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店彝族鄉

新店彝族鄉

新店鄉位於縣境西部,東與膩腳鄉的膩腳、架木革兩個村民委相連,南靠膩腳鄉膩革龍村民委和開遠市中和營鄉,西和彌勒縣江接壤,北連彌勒縣東山鄉。鄉政府駐新店村,海拔1870米,距縣城72公里,是丘北通往昆明的必經地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新店彝族鄉
  • 行政區類別:鄉
  • 電話區號:0876
  • 地理位置:丘北縣城
  • 面積:459.63平方公里
  • 車牌代碼:雲H
鄉鎮綜述,農村經濟,人口衛生,文化教育,基礎設施,

鄉鎮綜述

新店鄉位於丘北縣城西部,距縣城60公里,地處兩州四縣市的交界,東與膩腳鄉接壤,西與紅河州彌勒縣江邊鄉隔江相望,南與硯山平遠鎮和紅河州開遠市中和營毗鄰,北與捨得鄉相聯。東西長29公里,南北寬40公里,,共有耕地31668畝,水田1347畝,森林覆蓋率55.04%。最高海拔為2318米,最低海拔為800米,屬立體氣候比較明顯的典型山區鄉。全年降水量為1000--2000毫米,平均溫度為15℃,水資源豐富、氣候條件好,小江口一帶的熱帶河谷槽區,是發展冬季農業的首選;沖頭、芹菜沖兩林場位於鄉境內,對林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寬廣遼闊的天然草場和穩定高產的糧食,給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全年經濟收入主要以種植糧食、甘蔗、經濟林木為主和養殖羊、豬、牛為主。 全鄉轄6個村民委,101個自然村。2005年年末全鄉有4087戶農戶18075人。其中:漢族人口占7.68%,壯族人口占13.81%,苗族人口占45.73%,彝族人口占32.77%。
文化站文化站
旅遊風景點有六郎洞、半邊寺、沖頭霧海、古驛道、雲上天坑。

農村經濟

2005年農村經濟收入3781萬元,其中:農業收入1439萬元,畜牧業投入2249萬元,其它收入93萬元。農民
人均純收入1159元,人均有糧3911斤。共完成財政稅收240餘萬元,占計畫數192萬元的125%。 2008年全鄉總人口為1.8萬人,總耕地面積為4.5萬畝,糧食總產量1333萬公斤,人均有糧438公斤,人均純收入1707元。1959年建成六郎洞地下水電站,裝機容量2*1.25萬千瓦時。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5181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661萬元,占總收入的32%;畜牧業收入3097萬元,占總收入的59%(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7306頭,肉牛1795頭,肉羊15242頭);漁業收入 0.00萬元,占總收入的0%;林業收入20.00萬元,占總收入的0.47%;第二、三產業收入206.00萬元,占總收入的4.4%;工資性收入100萬元,占總收入的1.9%。農民人均純收入1707.4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業 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509人(占勞動力的4.1%),在省內務工228 人,到省外務工213人。
2011年
全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0235萬元,增33.41%。其中,農業收入3686萬元,比上年增長32.92%;牧業收入6056萬元,比上年增長37.86%;其他收入493萬元。完成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57.46萬元,同比增長4.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721.9萬元,同比增長84%。農民人均純收入3526元,比上年增加1014元,增長40.37%。
全年完成優質雜交水稻播種1596畝,雜交玉米25000畝,進一步改善和最佳化了糧食結構。並以點帶面,抓好示範樣板項目。推廣水稻旱育秧112畝,玉米寬窄行種植20000餘畝。完成玉米高產創建樣板100畝,小麥高產示範樣板2500畝。
全年實現糧食總產量1097.8萬公斤,人均有糧406公斤。二是發展壯大烤菸產業。全鄉種植烤菸5100畝,比上年擴增2270畝,完成中上等菸葉交售13700擔,超契約2200擔,實現菸農收入1230萬元,創稅270萬元。三是狠抓畜禽品種改良、動物疫病防治工作,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做好能繁母豬保險工作,充分調動生豬養殖戶的積極性和權益保護。加強重大動物疫病的防疫工作,防疫密度達80%以上,有效預防了各種動物疫情疫病的發生和流行。全鄉大牲畜存欄12315頭(匹),出欄4711頭(匹);生豬存欄28026頭,出欄41051頭;家禽存籠49068羽,出籠62594羽;山羊存欄28795隻,出欄17552隻。四是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兌付各種惠農資金272.48萬元。其中:汽車家電補貼20.62萬元,水庫後扶資金7.14萬元,良種補貼32.04萬元,綜合補貼207.68萬元,小麥補貼4.99萬元,草原生態補貼74.9萬元。

人口衛生

截止2009年6月,該鄉有農戶4196戶,共鄉村人口18191人,其中男性9521人,女性8670人。其中農業人口18191 人,勞動力10250人。該村是彝族 壯族 苗族 漢族混居地,其中彝族5830人, 苗族8576人,壯族2418人。其他民族0人。到2008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3875人,參合率76.9%;享受低保1520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476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5人。該村建有公廁5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0 個,建有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 2784戶,占農戶總數的66%。
醫療器械醫療器械

文化教育

截止2009年6月,該鄉建有國小39所,校舍建築面積9888.00平方米,擁有教師153人,在校學生2896人,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896人,其中小學生2110人,中學生786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0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2453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419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4102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311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8.82%、0%和71.5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21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59戶(分別占總數的22.9%和12.9%)。
公廁公廁
該村到鄉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柏油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6.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0.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6輛,拖拉機150輛,機車968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525.00 畝,有效灌溉率為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666.50. 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9畝。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5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0戶;建有小水窖619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30戶。全村有1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01個自然村已通電;有9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01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01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7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062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55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