拖拉機15台,配套農機具20台,佳木斯約翰迪爾1075、3518、洋馬AG600新型聯合收割機10台,洋馬VP8高速插秧機13台,洋馬水稻落谷育秧流水線5條。重點推廣套用了土壤深松、精密播種、秸稈還田、水稻插秧、測土施肥、機械作業等20多類100多項農機、農藝新技術,徹底改造了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並為農業的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生產創造了條件。
農場不斷加強農機標準化管理,實行“五統一”制度,統一農機具停放,統一維修保養技術標準,統一油料和配件供應,統一作業技術要求,統一作業收費標準,大大提高了農業機械利用率和標準化作業水平,保證了各項農業生產措施的規範落實。農場成立了農機協會,240多名機手以協會為紐帶,通過農場引導,協會服務,走自我管理、自我發展之路。
基地優勢
[優質啤麥生產基地] 鹽城墾區是中國優質啤麥生產三大基地之一。農場積極利用生產優質啤麥的生態優勢,落實關鍵措施,控制關鍵環節,千方百計提高啤麥產量和質量。2008年,2萬畝大麥收穫總產900多萬公斤,畝收單產在460公斤以上,比常年畝增50公斤以上,而且蛋白質含量都在12.5%以內,其它各項指標都達到優質啤麥的標準,被稱為國產的優質澳麥。
[優質水稻生產基地]
農場充分利用本地生態資源優勢,按照環境最佳化、耕地淨化、品種優質高抗化、投入品無害化、生產訂單化、技術標準化的要求,通過“龍頭企業+技術+基地”等方式,組織和規範訂單生產、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形成市場連企業、企業建基地、基地帶農戶的產業化格局,加強優質稻米生產基地建設。常年水稻種植面積在5.5萬畝以上,收穫總產在3500萬公斤左右。品種主要以武育粳3號為主。水稻生產上緊緊圍繞“優質、高產、安全、高效”的栽培思路,水稻質量深得稻米加工企業的青睞,主要銷往蘇州、張家港和上海等地。
[優質種子生產基地]
農場以大華種業集團為龍頭,建立種子基地5萬畝,實現用種原種化、運作機械化、管理科學化,種子基地採用統一連片布局,統一生產資料供應,統一生產技術措施,統一機械作業,統一質量標準,統一種子回收。年銷售種子2000萬公斤以上。
[高效農業生產基地]
農場抓住農墾“二次創業”的契機,大力發展高效農業,充分利用十邊隙地,著力打造萬畝高效農業產業園,建成了六大高效農業種植板塊。
[萬畝水稻高產創建示範基地]
農業部萬畝水稻高產創建示範基地。新中管理區耕地面積13000餘畝,水稻面積10000餘畝,下轄5個生產大隊,由32名管理人員及技術人員共同經營管理,人均面積312畝。其中,萬畝示範區1個,千畝片2個,百畝方5個。
水稻高產創建“以標準化生產為主線,以模式化栽培為支撐,以全程機械化為手段,以示範帶動為根本”的指導思想。積極推廣“水稻全程機械化栽培、測土配方施肥、葉齡診斷、高效節水灌溉、病蟲綜合防治”等技術。積極推廣水稻機械插秧技術,增加水稻栽插質量,為大面積水稻增產增效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水稻高產創建採用典型引路的辦法,新中管理區作為創建現代農業示範區的典型,逐步帶動全場農業生產向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集約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通過高產創建活動,農場水稻單產確保650公斤,千畝片單產確保700公斤,百畝方產量確保750公斤。水稻畝平單產比其它單位增產5%以上,畝增效益70餘元。該項目的實施對推進農場及周邊地區糧食生產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實現糧食生產大面積平衡增產增效,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張家港無公害生產基地]
由張家港提供優質良種,由農場新北管理區組織生產,產品由張家港高於市場價0.2元/公斤回收。該合作項目的實施,在不增加其它生產成本的條件下,水稻效益畝增120元,農場獲利120餘萬元。
農場緊緊圍繞“優質商品糧基地”建設,全面實施“預約生產、訂單種植”,以優質高產高效為目標,嚴格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的生產要求,落實關鍵措施,控制重點環節,實現了無公害和綠色食品名牌戰略,農場首批通過了農業部無公害、綠色食品基地和農產品論證。
林業資源
近年來,農場緊緊圍繞構建完備的農田防風林體系和高效林業產業兩大主題,不斷提高建設質量,大力開展全民植樹運動,全場造林綠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全場防風林面積7032畝,森林總面積1.8萬畝,城鎮綠地面積760畝,四旁樹20萬株,林網化率100%已建成主林帶451條,副林帶32條,全場活立木蓄積量接近4萬立方米。農場先後被授予“全國綠化先進單位”和“全國綠化300佳單位”等稱號。
從去年開始農場積極開展了林業產權制度的改革,對所有的更新造林林地,發包給以農場職工為主體的個人承包經營,職工承包林地後,依託林地資源,積極謀劃短、中、長期發展項目,在林地中進行立體複合經營,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全場近1000畝的新造林中都套種了菊花、丹參及辣椒等高效作物,畝平效益達2500元以上,有效地提高了林地綜合經營水平,林地生產力得到了充分釋放。同時積極做好老林帶的更新工作,每年為農場帶來近200萬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水稻生產機械化
今年以來,農場大力推進水稻全程機械化進程,投資200餘萬元,引進育秧播種機、高速插秧機、前置式開溝機30餘台(套),塑盤20萬隻,進行技術培訓展示會30餘場次,2500餘人次受訓。該項技術的成功引進和推廣,使我場農業生產機械化率有望突破98%。
農場水稻生產已經30多年,長期以露天育秧、人工移栽為主要手段,工作效率低下,農時得不到有效保證。上世紀80年代以來,農場經過多次的實踐和探索,成功引進了低速、高速插秧機械200多台(套),推廣機械插秧面積近15萬畝次,培養了機械手近百名,積累了實踐經驗,為農場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提供了技術支持和機械保障。今年又引進了日本洋馬公司生產的YBZ600水稻落谷播種機械5台,東洋VP8高速插秧機10台、塑盤20餘萬隻。同時還引進高速插秧機、前置式開溝機與之配套,使得水稻生產從選種、育秧、移栽、收割到加工全程機械化。目前農場擁有大型高速插秧機20台,新型前置式開溝機5台,大型收割機30台,滿足了水稻生產全程化的基本要求,大大提高了農場農業機械化率。
今年農場推廣機械插秧2.5萬畝,占全部水稻面積的50%,其中塑盤育秧1萬畝。明年將全面推廣工廠化育秧技術。經測算,全場全部推廣該項技術,可減少秧池3500多畝,增加三麥產量150萬公斤,單項增加收益2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