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會為完全和羅馬教廷共融的東方禮儀教會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會
- 外文名:GréckokatolíckacirkevnaSlovensku
- 別名:斯洛伐克拜占廷禮天主教會
- 地址:斯洛伐克、加拿大多倫多
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會為完全和羅馬教廷共融的東方禮儀教會之一。
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會為完全和羅馬教廷共融的東方禮儀教會之一。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會(斯洛伐克語:GréckokatolíckacirkevnaSlovensku),又稱斯洛伐克拜占廷禮天主教會,為完全和羅馬教廷共融的東...
總教區範圍包括普列索夫州。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普雷紹夫總教區(拉丁語:ArchieparchiaPrešoviensis、斯洛伐克語:GréckokatolíckearcibiskupstvoPrešov)是東儀天主教一個教區(斯洛伐克希臘禮),下轄兩個教區。2009年有教友137,500人。教區下轄161個堂區,有249名司鐸。現任教區主教為揚‧巴布亞克。
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科希策教區(拉丁語:EparchiaCassaviensis、斯洛伐克語:Košickágréckokatolíckaeparchia)是東儀天主教一個教區(斯洛伐克希臘禮),屬普雷紹夫總教區。1997年1月27日建立宗座代牧區,2008年1月30日升為教區。教區範圍包括斯洛伐克科希策州。2009年有教友20,000人。教區下轄十五個堂區,有廿...
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捷克宗座代牧區(拉丁語:ExarchatusApostolicusReipublicaeCechae)是東儀天主教一個宗座代牧區(斯洛伐克希臘禮),直屬教廷。代牧區成立於1996年1月18日,,範圍包括捷克全國。2009年有教友178,150人。教區下轄廿六個堂區,有卅九名司鐸。現任宗座代牧為拉迪斯拉夫‧胡奇科。
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布拉迪斯拉發教區是普雷紹夫總教區。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布拉迪斯拉發教區(拉丁語:EparchiaBratislaviensis、斯洛伐克語:Bratislavskágréckokatolíckaeparchia)是東儀天主教一個教區(斯洛伐克希臘禮),屬普雷紹夫總教區。教區成立於2008年1月30日,,範圍包括斯洛伐克西部五州一市。2009年有教友20...
默基特希臘禮天主教蒙特婁聖救主教區(拉丁語:Eparchia Sancti Maronis Marianopolitana Maronitarum、法語:瀀愀爀挀梔椀攀 Saint-Sauveur de Montréal des Melkites)是東儀天主教以加拿大魁北克最大城市蒙特婁為中心的一個教區(默基特希臘禮),直屬教廷。1980年10月13日設立加拿大宗座代牧區,1984年9月1日...
12.魯塞尼亞禮天主教會(Ruthenian Catholic Church)(一個自治都主教區、一個東方禮教區、一個東方禮宗座代牧區):美國、烏克蘭、捷克共和國(1646年)13.斯洛伐克希臘禮天主教會(Slovak Greek Catholic Church)(都主教區):斯洛伐克共和國、加拿大(1646年)14.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會(Ukrainian Greek Catholic ...
東部派天主教會(英語:Eastern Catholic Churches),分為合一的教會與正統的教會。合一的教會是保留自治教會的管理制度與禮拜制度,與羅馬主教及羅馬天主教會共融的22個東方基督教團體統稱,主要來自東正教會。至公教會 承認羅馬主教權威的天主教會。拜占庭禮 阿爾巴尼亞天主教會(英:Albanian Catholic Church)希臘天...
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會,簡稱UGCC,英文全稱UkrainianGreekCatholicChurch,是禮拜儀式傳統的分支。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會(英語:UkrainianGreekCatholicChurch,UGCC)是天主教會的一部分,為拜占庭(君士坦丁堡)禮拜儀式傳統的一個分支,是東儀天主教會的22個成員之一。而該教會是東儀天主教會中最大的教會。該教會是完全...
天主教傳教士開始離開以色列,前往土耳其、希臘、義大利、西班牙等地傳教,聖保祿就是其中的代表。由於當時的羅馬帝國信奉傳統的多神宗教,對天主教徒進行殘酷的殺戮。許多人殉道,不少基督徒被扔進羅馬角斗場,他們原地不動,拒絕被貴族取樂,慷慨殉教。公元313年(中國西晉時代),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頒布《米蘭敕令》...
