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斬單童
- 秦腔:一出非常有名的傳統戲
- 單童:名通,字雄信
- 道儒的代表:徐懋功
人物簡介,戲詞,劇情欣賞,角色分析,
人物簡介
單童,名通,字雄信,隋唐演義里的一個血氣男兒,為人仗義疏財,遍交朋友,疾惡如仇,扶微濟弱,打抱不平,生就一副靈官相,讓為惡者懼,為善者喜。初登場時手中一柄金頂棗陽槊罕逢對手,後來隋唐十三條好漢陸續登場之後,單通就逐漸埋沒了,出得陣來很少有敵得過的,像前文戲中唱到的,初入唐營殺得唐營人馬哭悲哀,可遇到僅在隋唐十三條好漢中排名最末的尉遲敬德,一照面就被生擒活捉,這是英雄末路的悲哀,然而,最悲哀的卻不是這個,而是曾經歃血為盟瓦崗結拜的諸位兄弟如今卻一個個報效了李唐。這對單通這位末路英雄來說,無疑是最為沉重的打擊,因此在後面的戲文中,對羅成、徐茂公等一乾背己投唐的勢利小人一頓唾罵。為“義”一生,沒料到最後竟是這些口口聲聲對自己“義氣”的“兄弟”把他送上了斷頭台,如何不氣,氣了就罵,男兒大丈夫,光明磊落,英雄就是英雄,襟懷坦蕩,光明正大,這般的豪氣說的容易做的難,單童就是個英雄,英雄也有別,霸王英雄,那是虎落平陽,然而虎心猶在,一曲“力拔山兮氣蓋世”千古傳誦,那是一股英雄的霸氣!單童的不是那霸氣,而是浩氣! 單雄信倒在了木樁下面。在敬德給他的兩次生存機會中一言不發,義無反顧地走向了生命的彼岸。他一生的事業在被敵人的鐵鞭打下馬後便告灰飛煙滅,一世的豪情也在法場祭奠中消溶瓦解。極目中原,此時當是一片寥落,五爺若會風雅,興許臨死前要吟出“落日青山遠,浮雲白晝昏。衣冠一時盛,肝膽幾人存”一樣的詩句來,可惜他是個粗爽漢子,最多是象徵性的默念兩遍“單童一死心還在,二十年報仇某再來。”
戲詞
呼喊一聲綁帳外,不由得豪傑笑開懷。某單人把唐營踩,直殺的兒郎痛悲哀,直殺的血水成河歸大海,直殺的屍骨堆山無處埋。小唐兒被某把膽嚇壞,馬踏五營誰敢來。敬德擒某某不怪,某可惱瓦崗眾英才。想當年歃血為盟三十六人成結拜到今兒一個一個投唐該不該。單童一死心還在,二十年報仇某再來。刀斧手押爺法場外,等一等小唐兒祭奠來。
劇情欣賞
《斬單童》是出折子戲,只有一個場景。講的是隋末唐初洛陽一役,李世民打敗王世充擒獲單童,勸降不果後,李世民和原瓦崗寨眾弟兄在法場向單童祭酒,卻被單童罵的掩面遮羞的故事。《斬單童》之精彩便是單童的罵人的段子。從這些罵詞即可感受歷史和人生的百態,又可窺探根植與我們內心的文化傳統。戲中最先向單童祭酒的李世民,所以他也成為了第一個被罵的對象。此時李世民還沒有殺兄逼父的歷史污點。但是李世民的家族卻又污點。這單童將李氏父子混亂的男女關係在眾將士面前大說一通。唐王朝向來男女關係混亂,想來這單童也不是信口開河。一代明主被罵的遮臉站在一旁。這單童的罵詞中還有一句值得拿出來寫在這裡:“天下君王禽獸都一般。”這一句道出了歷代君王的私心,什麼為天下為蒼生,還不是為名利為女人。當然單童這樣罵有一點過頭了。好的君王還是能做到對一半對一半。這第二個上來祭酒的是黑碳頭敬德,也叫尉遲恭,這單童就是被敬德擒住的。單童對敬德可以說贊多於罵,在單童出場就有一句“敬德擒某某不怪”,這句話承認自己技不如人。而此段中他先說敬德是鐵匠出身,投效劉武周,一月時間就打下了唐的三關八寨又九州,這都是大大的稱讚。直到最後才罵敬德背主投唐,這單童對敬德除了鄙視其身侍二主之外,更多的是英雄相惜之情。單童,單雄信所罵的前兩個人一個是李世民,一個是敬德,就個人情感而言,只有國讎,並無私怨。但接下來上來祭酒的人就不一樣了,接下來上來祭酒的人都是瓦崗寨的人,都是他的結義兄弟。這些人“”一個一個都受過他的恩和愛”,這是單童的唱詞,而如今這些人背信棄義,所以這其中的怨氣非前兩人可比。瓦崗寨中頭一個上來祭酒的就是羅成。單童一見羅成便是“氣炸膽”,這隻因當年小羅成病困洛陽縣,被單雄信夫婦救濟。