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印象派國畫

新印象派國畫

新印象派中國畫辭彙源於西方印象主義畫派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繪畫中的套用。其藝術特點是把“光”和“色彩”作為繪畫追求的一個目的,利用色彩空間混合的原理,創造出具有強烈光感與空間感的畫面,同時,融入一種具有東方神秘感的精神境界。與西方印象派繪畫的最大區別在於:1、繪畫的材質是中國繪畫的創作材料,2、所創造的意境具有東方的人文精神。與中國傳統繪畫的主要區別在於:1、色光的套用;2、表現的形式題材有所差異;3、色彩空間混合原理的套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印象派國畫
  • 代表畫家:劉子默 
  • 代表作品:《耿丹·印象》
  • 藝術特點:利用色彩空間混合的原理,創造出具有強烈光感與空間感的畫面
代表作品,光的套用,原理分析,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

劉子默的《耿丹·印象》。

光的套用

自建國以後,中國畫的發展異軍突起,峰起雲涌,中國畫現代型轉化的腳步加快,探索方向也趨向多元化。其中在用光的探索上有了新的突破,典型的有山水畫家李可染賈有福;人物畫家田黎明、慰曉榕、南海岩;工筆花鳥畫家李魁正莫曉松、蘇百均、李蒸蒸陳慧敏等人。
新印象派中國畫——劉子默作品新印象派中國畫——劉子默作品

原理分析

1、李可染:
李可染是上世紀中國當代擁有巨大凝聚力和影響力的畫家,他一生的藝術創作活動構成了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具有轉折意義的一環。上世紀五十年代為了改革中國山水畫,他先後兩次去南方、德國寫生。歐洲濕潤的森林和林間小屋啟發了李可染對逆光的感悟。於是在寫生中他把墨韻和光影結合起來,借鑑黃賓虹的“夜山靈光”和林風眠低調高光的基礎上,系統總結出一套“從無到有,從有到無”的方法,逐漸發展成熟為一套以積墨和逆光為表征特色的語言系統。他在用光上最明顯的特色是“逆光”,用“擠白”的手法來表現這一感覺,如《山村飛瀑》。當然他的逆光表現決不是自然的真實再現,完全是心靈感悟的體現、畫面意境的需要。他的意義在於開闢了山水畫用光的可能,增加了山水畫審美的新樣式。
新印象派國畫
2、田黎明:
田黎明的作品集中探索了光斑在水墨人物畫中的表現。光斑與水墨的結合已成為他繪畫的語言特徵。對於光斑表現的最初衝動是有一天正午時分他從捷運中出來時,迎面看到一位頭戴涼帽的女孩,那種光影斑斕和飄忽不定的美深深的打動了他,於是,這次偶遇在他的畫面上撒播下了太陽明媚跳躍的光斑,“上下四旁,明晦借生”(清人華琳《南宗抉密》)光斑生動的節奏趨勢遂引起我們的空間感覺。田黎明畫面上的光斑沒有固定的光源,似有籠罩全景的樹影將華暉掩映披離,“直視之如決流推波,睨視之如行雲推月”,虛與實,明與暗,聯成一片波動,將人心引入到一個陰陽相生的宇宙,神遊其中,物我兩忘。光的引入使他迅速完成了風格定型,也昭示他人中國畫由傳統型轉化為現代型的多種可能。
新印象派國畫
3、李魁正
李魁正曾受教於俞致貞田世光等先生。他的作品注重中西融合、工寫相兼,強調團塊結構、光色表現和構成意識。他探索中國畫用光的成功典範之作首推在首屆工筆畫大展中獲金獎的作品《瑤池素葩》。這張作品用積點積色法藝術地表現了荷塘中光色迷離的神奇景色,但見荷葉荷花垂柳籠罩在濃霧迷濛中,顯得水氣迷離、光影爍爍,仿佛使觀畫者置身於真實與夢幻之間。他的用光主要借簽了攝影作品用光的表現手法,如側光、逆光、平光、頂光、高調、低調等,以及攝影作品某些特殊效果,如近實遠虛等,既是自然光色的真實表現,又是作者主觀意志中的光色意象。
新印象派國畫
4、陳慧敏
陳慧敏的作品在構圖上富有裝飾構成意識,在造型上既富寫實性又有裝飾變形特點;在色彩上亦富有誇張變化的裝飾風格,並注重色光的套用,使畫面有一種溫馨而神秘的感覺。把裝飾構成與中國工筆畫的表現形式巧妙地結合併融為一體,而使其畫面富有濃郁的裝飾美感,形成她的作品與眾不同的特點和優勢,在當代工筆花卉畫壇中占有重要地位。
新印象派國畫

代表人物

劉子默是注重探索的中國新生代畫家,新印象派中國畫是他的最新創造,他的作品很重視光色的套用,他整合了西方印象派的色彩,日本繪畫的陀寂之美,結合中國工筆重彩繪畫的創作技巧,作品神秘而富有詩意。這些作品與他以前的新文人繪畫是截然不同的。
武陵風——金鞭夕照武陵風——金鞭夕照
武陵風——雨後袁家界武陵風——雨後袁家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