克里捷維茨教區教會、希臘天主教會、匈牙利天主教會、義大利-阿爾巴尼亞天主教會、馬其頓天主教會、麥勒卡派天主教會、羅馬尼亞天主教會、俄羅斯天主教會、羅西尼亞天主教會、斯洛伐克天主教會、烏克蘭天主教會。目前,東儀天主教會主要傳播於西亞、北亞、東歐、巴爾幹半島和俄羅斯等地區,西歐和南北美洲亦有流傳。
遴選依據標準 (iii): 木製教堂是喀爾巴阡地區西北部傳統宗教建築的見證,拉丁文化和拜占庭文化在相對較小領土內,在不同種族、不同文化間的交匯和重疊。在17世紀血腥的反哈布斯堡王朝叛亂和起義期間,可見路德教會是上匈牙利宗教寬容的一個特殊例子。遴選依據標準(iv):木製教堂是中世紀晚期至18世紀末歐洲木製宗教建築的...
1918年奧匈帝國解體後,塞爾維亞正教會在波希米亞和摩拉維亞成立正教會,任命戈拉茨德(Gorazd)為第一任主教。1945年後, 正教在俄羅斯正教會幫助下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得以重建,成立以大主教為首的督主教區。1950年希臘天主教徒曾加入其內(但於1968年退出並成立希臘天主教會——合併教會)。1951年莫斯科牧首承認其自主。同...
拜占庭禮儀(Byzantine Rite),亦稱“君士坦丁禮儀”。東正教以及與羅馬天主教會保持關係的東儀天主教會所採用的禮節和儀式。保加利亞教會、希臘教會、匈牙利教會、喬治亞教會、阿爾巴尼亞教會、麥勒卡派教會、羅馬尼亞教會、俄羅斯教會、烏克蘭教會、斯洛伐克教會和白俄羅斯教會等均採用此禮儀。起源於安提阿,完善於拜占庭。...
保加利亞希臘大公教會、迦勒底大公教會、科普特大公教會、克羅地亞拜占庭大公教會、衣索比亞大公教會、希臘拜占庭大公教會、匈牙利拜占庭大公教會、伊塔洛阿爾巴尼亞大公教會、馬其頓大公教會、馬龍大公教會、墨基特大公教會、羅馬尼亞大公教會、俄羅斯大公教會、魯塞尼亞大公教會、斯洛伐克希臘大公教會、敘利亞大公教會。
與天主教會有關的禮節和儀式。天主教會共採用7種不同的禮儀。這些禮儀傳統形成於教會的不同時期。教會初期,在傳教中心城市形成了3種主要禮儀:拉丁禮儀、亞歷山大禮儀和安提阿禮儀。之後,拜占庭禮儀由安提阿禮儀中形成。這四種禮儀在語言、儀式、祈禱、司祭人員用服等方面都有明顯差異,彼此之間相互影響,但又保持...
1526—1699年奧斯曼土耳其統治期間,堅持拜占庭禮儀的塞爾維亞人、羅西尼亞人、斯洛伐克人和希臘人湧入,大多數成為羅馬天主教徒,但保持拜占庭禮儀。18世紀,大批信奉新教的匈牙利人成為羅馬天主教徒,但選擇拜占庭禮儀,使匈牙利拜占庭禮儀天主教會人數增加,但接受非匈牙利人的拜占庭禮儀主教管轄。1900年,大批匈牙利拜占...
古教會斯拉夫語最初的著述有:由拜占庭帝傳教士西里爾與美多德所翻譯的基督教禮拜儀式與聖經文本,這些翻譯著作大多完成在他們到大摩拉維亞公國的傳教期間。於美多德過世後及大摩拉維亞王國的學院解散之後,古教會斯拉夫語中最重要的著述者為:奧赫里德的克萊門特也在大摩拉維亞王國地區活動、普雷斯拉夫的康士坦丁(Constantine...
公元1世紀希臘正教會建立起來,塑造了現代希臘的文化認同,並將希臘傳統傳播至正教世界。後受羅馬、拜占庭、奧斯曼等帝國的統治。歷史上曾有瓦拉赫人、斯拉夫人、阿爾巴尼亞人、土耳其人相繼遷入,但均被同化,同時亦使希臘的語言、文化、風俗等增添新因素。馬其頓人在希臘化時代以前沒有被視為希臘人,在羅馬時代的銘文...
