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縣土地誌

新昌縣土地誌

《新昌縣土地誌》是浙江省新昌縣土地管理局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昌縣土地誌
  • 作者:浙江省新昌縣土地管理局
  • 出版時間:1999年09月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祝友真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書遵循國家土地管理局制發《土地史志編纂暫行辦法》規定的指導思想和原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力求完整、準確、系統、科學地展示新昌縣土地管理事業的歷史和現狀,使之起到“存史、資治、教化”和信息交流的作用。 二、按照橫不缺要項、縱不斷主線的原則,突出時代特徵、地方特色和行業特點。體裁以記述為主.輔以圖、表、照、錄等形式。全志首設序言、凡例、概述、大事記,作為志書綱要。志書主體採用章、節、目結構,事以類從,橫排縱寫,內容詳略,因事而定。有關檔案、資料輯存於附錄。全志約22.5萬字。

作品目錄

封面
新昌縣土地誌
題詞
中共新昌縣委書記 范雪坎
新昌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俞榮鉅
新昌縣人民政府縣長 謝衛星
新昌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顧洵武
圖片
新昌縣地圖
新昌縣土地利用現狀圖
新昌縣地貌水系圖
1996年,國務院副總理姜春雲蒞新視察山區綜合開發情況
1994年8月國家土管局副局長馬克偉(右二)蒞新視察土管工作
省土管局局長王松林(中)和市土管局局長陳長林(右)在局長盛海深的陪同下來新視察土管工作
小將鎮低山區一隅
新昌江河谷盆地
回山韓妃嶺一帶台坡地和盛山公路(航拍)
全國漢族地區重點寺院、省級風景名勝區——大佛寺
鐫於南朝·梁天臨十五年(416)的江南第一大佛
省級風景名勝區——穿岩十九峰
省級風景名勝區——沃洲湖
利用荒灘、山坡建成的城關西區一瞥
小將士管所
建成於1996年的新昌土管大樓
利用山坡建成的住宅群
舊城改造後的人民路
縣城西郊基本農田保護區新貌
梅渚鎮早稻高產示範區
大明市鎮藕岸村利用茺灘造田250畝,當年種上水稻獲得豐收
60年代遁山公社新造的梯田一角
70年代後期建成的茶園一隅
全縣統一規劃的杉木基地
改建後的竹筍基地
新發展的板栗基地
80年代建造的桑園
90年代初改建的果園
新建的小將苦丁茶基地
大(二)型水庫——一新昌長詔水庫
長詔水庫二級電站——棣山電站
巧英水庫灌溉渠道中全長1171米的西山渡槽
1982年建成的巧英水庫(中型)
以發電為主的門溪水庫(中型)
位於大市聚鎮的水磨嶺盤山公路
紹興市副市長袁長壽(中)和市上管局局長陳長林(右)等在饅頭山視察造田造地現場
造田造地現場
在新昌召開的紹興市造田造地和土地整理現場會
1996年召開的全縣耕地保護工作會議,縣長謝衛星在作工作報告
副縣長顧洵武(左)代表縣政府與城關鎮鎮長張長才耕地保護責任書
縣局正副局長在研究行風建設問題
城關鎮文體路國有土地使用權拍賣會現場
城南鄉楊坑村頒發土地證現場
新昌縣建制鎮基準地價成果驗收會
縣土地監察大隊整裝待發
局信訪室接待民眾來訪
達省二級標準的縣局檔案室
縣局新建的服務視窗
1993年國家土地管理局授予的榮譽證書
國家局、省局發給新昌縣土地資源調查辦公室和個人的榮譽證書
省、市、縣發給新昌縣土管局的獎牌、獎狀和錦旗
圖為康熙三十四年(1695)新昌三都俞道潔舍田給前洋庵的《舍書》
圖為道光成豐時的《戶規》(納糧依據)
圖為雍正五年(1727)農民張宗弟的賣山文契
圖為盧周氏所立的《關書》
圖為乾隆二十六年(1761)殷戶楊明定等助基建宗祠的《助契》
圖為民國元年農民張秋南的賣田文契
圖為民國時的驗契執照
圖為民國3年省財政廳統一印發的新契紙
圖為民國時的《戶摺》
1951年縣政府頒發的土地房產所有證
國有、集體土地使用證
土地(大田)承包契約
農村集體土地承包權證(一)
農村集體土地承包權證(二)
農村集體土地承包權證(三)
《新昌縣土地誌》編纂領導小組及修志人員名單
序言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縣域地情
第一節 縣境政區
一 地理位置
二 縣域變更
三 行政區劃
第二節 地質 地貌
一 地質
二 地貌
第三節 山脈 水系
一 山脈
二 水系
第四節 土壤 植被
一 土壤
二 植被
