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拉馬克學說
- 外文名:New Lamarck theory
- 別名:新拉馬克主義
- 含義:反對達爾文主義的學說之統稱
- 共同特點1:都主張某一世代的閱歷可以傳遞給
- 共同特點2:下一代且成為它的遺傳性的一部分
新拉馬克主義一般指本詞條
拉馬克在動物的進化上強調感覺能力發展的意義。把沿襲這條路線的進化論一般稱為心理拉馬克主義。其中和拉馬克的根本思想有極大距離的人也很多,例如,派利(A. Pauly,1850—1914)認為,作為淘汰的因素是生物一般存在著的心理的意志。西蒙(R.Semon)的銘記(mneme)論,也被當作是心理拉馬克主義的一種。心理拉馬克...
對於達爾文的進化理論,魏斯曼只接受和強調生存鬥爭的原理,而根本改變了達爾文有關變異及其遺傳的見解。魏斯曼堅決否定獲得性狀遺傳,堅決反對拉馬克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魏斯曼稱自己的學說為新達爾文主義。魏斯曼曾同H.斯賓塞,病理學者R.C.菲爾肖和動物學者E.海克爾、R.西蒙、赫特維希兄弟等新拉馬克主義者發生過激烈的...
反對拉馬克主義的經典實驗就是20世紀初由德國動物學家魏斯曼做的著名的老鼠尾巴切割實驗,他連續切了22代老鼠的尾巴之後,發現第23代仍長出了尾巴,因此,他否定拉馬克的獲得性遺傳。20世紀中葉,人們成功地揭示了遺傳的物質基礎(DNA),解釋了個體變異的基因本質,也認識到生殖及物理化學因素對遺傳變異的影響。特別是...
到了李森科時期,米丘林(其時已逝世)成為了蘇聯進化理論的頭號理論家,蘇聯文宣機構將“碩果纍纍”的“蘇聯米丘林生物學”與“毫無生氣”的“資本主義”的孟德爾基因學說進行了對比。事實上,米丘林的理論作為“拉馬克主義”的變種。米丘林曾說過“我們不能等待自然的青睞。從自然那裡拿過來,這是我們的要求。”而在...
整體主義雖然遲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才由史末資(J. C. Smuts)正式提出(Smuts 1926),但歷史上各種反還原主義的思潮都可歸入這一陣營,包括:泛靈論、目的論、神創論、活力主義、拉馬克主義、米丘林-李森科主義等。這些思潮都已在生物學界失去了市場,只在生物學界之外還有信徒。由於整體主義向來就是以反還原主義...
與居維葉同時代的J.B.拉馬克提出了不同的理論。他認為物種會發生變化;動物物種並不是固定不變的。這些物種的變化是通過繼承獲得性狀得到的。在拉馬克1802年的論文中,他描繪了一種進步式的進化理論:“[物種]從最簡單的上升為最複雜的……自然界中最簡單的產物會相繼地產生出其它產物。”在1809年出版的《動物學...
①新拉馬克主義與新達爾文主義。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個時期出現過一些新的進化學說。荷蘭植物學家H.德·弗里斯在20世紀初根據月見草屬的變異情況提出“物種通過突變而產生”的突變論,而反對漸變論。這個理論得到當時許多遺傳學家的支持。某些拉馬克學說的追隨者們雖然拋棄了拉馬克的內在意志概念,但仍強調後天獲得性...
①新拉馬克主義與新達爾文主義。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個時期出現過一些新的進化學說。荷蘭植物學家H.德·弗里斯在20世紀初根據月見草屬的變異情況提出“物種通過突變而產生”的突變論,而反對漸變論。這個理論得到當時許多遺傳學家的支持。某些拉馬克學說的追隨者們雖然拋棄了拉馬克的內在意志概念,但仍強調後天獲得性...
of an organism modified during its lifetime are inheritable 拉馬克主義; 由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提出的關於生物進化的理論; 該學說認為環境可使生物體發生順應環境的變化,且這種變化是可以遺傳的 → see also acquired characteristic, Neo-Lamarckism 短語搭配 Neo-Lamarckism 新拉馬克主義 ; 新拉馬克學說 ...
2.4.6 海克爾的“原蟲說”在馬克思主義哲學上的價值 46 2.4.7 海克爾的重演說 47 2.4.8 一元論哲學的倡導者 50 第3章 達爾文主義的低谷時期 53 3.1 新拉馬克主義 53 3.2 定向進化理論 54 3.3 德弗里斯的突變論 55 3.4 生物統計學派與孟德爾學派的論爭 57 第4章 進化的綜合理論 59 4.1 ...
12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及種族歧視 13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14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15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16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群體?還是基因?17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18 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新的爭吵結語 結語 ...
拉馬克的進化論可精煉為“內在複雜化趨勢、用進廢退與獲得性遺傳”,達爾文的進化論則可濃縮成“隨機變異、生存鬥爭與自然選擇”,但略有遺憾的是,綜合進化論並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核心或“標籤”。遺傳變異與各種進化理論之間的關係其實十分複雜,進化是一個悠長的歷史過程,拉馬克主義、達爾文主義、孟德爾主義和現代...