拜占庭文獻稱之為Sklavinie'。聖西里爾和聖美多德兄弟生於薩洛尼卡,拜占庭皇帝米海爾三世鼓勵他們到北面的斯拉夫地區傳教;他們採納南部斯拉夫語音作為古教會斯拉夫語的基礎。9世紀,拜占庭決定將保加利亞貨物的市場從君士坦丁堡搬到塞薩洛尼基。保加利亞沙皇西美昂一世侵入色雷斯,擊敗拜占廷軍隊,迫使帝國將市場撤回君士坦丁堡。90...
盧布林天主教大學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現與比利時、捷克、愛沙尼亞、芬蘭、法國、德國、希臘、荷蘭、匈牙利、義大利、拉脫維亞、立陶宛、馬爾他、羅馬尼亞、斯洛伐克共和國、斯洛維尼亞、西班牙、瑞典、瑞士、土耳其等國家的大學有著密切的合作關係。盧布林天主教大學下設神學院、法律與教會法學院、管理學院、法律及社會...
1957年,布拉格神學院和布拉迪斯拉發斯洛伐克神學院聯合發起世界基督教和平會議活動,於1958年舉行其第一次會議,正式成立其機構,並在布拉格設立其總部。在其倡導下,第一屆世界基督教和平會議全體大會於1961年舉行。1968年“布拉格之春”事件後,希臘禮天主教會在政府允許下得以重新組建。同年5月,捷天主教曾成立“...
Ploshcha Rynok市場廣場,185,000平方米。黑市亞美尼亞禮天主教利沃夫主教座堂東正教利沃夫主教座堂帶Korniakt鐘樓聖母升天主教座堂(拉丁禮天主教)烏克蘭希臘禮天主教聖喬治主教座堂多明我會的基督聖體教堂Boim家族小禮拜堂利沃夫高堡,可以俯瞰老城盧布林Union mound Lychakivskiy公墓。利沃夫戰役 1920年7月25日—8...
東儀天主教會的命運也有了起色。1774年它重新被命名為希臘公教會,根據帝國法令,其地位與天主教會完全平等,1807年在利維夫興建了一個大主教教區。帝國當局還煞費苦心地提高神職人員的教育水準。19世紀頭幾十年,神職人員在新創建的學院裡受到培養,幾乎只有他們是受過教育的知識階級,他們的子女開始從事世俗的職業,...
從1157年起,帝國被稱為神聖羅馬帝國,帝國極盛時期的疆域包括近代的德意志、奧地利、義大利北部和中部、捷克、斯洛伐克、法國東部、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瑞士。帝國統治者以羅馬帝國和查理大帝的繼承者自命,對外大肆擴張。11~12世紀,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同羅馬教皇為爭奪主教繼任權發生激烈鬥爭,這不僅是爭奪教會控制權的...
經過安靜的與家人團聚的12月25日,節禮日後會有另一場大型慶祝,兒童們會在此時在鄰居中挨家挨戶接受款待。Joulupukki(或聖誕山羊)是芬蘭版的聖誕老人。他坐在馴鹿拉的雪橇里給表現好的小朋友傳送禮物。南歐 希臘的聖誕船裝飾義大利人的聖誕節柔合了現代傳統及羅馬祖先遺留下、慶祝Natale(譯者註:聖誕節的義大利...
匈牙利因1849年沙皇軍隊的干涉而向烏克蘭人復仇,邊疆區的全面馬扎爾化波及了生活的各個領域,甚至希臘—天主教會也逐漸變成了匈牙利政府反烏克蘭政策的工具。因為主教任職都要它的批准。推行同化政策,查封了烏克蘭的期刊、教區學校。如果說1881年共有353所用烏克蘭語教學的學校,那么兩年後只有282所,而1914年則一所不...
布拉提克運動,15世紀40—70年代匈牙利統治下的斯洛伐克人民運動。胡斯戰爭在斯洛伐克的繼續。1434年利帕尼戰役後,被打敗的塔波爾派轉移到東斯洛伐克,得到廣大農民和城市下層人民的支持,因其自稱兄弟(斯洛伐克語作bratik,音譯布拉提克),故名。運動的參加者採取各種形式反對匈牙利封建統治和天主教會,1453年運動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