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與社會(第21輯)

新媒體與社會(第21輯)

《新媒體與社會(第21輯)》是2018年5月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謝耘耕、陳虹。

基本介紹

  • 書名:新媒體與社會(第21輯)
  • 作者:謝耘耕、陳虹
  •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ISBN:978752012342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刊是上海交通大學輿情研究實驗室面向全國推出的新媒體與社會方面的學術展示、交流平台。本輯是第21輯。
本輯“專題策劃”聚焦政務微媒體在社會治理中的影響與作用,白汗酷選編4篇研究性論文分別從政府新媒體的社會責任、城市形象、政民關係及地方政府治理為研究議題,基於移動新媒體社會責任指標體系,考察移動新媒體社會責任的破困策略與責任提升路徑;基於廣州6個政府新媒體對其傳播特徵及呈現的廣州城市形象進行內容分析;基於三省政務微信的對比分析,對政務微信在政民溝通中發揮著渠道的作用進行檢驗;基於基於嵌入式治理理論,探討微信政治參與“嵌入”地方政府治理的創新路徑。
“媒介即人的延伸”。人通過媒介獲取知識、傳播信體棕全息與維繫關係。技術的革新催生多種媒介形態,影響著人的觀念塑造、使用行為與心理認知。本輯“學術沙龍”聚焦媒介使用及其對人的影響,研究分別以手機、微信、品牌社區為研究平台,關注人的面子觀及其媒介使用、人際關係的建構及品牌社區關係的塑造;通過對微博、網路直播平台、網路媒體、上海十所高校大學生的量化分析,分別探討微博紅人廣告行為及其影響、網路直播對心理健康的影響、媒介使用對網民國家認同的影響以及社交媒體使用對社會資本的影響機制。“學術沙龍”還關注新媒體對文化產業發展、思想宣傳工作及律師職業倫理的影響。研究通過對文化產業形態的內容生產、制播宣發、產業生長鏈等層面的分析,考察建構傳播倫理對發展文化產業的作歸蘭堡諒用;從網路傳播的背景環境、傳播對象和傳播形式分匪民項析思想宣傳工作的網路傳播技巧;分析中美社交媒體對律師職業倫理的建構特徵及其影響。
媒介不僅影響人的行為與心理,更構建社會生態。當前在突發公共事件頻發的風險社會,媒介作為公共表達空間,呈現社會議題,突顯社會情感,體現社會責任,服務社會大眾。本輯“個案研究”從社會生活層面,以兩岸四地媒體公共腳踏車服務的關注焦點和治理問題,探討其在運用過程中涉及的公共服務與管理問題;從媒介研究層面,聚焦2016年微信空間的公共話語表達;從個體研究層面,以汗府習煮“教師AA聚餐被通報”事件為例探討網路公共事件的傳者框架與網民情緒;從群體研究層面,“個案研究”還關注媒介呈現中的特定群體,以中國在英青年留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在社交媒體的自我呈現;以廣州素食群體為研究對象,分析中國的素食傳播及其中國特色。“他山之石”以美國颶風“厄瑪(Irma)”為研究個案,考察美國災難應急管理的體制特徵與運行機制,進而從制度、主體、技術、理念四個方面闡述美國災難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對於我國應急管理的啟示意義。
草木百年也歷新雨露。媒介與社會的研究無外乎媒介、人、事等簡單要素,但媒介與人、媒介與事之間的關係是複雜而多變的。《新媒體與社會》輯刊致力於重雄仔在傳統經典理論研究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理論創新與實踐探索並重,學術內涵與研究前沿兼顧,旨在全球性新媒體語境和輿論生態中,追求學術思想的沉澱與深思。

作者簡介

謝耘耕 文學博士。現為上海交通大學人文藝術研究院副院長、傳媒經濟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後(2002~2004),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博士後(2007~2009)。曾先後在湖北人民廣播電台、上海東方衛視工作,有二十年的新聞采編和媒體經營管理經驗,先後有三十多篇新聞作品和論文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上海新聞獎、湖北新聞獎、上海新聞論文獎等獎項。2010年11月,經上海市人連凝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批准,上海發展戰略研究所謝耘耕工作室掛牌成立。 研究領域:新媒體與社會、危機傳播管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