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墩渡口
- 地點: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常樂鎮新墩村
- 性質:河運渡口
- 現狀:已廢棄
新墩渡口,消失的“新墩花園”,渡口往事,
新墩渡口
黃河進入衛寧平原後,水勢平緩下來,河道漸次開闊,歷史上形成了黃河沿岸眾多的商埠碼頭。其中,炭場子渡口、新墩渡口、莫家樓渡口三碼頭(或稱“渡”)距中衛縣城較近,先後成為中衛南北陸路交通和東西貨物水上運輸的商貿集散地,是名副其實的水旱碼頭。
消失的“新墩花園”
在中衛,與新墩渡口這段歷史相關聯的,還有有名的“新墩花園”。
民國時期,得新墩碼頭鹽運之便而興起的商號“盡盛魁”,其主人劉漢卿在當地修建了一處私家莊園——新墩花園,園內“亭台樓閣,曲徑通幽,小橋流水”(《中衛市文史資料》),是當地一處著名的園林勝景。後來,劉漢卿捲入了一場意外的官司糾紛之中,為求保全,他便將此園送給了當時主政寧夏的馬鴻逵。最終也因此成功避險,非但聲譽無損,還當上了中衛縣的參議長、寧夏省參議,成為當時寧夏商、政兩界舉足輕重的人物。(《中衛往事》)
探訪渡口之餘,我們也對這一有故事的園林進行了尋訪。幾經詢問,在當地人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中衛市平安西路南側的一處占地頗廣的“院落”。這裡是一處已顯荒廢的“苗圃基地”,院內一隻大黃狗看見我們,掙著鐵鏈汪汪大叫,鐵鏈拴在一棵梨樹上,樹幹上掛著一方“中衛市名木保護牌”“樹齡:100年”等字樣的標識。
在看門人的帶領下,我們在園內走了一遭。園內雜草、灌木叢生,一排排泥土壘就的大棚,多已荒蕪頹廢。史料記載,新墩花園在上世紀60年代,劃歸縣園藝場。之後我們也向中衛市文物管理所的石宇清先生求證,確定這裡便是當年新墩花園地域所在。只是除了院內的幾棵百年老樹,一切已了無痕跡。
渡口往事
走出苗圃基地的大門,向院落東側不遠處望去,是一片樓宇簇新、排列整齊的居民小區。它與我們剛才造訪的去處有著相同的名字——新墩花園。而在苗圃的西側,也有一處標示著“新墩花園農莊”的地方。時代的變遷中,它們,才是如今的“新墩花園”。
上世紀90年代,隨著距此不遠處的中衛黃河大橋建成通車,新墩渡口徹底成為歷史。相同的原因,那些曾在當地人心中熟悉的名字,上河沿渡口、下河沿渡口……也在歷史的舞台上逐漸隱退。
在常樂鎮集貿市場門口賣杏子的劉會琴,也許應該慶幸,與南、北長灘一帶掉在地上爛掉都賣不出去的杏子相比,在這裡她的杏子至少還可以賣到一塊錢一斤。閒聊中,她說起2003年,她在中衛工作的二女兒出嫁,排成一長串的婚車從常樂鎮經中衛黃河大橋駛向市區……那一刻,不知她有沒想到自己當年從渡口駛向對岸的迎親佇列。
一個個渡口消失了,但不會消失的是與它們相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