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汴河宿州閘樞紐

新汴河宿州閘樞紐

新汴河宿州閘樞紐,位於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沱河新汴河的分叉處下游,原名宿縣閘樞紐,宿縣地區撤地設市後,更名宿州閘樞紐。是淮河流域分洪道新汴河的首閘。該工程由節制閘、翻水站、船閘、交通橋等組成,1970年代建成,2010年代進行了除險加固。

作為新汴河的河口控制工程,新汴河自建成以來,在防洪、排澇、灌溉、供水、生態等方面發揮了巨大效益,為宿州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保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汴河宿州閘樞紐
  • 別名:新汴河宿縣閘樞紐
  • 地址:宿州市東北15公里處劉家莊
  • 控制水系:淮河支流新汴河
  • 建設時間:1970年代
  • 主要任務:控制沱河分洪量
地理條件,工程背景,工程概況,工程建設,工程初建,除險加固,工程效益,

地理條件

新汴河宿州閘樞紐
新汴河
新汴河宿州閘樞紐,是淮河支流新汴河的首閘。新汴河,位於安徽省北部的淮北平原,於1966年開挖,1970年完成。主幹自宿州市埇橋區西北戚嶺子截沱河,向東穿津浦鐵路,匯濉河引河後經靈璧、泗縣南,過徐崗切嶺,於江蘇省泗洪縣入洪澤湖的溧河窪,全長127.1公里,流域面積6562平方公里。
為控制水量,實現分洪、航運、灌溉效用,新汴河幹流上有宿州閘(宿縣閘)、靈璧閘、團結閘3座大型樞紐建築物和新北沱河、唐河、石樑河3座大型地下涵,沿岸建有沱河進水閘、小余閘等25座引、排水涵閘。新汴河堤防設計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工程等別為Ⅲ等,堤防工程級別為3級,兩岸堤防工程等級為3級。宿州閘以下的穿堤建築物與堤防工程級別相同均為3級;宿州閘以上穿堤建築物的工程等別定為Ⅱ等,其主要建築物級別為2級。
新汴河宿州閘樞紐
樞紐全景

工程背景

新汴河宿州閘樞紐
宿州閘樞紐在新汴河幹流上的位置
宿州(原宿縣地區)歷史上水、旱、蝗災害頻繁,尤以水災為重。隋以前,碭山、蕭縣為古汴水流經之地。古汴水自河南滎陽上承黃河來水,東經虞城夏邑,又經碭山故城北,蕭縣東南北流,在彭城郡(徐州)之(南)東北角與泗水會。後來,宋室南遷,汴河已不為運道所經,逐漸荒於疏浚而淤沒。
1966年,為徹底解決區內的行洪排澇問題及保證河南客水的暢通下泄,開始新汴河大型水利工程的綜合治理,從而使本區濉河河水和內水高低分排,洪澇分開,消除上下游的治水矛盾,減輕平原地區的內澇災害。作為新汴河的首閘,宿州閘(宿縣閘)的建設京成為首要工程。

工程概況

新汴河宿州閘樞紐
樞紐主要建築物分布
宿州閘樞紐(宿縣閘),位於宿州市東北15公里處劉家莊,新汴河宿州閘樞紐由節制閘、翻水站、船閘、交通橋等組成。鋼筋混凝土結構,寬頂堰,開敞式鋼架木板弧型閘門。
新汴河宿州閘樞紐
節制閘
節制閘設計參數:排澇(五年一遇):流量:900立方米每秒,閘上水位26.74米,閘下水位26.65米;防洪(20年一遇):流量:1460立方米每秒,閘上水位27.90米,閘下水位27.77米;蓄水:閘上水位26.8米,閘下水位20.5米。
建築參數:地面高程:26.3米,閘底高程:20.5米,堤頂高程:29.4米;孔徑:孔數:20孔,單孔淨寬:5米;節制閘總寬(包括引橋中泓閘寬)242米。
閘南首建船閘,船閘下首右側翼牆中,建翻水站。

工程建設

工程初建

宿縣閘樞紐工程,宿縣人民政府成立宿縣閘指揮所,負責土方及建築物工程施工。
1968年10月28日,在備料只有10%,又無技術人員和機械設備的情況下,由宿縣閘指揮所一邊組織民工挖基坑,一邊抽100多名民工組成建築隊,在20名宿東煤礦技術工人指導下,於11月4日澆築鋼筋混凝土底板。民工邊乾邊學,施工技術逐步提高,底板澆築提前完成任務。
節制閘於1969年10月1日竣工,完成土方8.4萬立方米,石方1.0萬立方米,混凝土0.57萬立方米。設在節制閘南首的船閘和設在船閘下閘首右岸閘牆上的翻水站,於1969年11月開工,1970年12月竣工。船閘完成土方8.5萬立方米,石方8510立方米,混凝土2765立方米。翻水站完成土方0.3萬立方米,石方200立方米,混凝土300立方米。

除險加固

宿州閘樞紐(宿縣閘),2010年5月,完成除險加固投入使用。

工程效益

宿州閘樞紐,是新汴河的首閘,控制著新汴河分洪流量,是一座兼有防洪、排澇、灌溉、供水和船運效益的綜合利用工程。新汴河工程自建成以來,在防洪、排澇、灌溉、供水、生態等方面發揮了巨大效益,為宿州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保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