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六章,講述中國政治史的分期和研究方法。分述中國自原始社會至唐朝的政治發展史(分無政治制度、氏族制度、封建制度三個時期)。
基本介紹
- 書名:新原點叢書:中國政治史講話
-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 頁數:188頁
- 開本:16
- 作者:錢亦石
- 出版日期:2013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580735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新原點叢書:中國政治史講話》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錢亦石(1889—1938),湖北成寧人,著名教育家、理論家、社會活動家。其受到陳潭秋的影響,逐漸衝破教育救國的樊籠,廣泛閱讀各類政治書籍,吸收先進理論,被董必武稱為“紅色教育家”。曾先後參與編輯或主編《新中華》、《世界知識》、《中華公論》、《辭海》等雜誌和書籍。他和茅盾、陶行知、鄒韜奮等人編輯《中國的一日》叢書,目的是“使大眾能認識現實,引起改造現實的動機,勇敢地負起時代的使命”。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政治史的意義
何謂政治?
何謂政治史?
第二節政治史的範圍
政治制度之靜的方面與動的方面
政治與經濟構造
政治與意識形態
第三節中國政治史及其分期
分期的意義
中國社會史分期的論戰
中國政治史的分期
第四節研究中國政治史的方法
舊歷史家的方法
校勘家的方法
社會學家的方法
嶄新的科學方法論
第二章無政治制度時期
第一節人類的原始及其演進
從猿到人
勞動是人類發展的主要動力
人類與勞動工具
先史時代人類演進的縮圖
第二節原始社會的素描
原始社會的生產技術
原始社會的經濟形式與生產關係
原始社會的男女關係
原始社會的思想
第三節中國人種的由來
各種不同的異說
西來說的證據
第四節從古代史料上所見的中國原始社會
間接的史料
直接的史料
第三章氏族政治制度時期
第一節氏族社會的素描
氏族社會的生產技術
氏族社會的經濟情形
氏族社會的社會生活
第二節氏族政治制度的輪廓
氏族政治制度的實例
氏族政治制度的優點
第三節從伏羲到帝嚳
中國氏族政治制度的創始者
伏羲氏
神農氏
軒轅氏
氏族戰爭與選舉酋長
母系氏族與撤換酋長
第四節堯舜禪讓
儒家的意見
非儒家的意見
劉知幾的意見
從政治制度上估計堯舜禪讓問題
第五節夏禹治水與世襲政治
夏禹治水問題
治水問題是否是中國歷史之鎖鑰
氏族世襲與父子世襲
父子相承的社會背景
第六節殷商政治及其他轉變
夏商周的關係
殷商的生產技術與經濟形式
殷商氏族政治與君位繼承問題
關於伊尹放太甲之爭論
氏族政治轉變的前夜
第七節中國氏族政治的地盤與異族爭鬥
漢族活動的地盤
黃土層的好處
漢族與異族爭鬥
第八節中國氏族時期的意識形態
宗教信仰問題
中國氏族時期的宗教
尊祖與祭天
中國氏族時期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封建政治制度時期(一)
第一節周代的生產技術與經濟形式
周代的生產技術
周代的經濟形式
井田問題
第二節西周的封建政治
封建制度的特徵
西周封建制度的組織
壓在金字塔下的農奴生活
第三節周代封建矛盾的發展(上)
農奴暴動與貴族德謨克拉西
周室衰微與諸侯的離心運動
第四節周代封建矛盾的發展(下)
諸侯與其臣僕之間的矛盾
士大夫的活躍
第五節秦代統一的基礎及其政權的性質
政治組織上的集中運動
秦代統一的經濟基礎
秦代關於政治制度的爭辯
秦代政權的性質
第六節秦的統治政策與農民暴動
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秦代對內政策與對外政策
農民暴動與豪傑亡秦
第七節周秦之際的意識形態
從祭天說到天人合一
諸子蜂起,百家爭鳴
道家的政治思想
儒家的政治思想
墨家的政治思想
三家的比較
第五章封建政治制度時期(二)
第一節兩漢的經濟結構與社會矛盾
秦漢之間的變革
地主經濟
商業資本
賦稅與貨幣
農民生活
次要的矛盾與基本的矛盾
第二節兩漢的政制
政治組織與秦代的比較
政權屬於地主抑屬於農民?