這單雄信的妻子當時還因丈夫不為羅成舍財請醫,而和丈夫破了情面。想來這單童看重一個“義”字,實實和這位單大嫂分不開。罵羅成這段還有一節溫情唱詞,那便是單雄信唱自己的小女金蓮安慰病困中的羅成之話:“叫聲羅叔叔莫要心煎,人在外哪個無有七災八難,無有七災八難是神仙。”這段唱詞頗叫人落淚,因為《斬單童》這齣戲全場都是放聲仇悲,此間的一段低唱所渲染出的悲情效果更為強烈。羅成受單雄信夫婦救助病癒之後,立下誓言,永不投唐,但後來卻違背了這個誓言,這是單童對其最為痛恨之處。緊隨羅成祭酒的便是賈家樓結義的老三瓦崗寨的靈魂人物徐懋功,此人原名徐世績,後來賜姓改名為李勣。罵徐懋功的這一唱段,堪稱這齣戲最精彩和關鍵的地方。這徐懋功不得時的時候是一個落魄的讀書人,靠賣字算命為生。一日遇到了頗有家資的單雄信,一頓花言巧語讓單雄信為他修了座賢俠府廣交天下豪傑。接著又是一番言語賈家樓結義眾弟兄便上了瓦崗寨。單童這幫豪傑之士向來都是動腦少動手多,他們原本也就只講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並不曉得還有一個改天換地造反為王。上瓦崗寨爭天下全憑徐懋功鼓動,書生們的秉性是有謀無斷,膽小怕事,這徐懋功也是這樣。上瓦崗寨之後,隋朝靠山王楊林統兵前來征剿,老楊林威名在外,徐懋功一時嚇破了膽,他信不過寨中自家兄弟的武藝,派人去請燕山的羅成,請來的羅成雖有武藝,但是未經大戰中了老楊林的“拖刀計”,要不是跑得快差點就丟了性命,而瓦崗寨依然被楊林團團圍困,單童單五爺見此情形大怒,手持狼牙槊,不帶一兵一將,大吼大叫衝進老楊林營中,那老楊林一時被駭住,便像那當陽橋前的曹操一樣,拍馬而逃,楊林的隋軍也因此大亂,瓦崗寨眾兄弟得以突出重圍。只可惜這單五爺卻因此戰和終兄弟失散,後來眾兄弟投了唐,二單五爺投了洛陽王王世充。單童對徐懋功的痛恨是遠遠超過其他人的,因為徐懋功著實決定了單雄信的一生,如果不是徐懋功給他算了一命,他依然是一個洛陽小縣的小財主,時不時的還可以行俠仗義一番,可是徐懋功給他算了命,他就上瓦崗去造反。靠山王來襲,若不是你徐懋功膽小怕事,信不過眾家兄弟,咱單五爺也不會和眾家兄弟失散,從而投靠洛陽王,最後落的個和自家兄弟兵戎相見。所以單童對徐懋功的這節唱段頗為苦大仇深。單童對羅成和徐懋功的痛恨超過其他人並不單單因為這兩個人受過他的大恩,這其中有很深的歷史文化根源。在佛教還沒有在中國傳播開來的兩漢。中國文化主流應該是“儒、墨、道”。南北朝隋唐之後佛教在中國傳播開來之後,中國文化的主流變成儒釋道,這其中的墨家變成了釋教,但實際上墨家思想從未消散,其一直被下層民眾所信仰直到現在。相對於“儒、道”墨家思想簡單的可以說是表現在一個義字上;而儒家思想多體現在讀書人身上,拋卻其根本思想不說,其外在表現多講一個“理”字。至於道家思想,在中國歷史上,多被帝王世家奉為佳臬。拋卻道家的根本,看其表觀則多講陰謀權術。秦腔《斬單童》在京劇中被稱為《鎖五龍》,但是《鎖五龍》的感覺沒有《斬單童》來的強烈,究其原因,可能是京劇中單五爺剛烈有餘,悲壯不足,這也表明秦腔善於表現悲劇。《斬單童》滿場30分鐘左右,全是一股悲壯氣氛,但觀後卻給人一種爽快之感,想來是這單童的唱段中除了對程咬金之外都是有叫又罵,有對李世民敬德的臭罵,對羅成的狠罵,對徐懋功和秦瓊的惡罵。單五爺這幾個罵不知道能否將自己的怨氣發泄,但卻將觀看者的怨氣徹徹底底的發泄了。
角色分析