3新拉馬克主義的興起 4直生論 未竟的綜合――達爾文以來的進化論 第4章 進化論的社會影響 1社會達爾文主義 2優生學的興起 3進化論與種族及類群歧視 第5章 通向現代綜合論的道路 1突變論 2走向綜合 3現代綜合進化論 第6章 多樣的世界,多樣的看法 1分子進化理論 2群選擇、親選擇與社會生物學 3間斷平衡理論...
第七章 達爾文主義:科學界的爭論 達爾文主義的發展 生命史與化石記錄 地球的年齡 實用、遺傳與變異 方法問題 第八章 達爾文主義:宗教和道德問題 設計的問題 進化與人 進化與哲學 第九章 達爾文主義的日食 新達爾文主義 新拉馬克主義 直生論 孟德爾主義與突變論 第十章 進化論的社會含義 社會達爾文主義 優生學 新...
12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及種族歧視 13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 14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 15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 16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群體?還是基因?17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 18 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新的爭吵 結語 ...
一、拉馬克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 二、達爾文進化學說 三、綜合進化學說 四、分子進化和中性學說 五、漸變式進化和跳躍式進化學說 六、物種絕滅和災變 第四節 物種形成 一、物種的概念 二、物種形成的方式 第十四章 基因工程概論 第一節 基因工程工具酶與載體 一、基因工程工具酶 二、基因克隆常用載體 第二節 基因...
拉馬克學 獲得性狀遺傳 進化論 自然選擇學說 一定變異 不定變異 彷徨變異 相關變異 延續變異 生存鬥爭 性狀分歧 重演 新達爾文主義 新拉馬克主義 直生論 突變論 純系學說 現代綜合進化論 中性學說 間斷平衡論 分子進化 森林古猿 臘瑪古猿 南方古猿 早期猿人 能人 “1470號人”晚期猿人 元謀人 和縣人 藍田人 爪哇...
拉馬克主義 拉馬克主義,又稱用進廢退論,在活力論的影響下,最有名的活力論者就是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19世紀前期出現的終極目的論或直生論,認為生物進化有一個既定的路線和方向而不論外界環境如何變化。後人把拉馬克對生物進化的看法稱為拉馬克學說或拉馬克主義,其主要觀點是:(1)物種是可變的,物種是由變異...
誰在翻雲覆雨?12 社會達爾文主義,優生學及種族歧視13 新達爾文主義與新拉馬克主義的對決14 猴子審判及平衡法案,關於科學與科學的意義15 綜合進化論,新的成果,新的內容16 自然選擇的對象,個體?群體?還是基因?17 對自然選擇的挑戰:分子進化與中性選擇理論18 社會生物學,新的綜合,新的爭吵結語 ...
1.ADJ of or relating to Lamarck 拉馬克的 2.N a supporter of Lamarckism 拉馬克主義者 [1] 短語搭配 播報 編輯 Lamarckian evolution 拉克馬進化 ; 拉克馬退化 lamarckian effect 拉馬克效應 Lamarckian learning 拉馬克學習 Lamarckian model 馬克型 Lamarckian theory 拉馬克學說 Lamarckian Inheritance 拉馬克的...
在達爾文之前還有拉馬克用“用進廢退”來解釋生物的適應性。拉馬克主義的核心是後天獲得的性狀能夠遺傳。任何想要證明後天獲得性遺傳的實驗全都失敗了。上個世紀末魏斯曼提出種質論,從理論上宣告了後天獲得性遺傳的死刑。按照種質論,後天獲得性只能改變體質(體細胞),無法改變種質(生殖細胞),而只有種質才能遺傳。分...
無生源論、災變論、均變論、拉馬克主義、自然選擇(天擇)病理學 各種致病原因的假說 藥理學 藥物毒理和作用的假說 地理學 大陸漂移假說 內容構成 定義 人們在生活的實際經驗中,會觀察到無數的事實。比如,有雨天也有晴天,有月蝕也有日蝕,候鳥春北往秋南歸,瀑布濺白霧映彩虹等等,人們認識周圍的事實,不止是描述...
最近,有學者對現代各種進化理論論(拉馬克進化論、達爾文進化論、直生論、間斷平衡論、綜合進化論等)進行了綜合,提出了進化“四因說”,認為基因是遺傳的質料,基因組儲存了生命形成的原則(形式),個體在初生動因(太陽光能)和次生動因(遺傳的、生理的、生態的)的聯合驅動下,通過求生(一種次生的目的性),...
現代意義上的術語biology分別由卡爾·弗雷德里希·布達赫(Karl Friedrich Burdach,1800年)、戈特弗里德·萊茵霍爾德·特里維蘭納斯(Gottfried Reinhold Treviranus,《Biologie oder Philosophie der lebenden Natur》,1802年)以及讓-巴普蒂斯特·拉馬克(《Hydrogéologie》, 1802年)獨自使用。而單詞本身在米夏埃爾·克里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