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小康協會

新小康協會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小康協會由該校校友、著名“三農”問題學者李昌平先生題名,在校領導大力支持下,於2003年初正式成立,是該校第一個突破自我發展模式,把目光投向社會、投向農村的三農學生社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小康協會
  • 外文名:Xin Xiaokang Association, ZUEL
  • 成立實時間:2003年初
  • 協會性質:大學生三農社團
  • 所在院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 指導單位:中南財大校團委、社團聯合會
  • 掛靠單位:中國農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心
  • 協會宗旨:關注三農,塑造自我
  • 所在城市:中國武漢
  • 社團全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小康協會
  • 協會榮譽:第二屆“全國優秀學生社團標兵”
新小康協會簡介,新小康協會創新發展理念,新小康協會核心理念,新小康協會信念,新小康協會主要活動,(一)理論學習,(二) 實地調研,第二部分 愛心公益事業,(二)拾貝行動,(三)支農支教,(四)尋訪貧困生,第三部分 其他,

新小康協會簡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小康協會由該校校友、著名“三農”問題學者李昌平先生題名,在校領導大力支持下,於2003年初正式成立,是該校第一個突破自我發展模式,把目光投向社會、投向農村的三農學生社團。
新小康協會會員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校本科生、研究生組成。由陳小君副校長主持的“中國農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課題組選派麻昌華教授、高飛副教授為協會指導老師。協會成立以來,與該校民商法研究所、WTO與湖北發展研究中心、社會學研究所、《中國改革》雜誌社、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等社團組織、學術機構取得並保持密切聯繫。
協會以“關注三農,塑造自我”為宗旨,以活躍該校“三農”問題學術氛圍,增強人文底蘊,關注弱勢群體,全名提升自我為目標,積極組織“三農”問題的學習與討論,組織各種形式的講座、論壇,組織會員參加社會調查,開展新農村建設,進行對民工子弟學校的支教,開展愛心助學活動,幫助大家加深對“三農”問題的認識與了解,喚起他人對“三農”問題的關注。同時,協會強調會員的成長感,以嚴謹的調研培養人,以深刻的思辨磨練人,以濃郁的人文氣息感染人,為當代大學生的成長開闢一條道路。新小康的經管理念是剛性制度和人性管理相結合。新小康協會成立之初便十分重視各項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如今已形成《新小康協會章程》、《新小康協會財務規則》、《新小康協會理事會工作條例》、《新小康協會下鄉支農條例》、《支農調研紀律》等規章制度。
新小康協會設監事會、理事會兩大機構。
理事會實行會長負責制,由秘書處、宣傳部、組織部、外聯部等四個職能部門和學術實踐部(2012年由愛心事業部和學術部合併而來)的事業部門組成,其中會長全面負責,對外代表新小康協會。監事會由主席、監事組成,負責協會人事、財務和活動監督審查。
經過十幾年的時間,新小康協會已經發展成為集學術性、實踐性、自主性為一體的優秀學生社團。2006年,新小康協會獲得了由共青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共同組織評選的第二屆“全國優秀學生社團標兵”,成為整箇中南地區唯一獲此殊榮的大學生社團。
榮譽和掌聲只能代表過去,新小康的發展已經站在了新的起跑線上。新小康的明天掌握早我們的手裡。每一個新小康人都要牢記:協會興衰,我的責任。
我們的宗旨:關注三農,塑造自我
我們的信仰:即使沒有能力去改變,也有責任去關注
我們的理念:求實,拼搏,奉獻,創新
新小康協會會員-支農實踐新小康協會會員-支農實踐

新小康協會創新發展理念

新小康協會核心理念

協會宗旨:關注農村,塑造自我。
活動理念:務實求真,服務農民。
人才理念:德才兼備,樂於奉獻。
新小康協會

新小康協會信念


“即使沒有能力去改變,也有責任去關注!”