第五節 氣候 水文
一 氣候
二 水文
第六節 自然災害
一 旱災
二 水災
三 主要地質災害(滑坡點)
  • 第二章 土地資源
  • 第一節 農業用地資源
  • 一 耕地
  • 二 園地
  • 第二節 林業用地資源
  • 第三節 水域水力資源
  • 第四節 土地後備資源
  • 第五節 旅遊資源
  • 一 大佛寺風景名勝區
  • 二 穿岩風景名勝區
  • 三 沃洲湖風景名勝區
  • 第三章 土地制度
  • 第一節 土地所有制
  • 一 封建土地所有制
  • 二 農民土地所有制
  • 三 土地集體所有制
  • 四 土地全民所有制
  • 第二節 土地使用制度
  • 一 封建土地使用制
  • 二 農民個體使用制
  • 三 集體土地使用制
  • 四 國有土地使用制
  • 第三節 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一 集體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二 國有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 第四節 土地市場管理
  • 一 典押 買賣
  • 二 土地市場
  • 第四章 土地開發利用
  • 第一節 耕地開發
  • 一 造田造地
  • 二 耕地整治
  • 三 興修水利
  • 四 保持水土
  • 第二節 園地
  • 一 茶園
  • 二 桑園
  • 三 果園
  • 第三節 林地開發
  • 第四節 旅遊資源開發
  • 第五節 礦產資源開發
  • 第五章 地籍管理
  • 第一節 古代地籍
  • 第二節 民國時地籍
  • 第三節 建國後地籍
  • 第四節 土地權屬
  • 一 集體土地
  • 二 國有土地
  • 三 權屬未定土地
  • 四 插花土地和飛地
  • 第五節 土地調查
  • 一 土地概查
  • 二 土地詳查
  • 三 土地變更調查
  • 第六節 土地申報登記
  • 第七節 地產評估
  • 第六章 建設用地管理
  • 第一節 計畫用地
  • 第二節 用地審批
  • 一審批程式
  • 二審批許可權
  • 第三節 土地徵用
  • 第四節 國家建設用地
  • 一 基建項目用地
  • 二 水利、交通建設用地
  • 三 城鎮建設用地
  • 四 特殊用地
  • 五 房地產開發
  • 第五節 集體建設用地
  • 第六節 個人建房用地
  • 第七章 土地法制管理
  • 第一節 法律法規
  • 一 《憲法》有關土地管理條款
  • 二 《刑法》有關土地管理條款
  • 三 土地管理法律法規依據
  • 第二節 土地監察
  • 第三節 創建“三無”鄉鎮
  • 第四節 土地糾紛調處
  • 第五節 土地管理信訪
  • 第八章 土地經營稅費
  • 第一節 歷代稅費
  • 第二節 農業稅
  • 第三節 土地稅費
  • 一 耕地占用稅
  • 二 土地使用稅
  • 三 土地使用權出讓金
  • 四 土地管理費
  • 五 造地費
  • 六 土地拋荒費
  • 第九章 土地規劃管理
  • 第一節 人口 耕地 糧食
  • 一 人口
  • 二 耕地
  • 三 糧食
  • 第二節 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 一 總體規划過程
  • 二 土地配置和布局
  • 第三節 基本農田保護管理
  • 一 劃定基本農田保護區
  • 二 基本農田保護區調整
  • 三 實行目標管理責任制
  • 第十章 土地管理機構
  • 第一節 機構沿革
  • 一 古代土地管理機構
  • 二 民國時土地管理機構
  • 三 建國后土地管理機構
  • 第二節 土地統管後的機構及職責
  • 一 機構改革及人員編制
  • 二 縣土地管理局的職能配置
  • 三 內設機構的主要職責
  • 第三節 土地管理行風建設
  • 一 機關黨風廉政建設
  • 二 土地管理隊伍建設
  • 三 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
  • 四 機關內部管理制度
  • 第四節 土地管理綜合政務
  • 一 國土宣傳
  • 二 政務信息
  • 三 綜合統計
  • 四 土地檔案
  • 附錄
  • 一 名言、警語
  • 二 民間諺語
  • 三 旅遊詩選
  • 四 傳聞
  • 五 碑文
  • 六 文存
  • 七 文告
  • 編後記
  •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