第三節漢初皇室與封君的矛盾
矛盾的內容與其解決的方案
七國反叛與封君的結局
第四節兩漢的對外政策
擊匈奴
通西域
開西南夷
與歐洲一間未達
對外政策的根本動力
第五節封建政治的附骨疽
矛盾的展開
漢代外戚之禍
漢代宦官之禍
第六節王莽變法與太學生干政
王莽的時代背景
新法的內容
王莽失敗的主因
太學生與黨禁
太學生的政治意識
第七節“赤眉”與“黃巾”
赤眉之亂
黃巾之亂
第八節兩漢的意識形態
黃老與儒術
儒術的變質與今古文家的爭鬥
唯物論者的王充
……
第六章封建政治制度時期(三)
第一節政治史的意義
何謂政治?
何謂政治史?
第二節政治史的範圍
政治制度之靜的方面與動的方面
政治與經濟構造
政治與意識形態
第三節中國政治史及其分期
分期的意義
中國社會史分期的論戰
中國政治史的分期
第四節研究中國政治史的方法
舊歷史家的方法
校勘家的方法
社會學家的方法
嶄新的科學方法論
第二章無政治制度時期
第一節人類的原始及其演進
從猿到人
勞動是人類發展的主要動力
人類與勞動工具
先史時代人類演進的縮圖
第二節原始社會的素描
原始社會的生產技術
原始社會的經濟形式與生產關係
原始社會的男女關係
原始社會的思想
第三節中國人種的由來
各種不同的異說
西來說的證據
第四節從古代史料上所見的中國原始社會
間接的史料
直接的史料
第三章氏族政治制度時期
第一節氏族社會的素描
氏族社會的生產技術
氏族社會的經濟情形
氏族社會的社會生活
第二節氏族政治制度的輪廓
氏族政治制度的實例
氏族政治制度的優點
第三節從伏羲到帝嚳
中國氏族政治制度的創始者
伏羲氏
神農氏
軒轅氏
氏族戰爭與選舉酋長
母系氏族與撤換酋長
第四節堯舜禪讓
儒家的意見
非儒家的意見
劉知幾的意見
從政治制度上估計堯舜禪讓問題
第五節夏禹治水與世襲政治
夏禹治水問題
治水問題是否是中國歷史之鎖鑰
氏族世襲與父子世襲
父子相承的社會背景
第六節殷商政治及其他轉變
夏商周的關係
殷商的生產技術與經濟形式
殷商氏族政治與君位繼承問題
關於伊尹放太甲之爭論
氏族政治轉變的前夜
第七節中國氏族政治的地盤與異族爭鬥
漢族活動的地盤
黃土層的好處
漢族與異族爭鬥
第八節中國氏族時期的意識形態
宗教信仰問題
中國氏族時期的宗教
尊祖與祭天
中國氏族時期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封建政治制度時期(一)
第一節周代的生產技術與經濟形式
周代的生產技術
周代的經濟形式
井田問題
第二節西周的封建政治
封建制度的特徵
西周封建制度的組織
壓在金字塔下的農奴生活
第三節周代封建矛盾的發展(上)
農奴暴動與貴族德謨克拉西
周室衰微與諸侯的離心運動
第四節周代封建矛盾的發展(下)
諸侯與其臣僕之間的矛盾
士大夫的活躍
第五節秦代統一的基礎及其政權的性質
政治組織上的集中運動
秦代統一的經濟基礎
秦代關於政治制度的爭辯
秦代政權的性質
第六節秦的統治政策與農民暴動
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
秦代對內政策與對外政策
農民暴動與豪傑亡秦
第七節周秦之際的意識形態
從祭天說到天人合一
諸子蜂起,百家爭鳴
道家的政治思想
儒家的政治思想
墨家的政治思想
三家的比較
第五章封建政治制度時期(二)
第一節兩漢的經濟結構與社會矛盾
秦漢之間的變革
地主經濟
商業資本
賦稅與貨幣
農民生活
次要的矛盾與基本的矛盾
第二節兩漢的政制
政治組織與秦代的比較
政權屬於地主抑屬於農民?
第三節漢初皇室與封君的矛盾
矛盾的內容與其解決的方案
七國反叛與封君的結局
第四節兩漢的對外政策
擊匈奴
通西域
開西南夷
與歐洲一間未達
對外政策的根本動力
第五節封建政治的附骨疽
矛盾的展開
漢代外戚之禍
漢代宦官之禍
第六節王莽變法與太學生干政
王莽的時代背景
新法的內容
王莽失敗的主因
太學生與黨禁
太學生的政治意識
第七節“赤眉”與“黃巾”
赤眉之亂
黃巾之亂
第八節兩漢的意識形態
黃老與儒術
儒術的變質與今古文家的爭鬥
唯物論者的王充
……
第六章封建政治制度時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