“中國的問題,從根本上說是農村的問題!”

“關注農村,塑造自我,追求無悔的青春!”
新小康協會

新小康協會主要活動

第一部分 學術調研事業

(一)理論學習

2004年4月,協會開展“解讀農文化,建設新鄉村”活動月,邀請中國農村發展研究中心的吳毅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楊帆教授講座;同月,“三農部落”學術沙龍正式開始;
2004年5月16日,協會邀請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的賀雪峰教授、羅興佐教授參加由協會組織的“中國三農大盤點”學術交流會;
2004年11月19日,邀請我校社會學研究所所長譚明芳教授舉辦題為“解析我國三農問題”的學術講座;
2004年11月25日,邀請我國第一家新私塾的創辦者張志勇老師舉辦題為“農村教育新希望”的學術講座;
2004年12月2日,與我校公共管理學院一起舉辦“中國農民與中國政治”學術講座,主講人: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徐勇教授;
2004年12月12日,舉辦“解析我國征地制度”學術沙龍。邀請我校、華中師範大學、武漢理工大學7位博士、碩士參加;
2005年4月17日,第一屆學術論壇開壇,主題為:新鄉村建設中的農民組織化問題;
2005年5月20日,第二屆學術論壇:理想主義者的現實困境及其超越 ;
2005年11月13日,第一屆讀書會:中國土地“私有化”;
2005年11月27日,第二屆讀書會:大學的教與學;
2006年3月25日,第三屆學術論壇:新農村建設之我見;
2006年4月27日,第四屆學術論壇: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農村教育;
2006年11月12日, 丁士軍教授主講:農戶經濟與貧困問題;
2006年11月21日,梅建明副教授主講:農民工市民化研究;
2006年11月25日,老會員張松山主講:學論文寫作;
2006年12月1日, 讀書會:解讀“鄉村文化”;
2006年12月8日, 郭浩剛老師主講:震盪交流會;
2006年12月14日,學術論壇:三農學者與鄉建 ;
2007年11月初,學術部讀書會:恰同學少年;
2007年11月18號,何西瑞老師主講:“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講座 ;
2008年10月30日20名會員去華中科大聽“《南風窗》調研中國”關於“七村八寨”報告會;
2008年11月7號參加華師濟和關於土地扭轉的討論會;
2008年11月19號新小康學術部舉行關於土地流轉和農村合作報告會 ;
2008年11月23號邀請郭浩剛老師進行“對話大學,震盪人生”講座;
2010年11月,協會舉辦了以“土地流轉”“農民工權益”“農業補貼”以及新嘗試“自由課題”四個為主題的為期一個月的讀書會。並在讀書會過程中,到金雞村進行了實地了解;
2011年7—8月協會三人先後參加梁漱溟鄉村建設中心的暑期活動;
2011年11月協會舉辦了讀書會。
新小康協會

(二) 實地調研

2003年暑假,協會組織9名會員赴十堰房縣進行支農實踐活動並號召其他會員回鄉調研;形成數萬字的調查報告;
2003年10月,協會組織對武漢民工子女教育現狀進行調研實踐,形成2萬餘字的調查報告和筆記;
2004年3月,協會前往武漢市救助管理站開展愛心活動,隨後開展了城市流浪乞討人員調研;
2004年5月,開展“走近農民工系列活動”。協會以“農民工權益保護現狀”為課題展開調研,並向農民工贈送以農民工為讀者群的報紙《寸草心》。此次調研形成5萬餘字的調研報告和感想;
2004年10月2--5日和11月進行為期6天的主題為“武漢土地徵用過程中農民利益”調研,共有87人次深入農村調查,形成4萬餘字的調查報告;
2005年4月至5月中旬,協會支農調研部組織“武漢市洪山區農民工子女心理自卑狀況調查”,項目組報告被大型學術網站中國農村研究網全文轉載;

