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金文(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教授)

謝金文(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傳播學院教授)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謝金文,復旦大學法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導,教育部特聘新聞與傳播學科評估專家。出版著作十部,論文上百篇。報導有新華社中英文新聞、中國新聞社圖片新聞數百篇/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謝金文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授
  • 代表作品:《新聞媒介與社會》、《新聞學導論》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著作,主要論文,

人物經歷

主要教育背景:
1995,9~1998,7: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博士生,獲校獎學金。1998年6月獲博士學位。
1986,9~1988,7:復旦大學新聞系國際新聞專業研究生。
1978,2~1982,2:上海師範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七七級本科生。
以上均為全日制在校生,按時畢業。
專業工作經歷:
1982~1986:上海市高等教育局招生辦公室秘書,主辦《招生通訊》小報。
1988~1989:康華長江集團公關部副主任。
1989~1992:汕頭海洋音像總公司經營管理部副主任,從事影視片創作和譯製。發表電視劇並獲獎。
1992~1995:《國際市場》雜誌社特約記者。曾赴俄羅斯採訪數月。
1998~2003:上海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2000年起)。2001年獲中國-加拿大學者交流項目資助,當年9月至第二年9月在加拿大多倫多大學麥克盧漢中心做訪問研究一年。
2003~2006: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傳播系副研究員、副教授。
2006~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傳播系教授。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媒介經營管理 新聞媒介。

主要貢獻

著作

《新聞媒介與社會》,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8月。
《新聞學導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年9月。
《中外新聞傳播史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8月。
《中國新聞史綱要》,化工出版社2011年6月。
《新聞學導論新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中國傳媒產業概論》,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新聞與傳播通論》,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年5月。
《新聞·傳媒·傳媒素養》,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8月

主要論文

《從傳播學的視角看電影業》,載《當代電影》季刊90年第4期。
《市場行銷原理在報刊經營中的運用》,載《新聞出版交流》1996年第5期。
《口碑原理及其在廣告中的運用》,載《中國廣告》雙月刊1997年第5期。
《CNN國際台節目》,載《新聞記者》1997年第10期。4千字。
《中國新聞傳媒市場現狀和趨勢》,載《新聞出版交流》1997年第6期。
《新聞傳媒市場與社會效益》,載《新聞大學》1998年春季號。
《產業化——中國新聞傳媒現代化之路》,載《新聞學探討與爭鳴》1998年秋季號。
《試論中國新聞傳媒市場及其拓展》,載《新聞記者》1998年第11期。
《最佳化新聞傳媒產業結構和產業組織》,載《新聞學探討與爭鳴》1998年冬季號。
《新聞傳媒商品、市場和產業化》,載《新聞出版交流》雙月刊1998年第6期。
《增強讀者意識 發揮導向作用》,載《報刊之友》1999年第2期。
《新聞傳媒市場與輿論監督》,載《新聞三味》1999年第2期。
《最佳化新聞傳媒產業環境》,載《新聞學探討與爭鳴》1999年春季號。
《我國新聞傳媒集團的構建》,載《新聞學探討與爭鳴》1999年秋季號。
《面對數位化的大眾傳播》,《新聞探索》雙月刊1999年第6期。
《從“東方網”的誕生看中國傳媒的發展趨勢》,《新聞記者》2000年第5期。
《我國新聞傳媒的產業式發展(上)、(下)》,《新聞出版交流》2000年第3、第4期。共19千字。
《“入世”對新聞出版業的影響和對策》,《上海新聞界》2000年第6期。
《我國新聞傳媒產業化、集團化探討》,《新聞傳播論壇》第五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6月。26千字。
《入世——挑戰與機遇並存》,《新聞記者》2000年第7期。
《清醒面對第四傳媒》,《新聞學苑》2000年第4期。
《迎接“入世”挑戰,全面提高新聞出版水平(上)、(下)》,《新聞出版交流》2001年第3、第4期,共25千字。
《我國新聞傳媒面臨的體制和機制改革》,《新聞傳播論壇》第六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8月。13千字。
《從社會信息系統的視角看新聞傳媒》,《中華新聞報》2003年7月24日。
《新聞事業改革芻議》,《新聞與信息傳播研究》2003年秋季號。
《應該提高全民的傳媒素養》,載《新聞記者》2003年第9期。
《消除新聞傳媒輿論監督的盲區》,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
《論傳媒素養》,《新聞與信息傳播研究》2004年冬季號,13.5千字。《新聞窗》2005年第1期轉載。
《中國新聞傳媒業:改革的新進展,亟需的新努力》,《新聞界》2005年第2期。
《新聞傳媒中意見性信息傳播初探——兼談傳播者的素養要求》,《新聞記者》2005年第6期。
《論新聞媒介的私人物品性》,《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6期。13千字。
《新聞價值、宣傳價值與黨報傳統》,《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
《面對數位化傳播新發展的影響》,論文集《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媒體傳播》,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科學地把握大眾傳媒》,《新聞春秋》第七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
《數位化對新聞傳播的影響和改進管理的要求》,論文集《新媒體與社會變革》,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10月。《傳媒三題》,《新聞記者》2010年第5期。
《媒體融合,一種趨勢性力量》,《上海新聞研究》,2010年10月。
《麥克盧漢:從世界之村走到世界中心》,《現代傳播》,2011年第9期。
《大都市傳媒的輻射力及其提升》,《江南大學學報》(雙月刊)2012年第1期。
《當今中西大城市傳媒及其消費狀況比較》,《媒體時代》2012年第10期。
《國際化大都市新聞傳媒比較研究》,《江南大學學報》(雙月刊)2012年第6期。
《中國都市傳媒發展報告》,《中國都市化進程年度報告2013》,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1.5萬字。
《手機新聞媒體用戶滿意度模型構建及實證研究》,《新聞與傳播研究》2014年第3期。
《現代化呼喚新聞媒介深入改革》,《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7月10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