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是一本2019年出版的圖書,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新時代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
- 作者:王曉俊,張露馨,鹿傑
-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11月1日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15120792
《新時代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是一本2019年出版的圖書,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時代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是一本2019年出版的圖書,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新時代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以開闊的學術視野,對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研究成果進行了有效梳理,對新時代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
《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產業化研究》是汪振軍創作的民俗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4年4月。該書以河南10個文化改革發展試驗區為例,研究文化試驗區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發展和產業開發情況。該書提出,每一個地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要突出特色,突出優勢,突出亮點。要讓特色優勢變成發展優勢,要讓傳統的非物質文化...
《河南省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規劃》是河南省文物局、省發展改革委於2021年9月聯合印發的規劃,該規劃系統梳理了河南省大運河文化遺產資源稟賦、價值內涵,為加快構築中原文化高地,全面提升大運河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利用整體水平提供了專業技術指導。背景介紹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也是隋唐大運河的源頭和核心區域。
《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法》是鄭州市一部地方政府規章。辦法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保存工作,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非物質文化遺產...
漫長的農業時代是產生民間文化的豐厚土壤,民間文化包含的各種藝術形式植根於農耕本土。農耕文化孕育並深刻影響著民間文化。與農耕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比如民間舞蹈“打春牛”。“打春牛”又名“鞭春”,源於漢代。過去每年的立春日,皇帝必親赴先農壇祭祀,並作象徵性地扶犁耕地,表示重視農業,勸民扶桑。各地...
2017年8月22日下午,“傳承: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實錄”叢書項目簽約儀式在鄭州舉行。出版意義 該叢書的出版,是河南省地方史志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優秀史志文化成果助力中原更加出彩的有力舉措,是地方史志戰線向改革開放40周年和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獻禮,對推動河南華夏歷史...
靳全亮,2021年12月24日,被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選入河南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參考資料)價值意義 幻術(寶豐魔術)有著深厚的民眾基礎和世代傳承的特點,具有很深的歷史文化價值、藝術傳承價值和社會功能價值,是一部優秀民間文化傳承發展史,是中華民族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文化價值。
發展歷史 播報 編輯 200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總計148項)。 [4] 2009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二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總計129項)。 [5] 2011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總計95項)和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擴展項目名錄(總計...
2006年5月20日, 曲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史淵源 淵源背景 曲劇是在河南民間說唱藝術——鼓子曲(洛陽稱“洛陽曲子”,南陽稱“南陽大調曲子”)的基礎上,吸收其他劇種的藝術成果形成發展起來的。洛陽曲子與南陽大調曲子原本是一種庭堂、地攤坐唱形式,多是業餘演唱。清朝末年王鳳桐...
由於時代的飛速發展,社會意識形態和審美風尚發生了巨大變化,豫劇的生存開始出現危機。觀眾數量急遽縮減,表演人才缺乏,許多傳統劇目特別是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流派劇目已經幾近失傳,這種狀況急需改變,豫劇的搶救、保護工作應儘早落實。傳承人物 馬金鳳,女,漢族,1922年生,山東曹縣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豫劇...
河南國脈文化發展中心創建於1995年,註冊地址鄭州市。是全國最早、最專業、項目最全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技藝展演及傳承人藏品和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技藝展演及傳承人藏品的運營專業中心。屬下有河南省國脈文化遺產傳承保護中心、河南國脈置業有限公司、鄭州市中原國脈藝術品管理中心組成。現擁有378家傳統作坊,75處...
《河南省紡織類經典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主要發源地河南省的紡織類非遺為研究對象,通過親赴實地調研,對河南省級及以上的紡織類非遺進行了系統、全面的研究,與讀者共享了繡、織、印染三大類非遺經典項目的起源發展、風俗趣事、製作工藝與技法、工藝特徵與紋樣,作品賞析,依據對傳承人的深入專訪及...
王愛琴,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王氏老粗布製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王氏老粗布製作技藝市級代表性傳承人。所獲榮譽 2022年2月,入選2021“河南非遺年度人物”候選人名 單。2022年2月22日晚,由河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指導、河南日報主辦的2021“河南非遺年度人物”推選宣傳活動頒獎典禮在只有河南·...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髮展》介紹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涵、外延以及歷史和當下國內外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相關理論研究;闡釋了在全球化時代和文化多樣性世界格局的訴求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功能;概括分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表現形態、空間分布及其特徵;並結合保護與發展的具體訴求,藉助國內外經典和**案例,...
為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及教育部《完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指導綱要》精神,進一步加強新形勢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推動廣大中小學生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弘揚文化精神,制定如下實施方案。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
確山“打鐵花”可以帶動當地旅遊業的發展,創造出商業價值。傳承保護 保護措施 2006年,打鐵花入選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7年10月,景泰縣文化館申報的景泰打鐵花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四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長城鐵花的“一種打鐵花裝置”進行了專利保護申請。2019年11月,《國家級非...
2006年5月20日,泥塑(濬縣泥咕咕)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遺產編號:Ⅶ-47。歷史淵源 五帝時代,人們就開始用泥塑型,這基本可以看作是濬縣泥咕咕的最早起源,之後它在民間自發發展。漢朝時期,濬縣就已經有了專門製作泥咕咕的民間藝人,並開始了泥咕咕的陶化工藝技術(原始...
2018年2月9日晚,由河南省文化廳、河南廣播電視台、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視協電視文藝委員會主辦,河南李樹建戲曲藝術中心發起,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恆品文化·戲緣APP等單位共同承辦的“唱響新時代——2018首屆戲曲稀有劇種賀新春網際網路公益晚會”在河南廣播電視台8號演播廳舉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大弦戲在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