2005年5--7月,協會在申請《南風窗》調研中國大學生調研獎學金的過程中,從全國1000餘支隊伍中脫穎而出,成為中部六省唯一獲得資助和全國12支獲得資助的隊伍之一。協會組織了11名成員於7月份赴安徽岳東、湖北雲夢兩地開展調研,獲得大量資料,並形成數篇調研報告,並於11月份在《南風窗》的主導下在校內開展了一次大型報告會,獲得較好反響;
2005年暑假我校農村經濟研究所主持的“浠水農村義務教育調查”,以及浠水稅費改革等調查;
2005年“十一”,協會組織會員參加了陳小君副校長主持的名為“農業稅減免、農產品漲價背景下農村土地法律和農村福利研究”的大型調研活動;
2006年寒假,協會調研工程部組織大一新會員開展了題為“武漢市民工城市生活適應狀況”的調查活動,新會員在這次活動中發揮了積極性,並得到了一定鍛鍊,最後形成數篇調查報告;

2006年“五一”,協會調研工程部組織十餘名大一會員開展了題為“村落終結與社區重構——武漢地區失地農民安置社區發展中問題研究”的調研活動,此次調查由大一會員自己設計開展,形成兩篇調查報告;
2006年“五一”,協會組織承辦了我校陳小君副校長主持的名為“農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的大型調研活動。此次調查奔赴貴州的惠水、修文和湖北的漢川、雲夢兩省四地,取得了大量成果,也極大地鍛鍊了會員能力;

2006年12月16日,近60名會員,分四小組,赴武漢四個不同地方,開展了非正式的學術調研,培養新會員的調查素養;
2007年寒假,乾成等三名會員參加“中國大學生支農培訓和實踐”;管晶等眾多會員在家鄉開展相關調研;
2007年“五一”,武漢黃陂區撤點並校問題調查,武漢市農民工心理狀況調查;
2007年暑假:趙芳麗、陳盼麗、孟憲軍、鐘青和濟和社區前往安徽岳東進行村莊調研和社區建設;劉錦鑫前往江西農村進行調查;覃蘇敏與華中農業大學三農學社前往湖北省監利縣進行調查;鮑佩琪、董麗麗與“中國農村土地問題立法研究”課題組前往湖北省監利、稀水進行調查;牛明傑、朱曉飛、李會群與“中國農村土地問題立法研究”課題組前往湖南省進行調查;
2008年覃蘇敏、王宇龍等前往南街村參加無有之鄉相關學習討論及調研;
2009年“五一”長假期間,協會又組織了一場大型調研。新小康學術部組成四個小組,分別在武漢進行了“山寨手機在消費者中盛行狀況調查與分析———以武漢市為例”的調研,在湖北省雲夢縣開展了“家電下鄉”調研,在武漢黃陂縣王家河鎮進行了“農村青少年的選擇與出路——打工VS職教”的調研,在武漢金雞村進行了“農村發展——藜蒿種植調查”的調研;
2009年3~4月份張闖、王宇等新小康會員開展益暖中華,進行了“關於高復生心理情況調查”的課題研究;
