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共中央在《目前任務和戰略部署》的指示中,提出“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總方針決定從山東調兵急進東北,新四軍主力北上山東。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春),新四軍輾轉至沂蒙,軍部初設臨沂縣城的天主教堂內。同年12月,移到城東北、沂河東岸的前河灣村。軍部辦公室設在村中地主家的四合大院裡。在前河灣村,陳毅、粟裕、張雲逸等指揮了魯南戰役、宿北戰役、臨沂南線阻擊戰,制定了萊蕪戰役的作戰方案,形成了孟良崮戰役的作戰思路。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1月,魯南戰役勝利後,華東地區解放軍在前河灣村進行了整編、合編,整編後的華東野戰軍在前河灣村召開前委擴大會議,陳毅在會上作了《一面打仗,一面建設》的重要報告;同年2月6日,華東野戰軍第二縱隊進行討伐郝鵬舉戰役,全殲郝部2個師和軍部,計6000餘人,生擒郝鵬舉。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2月,軍部撤離前河灣。
2004年5月,河東區委、區政府決定對新四軍軍部舊址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舊址進行修復。自2005年9月起,按照“修舊如舊”的修復原則,對舊址實施修復,同時徵集革命文物,進行園林綠化和展覽陳列。
2007年9月27日,新四軍軍部舊址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紀念館正式開館,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遲浩田親筆為紀念館題寫了匾額,並出席了開館儀式。館內設有史料展覽室和陳毅辦公室、軍部辦公室等。
建築格局
新四軍軍部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舊址留存房屋8間,陳毅、張雲逸舊居等保存完好。舊址辟有新四軍軍部舊址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紀念館,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
遲浩田親筆為紀念館題寫了匾額。館內設有史料展覽室和陳毅辦公室、軍部辦公室等。
主要建築
新四軍軍部舊址
新四軍軍部舊址是當地一個地主家的四合院,坐北朝南,共有堂屋6間、東西廂房9間,總占地面積約770平方米,均為硬山頂、灰瓦白牆。
陳毅舊居
陳毅舊居位於新四軍軍部舊址西北約200米,為北方普通民居,草頂土牆,共有房屋三間。
張雲逸舊居
張雲逸舊居位於陳毅舊居東南約50米,為北方普通民居,草頂土牆,共有房屋三間。
舊址紀念館
紀念館位於首排平房的最東頭,是新四軍軍部舊址紀念館,為東西兩個四合院構造,保持了當年的外形、結構和風貌,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建築面積400平方米,房屋總計30間。修復後青磚碧瓦代替了先前的土屋草房。紀念館入口黑漆院門的門楣上,由遲浩田將軍題寫館名。紀念館館內設有復原室、史料展覽室,恢復了陳毅辦公室、軍部辦公室等場景,開設了四個專題展室,並且運用聲、光、電、工藝油畫、浮雕等現代手段,再現了沂蒙軍民浴血奮戰的艱苦鬥爭歷程,展現了陳毅、粟裕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前河灣村指揮戰鬥的場景。
價值意義
新四軍軍部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舊址是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陳毅、粟裕、張雲逸等老一輩革命家在此戰鬥過;是新四軍歷史上“最後一個軍部”駐地,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具有重大的歷史價值。
保護措施
所獲榮譽
2009年5月,新四軍軍部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舊址被中共中央宣傳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2009年4月,新四軍軍部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舊址被山東省關心下一代工作作委員會、中共山東省委老幹部局、山東省教育廳、共青團山東省委公布為山東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
2007年6月,新四軍軍部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舊址被中共臨沂市委組織部公布為臨沂市黨員教育基地。
2008年6月,新四軍軍部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舊址被臨沂國防動員委員會公布為國防教育基地。
2008年11月,新四軍軍部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舊址被中共臨沂市紀委、臨沂市檢察局公布為廉政教育基地。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新四軍軍部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舊址位於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九曲街道的前河灣村。
交通信息
自駕:自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新四軍軍部暨華東軍區、華東野戰軍誕生地舊址,路程約6.2千米,用時約14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