在《斬單童》這齣戲中,李世民,徐懋功是道儒的代表,而單雄信,以及還有沒有講到的程咬金則是下層民眾中墨家思想的信眾,墨家思想所說的義字是很難解釋的,這是一件十分奇怪的事情,一個字被用了幾千年卻不知道其具體意思。憑感覺來體會這個義字,其中包括了“忠、信、仁”等眾多的行為標準,首推應當是一個“信”字,這個“信”字就是單童痛恨羅成的原因,當年羅成給單雄信立下誓言,要是投唐,陽壽短23年,戲中給羅成英年早逝找了這樣一個理由。這“義”字雖然包括了仁愛忠信等眾多內容,但卻不是盡然如此,有時卻能因為其中的一條,將其他眾內容拋卻不顧,這單童就是因為一個“忠”字而把其他的都拋卻了。所以說這一個“義”字的含義實實的難把握和明確,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在義字眾多含一種沒有一個是講“利”。而這個“利”字在近世和過去經常被寫成另外一個字,什麼字呢?——“理”,這可能是一個令人沮喪的論斷,但歷史和現實都證明眾多“道理”都通向一個“利”,“理”“利”相通,而這“理”字正是眾多讀書人的招牌。在眾多小說中,讀書人和信奉義字的豪傑多形成智勇搭配的經典組合,但真正是歷史上這些讀書人和只講“義”字的豪傑從來都是死對頭,在漢武帝時,布衣出身的書生宰相公孫弘一上台便將當時的遊俠世家郭解給族滅了,理由是豪傑多以強犯法,這段故事在這裡我不多提,但有一個事實是不能否定的,就是歷史上多居官職的讀書人確實是將豪傑遊俠們視為敵人,說到這裡,並不是要看輕儒家,這裡所說的是大多數讀書人,這大多數讀書人並不一定能代表真正的儒家思想,歷史上將儒家思想作為口號喊得最凶的兩個集團——帝王世家和讀書人,都不能真正代表儒家思想,前者“外示儒術,內好黃老”,這“黃老”便是道家,在他們來講就是陰謀權術,而後者讀書人多“以儒飾法,以文取利”。這種現象印證了一句老話“會叫的狗不咬人”。說了一點歷史文化,再來看我們這齣《斬單童》,徐懋功會文章算卦,是儒道一體的代表人。正是單童等英雄豪傑的死對頭。《斬單童》這齣戲的作者估計是深知上面所說的這段歷史情由,所以單童罵徐懋功的唱詞及其狠毒:“陰曹十殿,同走一遍,上刀山下完油鍋,恩仇才玩。”說到這裡只能再嘆上一句古詩來結束徐懋功這一段:“仗義每是屠狗輩,負心總是讀書人。”最後一個上來祭酒的就是“混世魔王”程咬金,這一段是這齣戲最為精彩的地方,這程咬金看著前面自己的領導李世民和眾多同僚兄弟都被單童罵了個狗血淋頭,便上來先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這時候看的淺的人認為程咬金這一跪是為了不挨單童的罵,但從後面來看他這一跪帶來的麻煩要遠超過挨一頓罵。這“混世魔王”怎能不明白在自己領導面前標新立異的後果呢?所以他絕不會為了不挨罵而去跪這一下,那他為什麼跪呢?這《隋唐演義》整部小說中,程咬金一直是一個救火隊員,他為朋友以及朋友的子孫們一直東跑西忙,每每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出現,這就是所謂的“半路里殺出個程咬金”,知道這一點之後,我們就可以看出,老程雖不如單雄信剛烈,但卻都是一類人,都是看重“義”字的人。所以程咬金這一跪跪的是個“義”字,跪的是單童不降,李世民要殺,而他卻毫無辦法的慚愧之情。而單童也知道“混世魔王”的為人,所以接下來的唱詞中他沒有將妻兒託付給受過他大恩的徐懋功和羅成,而是託付給受自己恩德最少的程咬金,單童知道程咬金是一個可以囑託之人。這一段表面上看似是程咬金一跪讓單童沒有罵他,實則是程咬金沒有可罵之處。單童以悲涼的聲音唱完對程咬金的囑託,便要喝他的祭酒。這實實難壞了老程,因為前面領導李世民和眾位同僚兄弟的酒你單童沒有喝,都是一頓臭罵。如今你沒有罵我老程,這不是讓我老程難做人嗎?戲上將程咬金聽到單童要喝他的祭酒後,左右為難的表情刻畫的淋漓盡致。“混世魔王”再為難,面對的也是兄弟一生最後的一個要求,又怎能不應承。三杯酒下肚,在場的眾人也被罵了一遍,該囑託的也交代了,想來單五爺該喊出他那句“二十年後再報仇怨的名言”了,誰知放眼一掃,盡不見那秦瓊,原來這秦瓊當年發配充軍,也是靠單雄信上下打點才救了回來,此時兄弟將赴黃泉,盡、竟不來送上一程,結果又是被單童惡罵一頓。接著單五爺便喊出了被後世英雄好漢或者強盜土匪作為人生最後語的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