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普洱茶典》是2011年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楊中躍。
《新普洱茶典》系統介紹普洱茶定義、原料、製作、存貯,首次揭示普洱茶變化原理、香氣及茶氣原理,首次揭示普洱茶越沉越香的存茶奧秘,系統介紹普洱茶沖泡與品鑑技法。
基本介紹
- 書名:新普洱茶典
- 作者:楊中躍
- ISBN:9787541645204
- 類別:應用科學
- 頁數:212頁
- 定價:120
- 出版社: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科技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3月1日
- 開本:16
圖書信息,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書摘,
圖書信息
作者:楊中躍
出版社: 雲南出版集團公司,雲南科技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3月1日)
精裝: 21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41645204
條形碼: 9787541645204
產品尺寸及重量: 29.2 x 21.6 x 2 cm ; 1.2 Kg
編輯推薦
《新普洱茶典》來自世界茶樹的原鄉——瀾滄景邁千年萬畝古茶樹群落全球唯一榮獲美國、歐盟、日本、中國等4大國際認證的有機普洱茶。
作者簡介
楊中躍,1960年生於雲南普洱縣。
1982年畢業於雲南大學。
1982年起在普洱市一中任教。國家級骨幹教師、雲南省特級教師、雲南省學科帶頭人、校專家委員會主任。
1995年開始研究普洱茶,2006年發起成立普洱茶收藏協會,任副會長。
國家級高級評茶員。
所著《品鑑普洱》2007年由雲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發行。
《雲南普洱茶·春夏秋冬》專家組成員。
2000年省政府授予“雲南省有突出貢獻專業人才獎”。
目錄
一、重要名詞闡釋
普洱茶(2)
渥堆普洱茶(2)
千倉(3)
自然倉(3)
放荒茶、荒野茶(4)
野生型、馴化型、過渡型、栽培型(5)
大葉種與小葉種(6)
六大茶山(6)
發酵(7)
黑茶(7)
印級茶(8)
曬青與烘青(8)
越陳越香與越沉越香(8)
山野氣韻(9)
普洱生茶與普洱老茶(2)
輕發酵茶(2)
濕倉(3)
喬木與灌木(3)
喬木老樹與矮化老樹(5)
普洱府(6)
動植物的分解(6)
酶促作用(7)
號級茶(8)
餅級茶(8)
泡條與緊條(8)
普洱茶具與普洱茶藝(9)
二、普洱茶的歷史與歷史上的普洱茶
(一)普洱茶的歷史演進(10)
1.傳說的普洱茶史(10)
2.有文字記錄的普洱茶史和可考證的普洱茶史(12)
(二)從歷史的角度定義普洱茶(20)
1.歷史上的普洱茶產區(21)
2.歷史上的茶種(22)
3.歷史上的製作(22)
4.歷史上的貯存(24)
三、普洱茶的變化原理和“越陳越香''的探討
(一)茶葉的變化是植物的分解作用(26)
(二)普洱茶香氣是茶葉分解時的能量釋放(28)
1.外分解與內分解對普洱茶香氣的影響(28)
2.普洱茶越存越香是能量釋放過程中的香味沉積(29)
3.普洱茶出現多種香型表述的原因(31)
(三)關於“越陳越香”
1.越陳越香是一個殃代概念
2.老茶中出現越陳越香是一種巧合(32)
3.“發酵”概念的誤讀存不出”沉香“好茶(33)
4.“陳香”用詞誤導人們對普洱茶香的判斷(33)
5.“沉香”例證(34)
6.越沉越香是否有時間限定(34)
7.讓普洱茶越沉越香的存茶方法(35)
8.普洱茶原料與越沉越香的關係(35)
9.普洱茶製作與越沉越香的關係(35)
四、普洱茶的茶氣
(一)普洱茶的茶氣原理(36)
(二)普洱茶茶氣的體驗(38)
五、影響普洱茶品質的因素
(一)原料與普洱茶品質的關係(39)
1.大葉與小葉(39)
2.喬木與台地(39)
3.樹齡(40)
4.生態環境(41)
5.緯度(41)
6.海拔(41)
7.野生型、栽培型、馴化型、過渡型(42)
8.群體種與無性系品種(42)
9.純料與拼配(43)
(二)製作環節對普洱茶品質的影響(43)
1.採摘時間(43)
2.萎凋程度(44)
3.殺青方式與程度(44)
4.揉捻程度(44)
5.日曬條件(44)
……
六、普洱茶的收與藏
七、品鑑普洱茶的方法
八、相關普洱茶的品鑑
九、古茶山老樹茶品鑑
書摘
可惜這個美麗的傳說犯了若干的常識性錯誤,由於犯的是常識性的錯誤而且還是“若干”,因此這個傳說不會是歷史上產茶之地的古老傳說,應該是當代不懂普洱茶但善於編故事的人所杜撰的“故事新編”。稍有一點普洱茶知識的人都知道,普洱茶要達到“湯色紅濃明亮”、“香味醇厚”、“綿甜滑爽”的程度,必須要存放不少於30年,而且這30年的存放中不可光照、不可受潮、不可有異味,否則都無法達到“湯色紅濃明亮”、“香味醇厚”、“綿甜滑爽”的程度。這個故事中少莊主用未乾毛茶壓團茶是第一個常識錯誤,普洱茶製作工藝中毛茶曬乾後還有一個繼續脫水過程,習慣上稱為“發汗”,少莊主要趕時間也不可能將未乾毛茶直接壓成緊茶,這是常識。其二,如果真是將未乾毛茶壓成了緊茶又馬上包裝起來,茶葉在之後幾個月的變化中不是變成褐色而是發霉變質,到時看到的是長滿綠霉的團茶。其三,如果毛茶是乾透的,只是在三個多月的途中“日曬雨淋”而受潮,如果受潮程度不重,茶會有一些霉味,但不一定變質變色,如果受潮程度很重茶會發酵變質,那時的茶餅會出現黑霉,湯色發黑髮渾,有嚴重酸苦異味。如果受潮程度中等則茶會發生輕度發酵,輕度發酵後的茶餅會變色並有少許霉斑,湯色變紅但不會明亮,飲之有突出的發酵異味,苦澀加重,有的還會有酸味。如果有人想體驗這種發酵度的滋味去找渥堆熟茶發酵至第一到第二次翻堆的茶來泡飲就知道了,簡單地說這種發酵度的茶是極難喝的。所以三個月發酵不論發酵程度如何絕對不會有“湯色紅濃明亮”、“醇厚香味直沁心脾”、“喝之綿甜滑爽”的情況出現。因此如果濮氏貢茶真的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受潮發酵,則後果只有一個:欺君之罪,滿門問斬。自然更不會有乾隆賜名普洱茶之說了。其實普洱茶一名明朝已有何須乾隆賜名?這是該傳說的又一常識性錯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