2009年11月7日,新小康協會學術調研部開展了新學年第一次前往金雞村進行支農活動,會員易秋娣、陳富豪、郝振敏等新會員在劉景琦的帶隊下了解當地的情況,幫助農民乾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兒,體驗不一樣的農村生活;
2010年5月1日-3日,“農村教育小組”在王曉夏帶領下就“國小合併校舍利用狀況”前往武漢江夏區進行調研,“農村合作社”小組在左迎穎帶領下到武漢新柳街進行合作社調研,“農村養老小組”在劉景琦帶領下前往新洲區就“新農保”問題進行調研,五月十六號進行學術部報告總結會,邀請了丁士軍,高飛老師,原任利老師進行了點評;
2011年1月16至22日,協會11人在易秋娣,賀洋的帶領下到大冶市東山村進行了一次下鄉支農活動。為當地居民辦了一場文藝表演,對當地情況做了以下調研;
2011年5月1日—3日,“城中村”小組在盧雲芳,張勇的帶領下到烽火村,南湖村等城中村就“城中村改造對當地原住民收入的影響”做了調研。“農田水利小組”在陳富豪,楊清的帶領下就“關於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現狀分析—以武漢市蔡甸區為例”在蔡甸區做了調研。“留守兒童”小組在“易秋娣的帶領下就“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狀況及原因之探析—以武漢市江夏區法泗鎮為例”在江夏區做了調研。“農產品供應機制”小組在譚宣,文娟的帶領下就“武漢市東西湖農產品供應現狀的調研”在東西湖做了調研;
2011年5月,協會黃素晏等9名會員參加義暖中華校園公益大賽,小組的項目《小個子的春天》獲得了不錯的成績;
2012年1月31日至2月7日,協會在劉琴的帶領下一行12人來到湖北省十堰市三岔村進行有關合作社的調研,並協助當地的居民舉辦了一場文藝表演;
2012年5月1日至5月3日,“梁子湖水污染治理”小組在李偉和廖甜甜的帶領下到梁子湖進行了水污染的治理的有關調查。“農機小組”在黃鋒和林曉霞的帶領下,來到孝感南區的三汊鎮就“龍頭企業在農機推廣中的作用”做了具體的調研,他們採訪了當地的龍頭企業春暉公司,並對龍頭企業的影響作出了客觀的評價。“農超對接”小組在王曼的帶領下來到武漢市漢口東西湖區新溝鎮新溝農場對當前農超對接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分析了它的可行性及其不足。“校車安全”在胡云霞的帶領下調查了江夏區流芳區和財大周邊地區的學校關於學校校車的安全,對學校校車安全現狀有了一定的了解。
2012年8月23日至29日,在黃鋒和林曉霞的帶領下在白沙洲大市場、金水閘農場和東西湖等地區進行了關於“菜賤傷農、菜貴傷民”背後的農產品流通機制探討。

