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二村(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下轄村)

新二村(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5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新二村隸屬於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位於沙井街道東部,距街道辦事處約2千米。相鄰自然村有新橋村黃埔村上星村。1958年人民公社時期,新橋大隊下設新一、新二和新三3個村民小組,“新二”村名由此而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二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華南地區
  • 地理位置: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沙井街道
  • 車牌代碼:粵B
歷史沿革,經濟,人口,歷史文化,村民由來,地方方言,傳統建築,地方習俗,本地美食,公共設施,

歷史沿革

建村至明萬曆元年(1573年),屬東莞縣;明萬曆元年至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松崗、沙井、新橋、雍睦、鳳凰聯鄉;1951年,屬寶安縣第四區上南鄉;1958年10月,屬超美公社;1959年,屬沙井公社上星大隊;1979年1月,屬深圳市沙井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沙井公社;1983年7月,屬寶安縣沙井區上南鄉;1986年10月,屬沙井鎮新二行政村;1993年1月,屬深圳市寶安區沙井鎮新二行政村;2004年,屬沙井街道新二社區。

經濟

傳統經濟以種植水稻、花主、甘蔗為主,兼發展漁業、牧業、林業。改革開放後,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房屋出租、集體經濟分紅。

人口

2015年末,戶籍人口675人,其中男性314人,女性361人;80歲以上24人,最年長者93歲(女)。非戶籍外來人口約5萬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約350人。

歷史文化

村民由來

新二村原名壆邊村,原村民主要為曾姓。據《新橋曾氏族譜》記載,曾應華(1487—1560)三子曾守禮(孔謙)、七子曾守權(孔宜)分到壆邊(今新二村),為三房、七房的始祖。

地方方言

世居村民為漢族廣府民系,使用粵方言

傳統建築

傳統民居為廣府民居,入門為廚房,接著是天井,過了天井是正房,正房後部是臥室,臥室有樓廊。三合土牆,房頂以杉木為梁、桁、桷。以天井、明瓦和牆上開一小窗採光,臥室光線很暗。20世紀80年代以後,傳統民居多被拆,新建樓房。
存有新二古建築群,建於清中晚期,主要包括東凡公祖祠、謙宜二祖祠、植嘉書室、康楊二聖廟,以及一批民居建築等。為寶安區第四批不可移動文物點。
新二村
新二古建築群
謙宜二祖祠,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占地面積1150平方米,宗祠用抬梁木構架,為三開間三進兩天井建築。大門楹聯“勛箎協韻;棣萼聯芳”,中堂匾額“式好堂”,均書於清朝。相傳,曾守禮和曾守權關係要好,兩兄弟分住在不同的地方,但經常走動。有天晚上兩人聚會,天太晚,怕一人走路不安全,便相互護送對方回家,來來回回,一直到天亮。後人為了紀念兩兄弟的情誼在壆邊老村建“式好堂”。
康楊二聖廟始建於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占地面積約180平方米,供奉康楊二聖。坐東朝西,三開間兩進,花崗岩牆基,清水磚牆,硬山頂。現已廢棄。

地方習俗

村中有傳統祭祖活動,清明、重陽組織村民一起去上新橋大龍崗墓園祭祖,以前女性不能參與,現觀念改變,女性也可參加。
有傳統習俗點燈酒。家中若生了男丁,需辦酒席,一般在次年正月初五那天,請親朋好友來吃飯,由於會在家中大廳掛上一個燈籠或走馬燈,故稱為“點燈酒”。
村中嫁娶有結婚上頭的習俗。結婚前一晚,需“上頭”,即由長輩梳頭。“上頭”儀式會請專業的“婚婆”來進行,儀式進行後會擺一條新褲子在床上,寓意富貴。

本地美食

傳統節慶食品有炒米餅等。

公共設施

國道G107線廣深公路、東環路、莊村路經過該村。20世紀80年代通自來水、通電,80年代末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90年代通電話,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村內有欣欣國小,設6個年級,29個班,2015年,在校學生1456人,教職工81人。有欣欣幼稚園,在園幼兒330人,教職工35人。村中建有新二社區公園和新二村文體中心,設有籃球場、羽毛球場、健身場所和新二圖書室,藏書約3000冊。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