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氣象紀事

《新中國氣象紀事》是CCTV-4播出《國家記憶》紀錄片欄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新中國氣象紀事
  • 類型:紀錄片
  • 出品公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
  • 播出頻道:CCTV-4(亞洲版)首播:周一至周五 20:00
分集劇情,播出時間,播出頻道,

分集劇情

《新中國氣象紀事》第一集
1944年秋,在延安一間窯洞裡,美軍和中共中央的代表正進行著一場極為特殊的談判。談判的主題是,美軍要求在各抗日根據地建立氣象觀測網。這場關於氣象的談判是如何產生的呢? 1944年6月,美空軍計畫出動遠程戰略轟炸機,對日本本土實施轟炸。由於飛機的飛行安全,依賴於途經各地的氣象信息,而中共領導的華北、山東抗日根據地,又是美空軍執行轟炸任務時的必經之路。因此,美軍與中共開展軍事合作一事越發急迫。 在八路軍的協助下,美軍氣象人員順利地在延安建立了氣象台。然而不久後,美軍又以八路軍缺乏氣象人才為由,提出要繼續由他們建立更多的氣象站。為了規避軍事機密被暴露的風險,中共中央下定決心組建自己的氣象隊伍。 僅僅一年時間,八路軍陸續建成了氣象觀測站和氣象台,培養了一批專業的氣象人才。這支年輕的氣象隊伍,不僅為奪取抗日戰爭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還為毛主席的重慶談判之行提供了飛行氣象保障。人民氣象事業由此起步。
《新中國氣象紀事》第二集
1949年9月,華北軍區航空處場站科接到了一個秘密任務,他們需要為即將到來的一場重要活動:新中國開國大典做氣象服務做保障。開國大典,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在世界人民面前的首次亮相,舉世矚目,所有工作必須保證萬無一失。當時,從延安成長起來的,中國共產黨培養的第一批氣象骨幹之一的鄒競蒙被委以重任,負責了平津地區的氣象機構的接收工作。
《新中國氣象紀事》第三集
1953年4月中下旬,一場幾十年不遇的強寒潮,突然向黃淮海的大片地區襲來,氣溫驟降到零下三到五攝氏度,而此時,正是華北原野冬小麥的拔節期。寒潮來襲,廣大農民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毛澤東聽聞此事,立即在一張便條上寫道:“氣象部門要把天氣常常告訴老百姓。”
《新中國氣象紀事》第四集
20世紀50年代初,新生的中國,一直被籠罩在核威脅與核訛詐的陰雲中。1955年1月15日,毛澤東主席親自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從這一天起,中國開始了研製核武器的艱巨而偉大的歷史征程。核試驗的起爆日期和時間均由“氣象情況”所決定,為什麼“氣象情況”會成為核爆炸時間的決定性因素。
《新中國氣象紀事》第五集
1969年1月,一場罕見的寒潮席捲了幾乎半箇中國。由於當時的氣象觀測、預報手段有限,這場寒潮造成大片地區停電,交通、通信中斷。 訊息傳到中南海,周恩來總理連續兩次聽取有關通訊、氣象工作的匯報,連嘆“落後”的同時,語氣堅定地提出“要搞我們自己的氣象衛星”,並在1969年2月16日,親自下達了研製氣象衛星的任務。 然而直到19年後,1988年9月7日,中國才終於成功發射了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在這19年裡,中國的氣象事業經歷了怎樣的困難?又是如何一步步突破限制、直面挑戰的呢? 時至今日,中國已成功發射兩代四型19顆風雲氣象衛星,目前8顆在軌穩定運行。 每當颱風、寒潮、暴雨等極端天氣來襲,依靠風雲氣象衛星及時發回的精準數據,氣象部門總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準確預報,為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國家重大戰略提供堅實保障,中國人在極端氣象災害面前無可奈何的落後面貌終於被徹底改變。未來,還將有越來越多的“風雲衛士”,奔向廣袤太空,守望人間冷暖。

播出時間

2022年5月09日,播出《新中國氣象紀事》第一集:延安歲月
2022年5月10日,播出《新中國氣象紀事》第二集:基業初創
2022年5月11日,播出《新中國氣象紀事》第三集:天氣預報
2022年5月12日,播出《新中國氣象紀事》第四集:保障核試驗
2022年5月13日,播出《新中國氣象紀事》第五集:風雲衛士

播出頻道

CCTV-4(亞洲版)
  • 首播:周一至周五 20:00
  • 重播:周二至周六 09:00
  • 重播:周日 09:00 五集連播
CCTV-4(歐洲版)
  • 首播:周二至周六 05:00
  • 重播:周二至周六 13:30 22:00
CCTV-4(美洲版)
  • 首播:周二至周六 10:30
  • 重播:周二至周六 15:40 25:3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