我校政協委員蔡玲教授對協會“武漢市流動人口子女教育狀況調研”報告給予了很高評價,並給予細心指導;
陳小君副校長長期關注協會調研活動,對協會調查報告給予了相當重視;
協會郭維家同學的調查報告《構建以權利為基礎的制度安排》被大型經濟雜誌《經濟人》部分轉載,並對協會的調研給給予高度評價;
協會04級會員肖娟調查報告被大型學術網站——中國農村研究網全文轉載;
新小康協會

第二部分 愛心公益事業

(一) 天使行動

每個人都是只有一支翅膀的天使,縱然風吹亂頭髮,雨打濕翅膀,依然用力飛翔,依然去尋
找遠方的夢想。我們相互擁抱著飛翔,天空依然為我們而寬廣,讓我們一起飛翔尋找美麗的天堂。
愛心事業部通過愛心助學這一資助形式,實現了人對人、組織對個人等不同的資助模式,幫助那些身處困境的學生。同時我們還定期與他們通信,在學習及生活心理上對學生進行輔導,六年來共資助近幾十名學生。
2004年,湖北三岔,20多個孩子重新走進了學校;
2005年,湖南平江,5個孩子重圓讀書夢;安徽蒙城,兩姐妹圓了多年的讀書夢;
2006年,湖北雲夢,兄妹倆背起了書包;武漢黃陂,3個孩子分別走進了國中和高中。湖南鳳凰,姐弟倆走進了學校;2006年11月25日至28日,新小康協會攜手中國民間著名公益組織“麥田計畫”舉辦大型圖片展,幫助貧苦山區孩子圓一個讀書夢;
2007年11月,新小康在新的學年裡擴大了資助貧困生的範圍,與十餘名貧困生建立了資助關係,重點解決他們的學費,並定時寫信交流,鼓勵其學習、進取;
2008年5月14——16日,新小康協會與我校自強社聯手在圖書館前舉辦了格桑花愛心助學圖片展。本次活動以圖片展為主,外加簽名活動,橫幅,宣傳單等多種宣傳形式,經過為期三天的宣傳,格桑花的名字在中南大得以留傳,廣大學生對格桑花公益組織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增進了中南大學子對西部地區、西部教育的關注程度;
2008年10月,通過讓新生帶信回家尋找貧困生 進一步擴大了資助範圍約有27人被資助;
2008年11月為貧困生尋找到資助人,與各個班級建立聯繫,資助貧困生;
2009年3月愛心事業部舉行“天使行動”,愛心助學,4月份開展了大型義賣活動,所得愛心資金用於購買書籍,為了支教的孩子更好的學習,其中600元為金雞村購買了小學生讀物,豐富孩子的閱讀視野;
2010年,為了更好的進行愛心助學,我們協會在協會論壇上開展了愛心助學板塊,使資助人隨時了解被資助人的情況,試圖在二者之間建立更好的橋樑;
2010年,在本次天使行動中,又有4位貧困的孩子開始接受資助。在資助的同時,我們與孩子保持了很好的聯繫;
2011年,由我們協會協助舉辦了愛心論壇的活動,來自各個學校的兄弟社團都來參加了我們的論壇,大家共同討論,為了更好的奉獻我們的愛心;
2011年11月,為貧困生尋找資助人,又有十名學生受到了協會的資助。

(二)拾貝行動


愛心事業部除了從組織外籌集愛心基金進行資助外,協會會員還通過自身的努力,在平時默默收集廢品,進行義賣。拾貝活動共分兩種形式,一種在會員內部進行,另一種是在全校範圍內定期舉行。
新小康協會

(三)支農支教


2007年3月27日,新小康協會的志願者們在洪山區希望國小開始為期三個月的義務支教活動;
2008年我們在金雞村設立愛心支教點,協會將長期的對這所國小進行支教活動;
2008年寒假我們協會去了8個人進行了為期10天的支教;
2009年暑假金涿璞等六個人去了武漢江夏支教。另外陳舒丹等六人去河南商丘,肖雪君等六人去貴州,馮威等六人去黃石。
2010年1月26日—31日,愛心事業部新任部長肖雪君帶隊,羅青靜等六名2009級本科生會員前往岩山村進行了為期一周的支教,繼續穩固了岩山村作為長期合作化的對象之條件;
2010年7月9日至2010年2月24日愛心事業部前往黃石大冶岩山國小進行第三期支教,並且去黃石大冶東山國小進行了第一期支教;
2011年7月10日到2011年7月25日,愛心事業部前往黃石大冶東山進行為期十五天的支教活動,在本次支教活動中,10級會員和當地孩子保持良好的關係,對孩子們進行家訪,了解孩子們的各種情況,針對性的給孩子們帶去了自己的指導;
2012年7月7日至2012年7月23日,由黃鋒和林曉霞帶領的協會內部支教隊伍到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博望鎮梅林村梅林學校進行了為期十五天的支教活動。
2012年7月16日至2012年8月4日,由蔡方帶領我們招募的志願者和貴州師範大學、北京體育大學一起的25個人在貴州省遵義市遵義縣平正仡佬鄉平正中學進行了支教,並且他們的事跡還登上了楚天都市報,同時,他們還進行了仡佬少數民族的文化的調研。

(四)尋訪貧困生


學術實踐部準備在新的一年裡在假節日或者寒暑假期間進行下鄉活動,尋找那些住居在大山裡面的需要我們幫助的人,去回訪那些曾經得到過我們幫助的人,為他們帶去溫暖,帶去微笑,帶去希望。

第三部分 其他


除此之外,我們和武漢其他高校的愛心社團定期開展論壇,交流經驗,相互學習,並相互支持、合作,資料共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