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後火德”是流行於兩漢時期的一個複合政治文化命題。它包含兩個原本各自獨立的命題:一個是“漢家堯後”,意思是漢朝天子是古聖王堯的後裔;另一個是“漢為火德”,意思是漢朝在五德運序中的屬德是火。這個命題對兩漢的政治、文化、學術、文化等都產生了重要影響,因此頗具研究價值。 《新五德終始說與兩漢的政治文化》是學術性很強的研究專著,迄今為止,學術界尚未有以“堯後火德說”為專門對象的研究專著或論文發表,但自清末和民國以來,曾有一些著名學者,如康有為、顧頡剛、錢穆、楊向奎等人,直接或間接地觸及過這個問題。本書即是在充分借鑑、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考辨是非,將前人的研究推進了一步。本書出版前,曾被安作璋、姜伯勤、蔡鴻生等著名學者審閱,獲得了較高評價,被認為有“很強的創新意義”、“發前人所未發”、“取得了突破性創新”、“具有正本溯源的意義”,且達到了此一問題研究的前沿水平。
基本介紹
- 書名:新五德理論與兩漢政治:堯後火德說考論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267頁
- ISBN:7101050425, 9787101050424
- 作者:楊權
- 出版日期:2006年4月1日
- 開本:0開
- 品牌:中華書局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堯後火德”說是一個流行於兩漢時期的複合命題,對兩漢的政治、文化、學術等都產生了重要影響,頗具研究價值。作者把傳世史籍與讖緯文獻相結合,以科學實證的方法,對“堯後火德”說做了比較全面、深入的探討。
迄今為止,學術界尚未有以“堯後火德”說為研究對象的專著或論文。但自清末以來,康有為、顧頡剛、錢穆、楊向奎等人,直接或間接地觸及過這個問題。本書在充分借鑑、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考辨是非,具有很強的創新意義和正本溯源的意義,並達到了此問題研究的前沿水平。
迄今為止,學術界尚未有以“堯後火德”說為研究對象的專著或論文。但自清末以來,康有為、顧頡剛、錢穆、楊向奎等人,直接或間接地觸及過這個問題。本書在充分借鑑、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考辨是非,具有很強的創新意義和正本溯源的意義,並達到了此問題研究的前沿水平。
圖書目錄
緒論
一 “堯後火德”說產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1.崇聖與聖統
2.五行生勝與五德終始
3.正統與受命
二 “堯後火德”說的研究價值
三 對相關學術史回顧與本書的主要內容
第一章 西漢的政治理想與“漢家堯後”說的產生
一 漢朝紹述聖統目標的提出
1.秦始皇“超聖”崇拜的失敗
2.武帝的“內聖外王”理想
3.“起於巷閭”與“紹休聖緒”的矛盾
4.高祖神話的出籠
二 “漢家堯後”說的產生
1.漢家以堯為“祖”的原因
2.“漢家堯後”說的出處
3.“漢家堯後”說的文獻依據
4.關於《左傳》的真偽問題
第二章 五德終始理論與西漢前期德制的演變
一 秦王朝對五德終始理論的套用
1.騶衍及其五德終始理論
2.秦始皇採納五德終始理論
二 西漢前期德制的演變
1.漢初的準火德制
2.水德制的實行
3.太初改制與土德製取代水德制
第三章 新五德終始理論的產生與“堯後火德”說的成型
一 新五德終始理論的創立
1.西漢政治史觀的變化
2.新五德終始理論的創立者與創立時間考辨
3.劉向版帝德譜與騶衍版帝德譜的區別
4.“漢為火德”說的歷史根源
二 劉歆對新五德終始理論的利用
1.《世經》的出現及其意義
2.劉歆版帝德譜與劉向版帝德譜比較
3.“漢家堯後”說與“漢為火德”說的合流
第四章 王莽對“堯後火德”說的移植利用
一 王莽的五德理論伎倆
1.“漢家堯後”與“新室舜後”
2.“堯漢火德”與“舜新土德”
3.“火德銷盡”與“土德當代”
二 “符命政治”與漢新“禪讓”
1.“禪讓”說興
2.“賢人受命”
3.“符命政治”與新室代漢
4.讖緯對土德代火的宣揚
第五章 “堯後火德”說對反莽戰爭形勢的影響
一 綠林、赤眉起義與反莽陣營的“復漢”目標
1.“反德”輿論的產生
2.綠林、赤眉起義與新朝傾覆
3.反莽陣營的“復漢”目標
二 《赤伏符》與劉秀稱帝
1.劉秀的崛起
2.《赤伏符》考辨
三 “堯後火德”說對東漢軍事經略的意義
1.割據與經略
2.東漢與“成家”的德運之爭
3.“火德承堯,雖昧必亮”
——《王命論》和《與龔書》中的正統論
第六章 “堯後火德”說與東漢前期的政治
一 “堯後火德”說與建武時代的政治
