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歷史主義

新歷史主義

新歷史主義指出,歷史充滿斷層,歷史由論述構成。以福柯的概念,我們應透過各種論述去還原歷史,而該種論述,是根據當時的時間、地點、觀念建構的。換句話說,歷史並不是對史實單一的記載,亦並不是對於過去的事件的單純的紀錄。德希達也說:“沒有文本之外的世界”,語言本身就是一種結構,我們都透過這種結構再理解整個世界,新歷史主義在1980年代萌芽,通過格林布蘭特的作品發展,在1990年代得到更大的影響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化詩學
  • 外文名:the poetics of culture
定義,含義,發展,意義,學者,

定義

首先使用這個詞的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英文系的教授史蒂芬·格雷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在1982年的《文類》雜誌第一期專刊打出這個旗號。之後通常用這個詞來形容當前文藝的動向。葛林伯雷使用的另一個詞是“the poetics of culture”,即“文化詩學”。

含義

是一種不同於舊歷史主義和“新”的文學批評方法,是對形式主義結構主義等強調文學本體論的批評思潮的一種反駁,一種對歷史文本加以解釋釋義的、政治解讀的“文化詩學”。
新歷史主義
新歷史主義在文學批評實踐中進行了歷史——文化轉軌,強調從政治權力、意識形態文化霸權等角度對文本實行一種綜合性解讀,將被形式主義和舊歷史主義所顛倒的傳統重新顛倒過來,把文學與人生、文學與歷史、文學與權力話語的關係作為自己分析的中心問題,打破那種文字遊戲的解構策略,而使歷史意識的恢復成為文學批評和文學研究的重要方法論原則。

發展

新歷史主義誕生於20世紀80年代的英美文化和文學界,它在70年代末已經初露端倪,即在文藝復興研究領域中逐漸形成了一種新的批評方法,而且這種闡釋文學文本歷史內涵的獨特方法日益得到西方文論界的認可。

意義

新歷史主義主張將歷史考察帶入文學研究,更指出文學與歷史之間不存在所謂“前景”與“背景”的關係,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它強調文學與文化之間的聯繫,認為文學隸屬於大的文化網路。它著重考察文學與權力政治的複雜關係,認為文學是意識形態作用的結果,同時也參加意識形態的塑造。
在批評實踐上,新歷史主義有明顯的跨學科特徵:傳統意義上的文學文本往往與書信、遊記、宣傳手冊、醫學報告甚至繪畫等放置在一起加以分析細讀,文學打破了自治的領域,參與到與其他文化文本的不斷對話和循環之中。

學者

新歷史主義批評家中較引人注目的有:史蒂芬-格林布拉特(Stephen Greenblatt),蒙特羅斯(Lousis Montrose),海登·懷特(Hayden White),多利莫爾(Jonathan Dollimore),維勒等。另外對於新歷史主義批評影響較大的還有法國著名思想家福柯(Michel Foucoult)和人類學學者吉爾茲(Cliford Geertz)。
新歷史主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