1.“中興”說的奧妙
2.東漢“始正火德”正解
3.“火德承堯”
4.泰山封禪、宣布圖讖與“堯後火德”說的強化
二 光武帝以後的局面
1.明、章二帝對“堯後火德”說的發揮
2.賈逵以傳證讖
3.班固對“堯後火德”說的闡揚
第七章 “土火相乘”政治活劇的重演
一 東漢後期皇室的衰微
1.“幼主政治”
2.關於“蒼天當死,黃天當立”
二 二袁“以黃代赤”夢想的破滅
1.“赤德衰盡,袁為黃胤”
2.“以黃代赤,德運之次”
三 曹魏“受禪”與東漢終結
1.“代火者土也,承漢者魏也”
2.“日載東,絕火光,不橫一,聖聰明”
四 蜀漢的火德“正統”標榜
第八章 讖緯文獻中的“堯後火德”說
一 讖緯中的五行理論
1.五行配合圖式對讖緯的影響
2.讖緯中的五帝星
3.天上帝星與人間帝統的融合
二 讖緯文獻中的“堯後火德”說
1.高祖感生說與“漢家堯後”說的矛盾與調和
2.作為火德帝的“漢祖”與“堯後”
第九章 “玄聖”孔子與“為漢赤制”
一 孔子為“王”說
1.“聖人”與“聖王”
2.孔子的“王者”身份
3.從“素王”到“黑帝後”
二 由“受命王”到“製法主”的演變
1.“墨孔生,為赤制”
2.“獲麟”與“赤受命,蒼失權”
3.讖緯版帝德譜
參考文獻
附錄讖緯研究述略
一 讖緯書的輯佚整理
二 讖緯研究概況
後記
一 “堯後火德”說產生的思想文化背景
1.崇聖與聖統
2.五行生勝與五德終始
3.正統與受命
二 “堯後火德”說的研究價值
三 對相關學術史回顧與本書的主要內容
第一章 西漢的政治理想與“漢家堯後”說的產生
一 漢朝紹述聖統目標的提出
1.秦始皇“超聖”崇拜的失敗
2.武帝的“內聖外王”理想
3.“起於巷閭”與“紹休聖緒”的矛盾
4.高祖神話的出籠
二 “漢家堯後”說的產生
1.漢家以堯為“祖”的原因
2.“漢家堯後”說的出處
3.“漢家堯後”說的文獻依據
4.關於《左傳》的真偽問題
第二章 五德終始理論與西漢前期德制的演變
一 秦王朝對五德終始理論的套用
1.騶衍及其五德終始理論
2.秦始皇採納五德終始理論
二 西漢前期德制的演變
1.漢初的準火德制
2.水德制的實行
3.太初改制與土德製取代水德制
第三章 新五德終始理論的產生與“堯後火德”說的成型
一 新五德終始理論的創立
1.西漢政治史觀的變化
2.新五德終始理論的創立者與創立時間考辨
3.劉向版帝德譜與騶衍版帝德譜的區別
4.“漢為火德”說的歷史根源
二 劉歆對新五德終始理論的利用
1.《世經》的出現及其意義
2.劉歆版帝德譜與劉向版帝德譜比較
3.“漢家堯後”說與“漢為火德”說的合流
第四章 王莽對“堯後火德”說的移植利用
一 王莽的五德理論伎倆
1.“漢家堯後”與“新室舜後”
2.“堯漢火德”與“舜新土德”
3.“火德銷盡”與“土德當代”
二 “符命政治”與漢新“禪讓”
1.“禪讓”說興
2.“賢人受命”
3.“符命政治”與新室代漢
4.讖緯對土德代火的宣揚
第五章 “堯後火德”說對反莽戰爭形勢的影響
一 綠林、赤眉起義與反莽陣營的“復漢”目標
1.“反德”輿論的產生
2.綠林、赤眉起義與新朝傾覆
3.反莽陣營的“復漢”目標
二 《赤伏符》與劉秀稱帝
1.劉秀的崛起
2.《赤伏符》考辨
三 “堯後火德”說對東漢軍事經略的意義
1.割據與經略
2.東漢與“成家”的德運之爭
3.“火德承堯,雖昧必亮”
——《王命論》和《與龔書》中的正統論
第六章 “堯後火德”說與東漢前期的政治
一 “堯後火德”說與建武時代的政治
1.“中興”說的奧妙
2.東漢“始正火德”正解
3.“火德承堯”
4.泰山封禪、宣布圖讖與“堯後火德”說的強化
二 光武帝以後的局面
1.明、章二帝對“堯後火德”說的發揮
2.賈逵以傳證讖
3.班固對“堯後火德”說的闡揚
第七章 “土火相乘”政治活劇的重演
一 東漢後期皇室的衰微
1.“幼主政治”
2.關於“蒼天當死,黃天當立”
二 二袁“以黃代赤”夢想的破滅
1.“赤德衰盡,袁為黃胤”
2.“以黃代赤,德運之次”
三 曹魏“受禪”與東漢終結
1.“代火者土也,承漢者魏也”
2.“日載東,絕火光,不橫一,聖聰明”
四 蜀漢的火德“正統”標榜
第八章 讖緯文獻中的“堯後火德”說
一 讖緯中的五行理論
1.五行配合圖式對讖緯的影響
2.讖緯中的五帝星
3.天上帝星與人間帝統的融合
二 讖緯文獻中的“堯後火德”說
1.高祖感生說與“漢家堯後”說的矛盾與調和
2.作為火德帝的“漢祖”與“堯後”
第九章 “玄聖”孔子與“為漢赤制”
一 孔子為“王”說
1.“聖人”與“聖王”
2.孔子的“王者”身份
3.從“素王”到“黑帝後”
二 由“受命王”到“製法主”的演變
1.“墨孔生,為赤制”
2.“獲麟”與“赤受命,蒼失權”
3.讖緯版帝德譜
參考文獻
附錄讖緯研究述略
一 讖緯書的輯佚整理
二 讖緯研究概況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