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斜橫蜥類
它們用羽狀的鰓呼吸,在池塘、湖河底部等待獵物。古怪的異螈是體長1米的斜橫蜥。它的頭部和身體寬平,有體甲和很小的四肢。斜橫蜥類是奇怪的、具甲冑的兩棲類,三疊紀時生活於歐洲。...
- 蠟皮蜥
蠟皮蜥是蜥蜴目鬣蜥科蠟皮蜥屬爬行動物,別稱山馬、沙龍、坡龍。頭短,眼小,閉合,耳孔裸露;上下頜生多數細小牙齒,上頜前端有二枚大牙;頭頂部及尾背部鱗片較大,均具棱,背鱗細小,呈細顆粒狀,嵌鋃排列;前肢較短,後肢長而粗壯,前指較短,後趾細長,先端均具尖細爪;尾粗壯,中段以後漸細呈鞭狀,...
- 蟲紋麻蜥
蟲紋麻蜥(Eremias vermiculata Blanford,1875)是蜥蜴科麻蜥屬的一種動物,體瘦長,吻鱗最大,鼻尖鱗單一併非常大。外咽皮褶清晰顯出,脊鱗呈顆粒狀,圓且光滑,尾是頭的2倍,上尾鱗帶棱,腿部帶有圓白斑。分布於南疆和東疆荒漠,以昆蟲為食。形態特徵 眶下鱗伸人上唇鱗之間。股孔列相距甚近,中間有鱗4-...
- 宜賓龍蜥
宜賓龍蜥(學名:Japalura grahami)是鬣蜥科、龍蜥屬動物。鼓膜被鱗;眶上疣鱗形成橫脊,眼眶後方疣鱗半月形,體側大疣鱗排成橫行。頸鬣由6枚擴大而側扁的鱗片組成;上下唇鱗均為7-9枚;背部棱鱗形成六條橫帶。酒精浸制標本背面灰褐色,具暗色大橫斑,枕部及體背具淺色窄橫紋。宜賓龍蜥僅在中國四川省宜...
- 北草蜥
半陰莖遠端具半環形的橫褶,其排列整齊,表面光滑。雄體尾基較雌體粗,頜角亦寬大,指趾下瓣數目較多。生活時體色變化較大,體背草綠、棕綠或棕色,體腹黃綠或灰白,眼至肩部有一條淺縱紋,雄體背側有一縱紋,體側有不規則的深色斑,浸泡標本綠色變為淡藍色。染色體組型:北草蜥的染色體數目為2n=38,由...
- 麗棘蜥
麗棘蜥(學名:Acanthosaura lepidogaster)是鬣蜥科、棘蜥屬的爬行動物。體粗壯,頭體長小於尾長,雄性頭體長平均75.90毫米,雌性平均80.63毫米,背腹略扁平,吻鈍圓,頭長大於頭寬。眼大,兩眼間的頭頂部略有凹陷,吻長大於眼徑。眼後棘1枚。鼓膜裸露。吻鱗寬為高的兩倍,頭後兩側各有一枚顯著的枕棘。
- 西藏沙蜥
西藏沙蜥體及四肢短小,頭體長40-52毫米,尾長45-55毫米。頭似倒心臟形,長、寬大致相等,眼前部往上唇斜下,眼間凹陷;吻尖,鼻鱗2-3(4)枚,鼻孔朝向前上方,鼻間鱗3-4枚。頭部背面的鱗片平滑而大,眶上鱗較小。鼻孔至眼前鱗之間有鱗2-3枚。上睫鱗除最後二、三枚外,前面諸鱗扁平,覆瓦狀排列;...
- 黑腹沙蜥
黑腹沙蜥(學名:Phrynocephalus melanurus)是鬣蜥科、沙蜥屬爬行動物,原名“白條沙蜥”。背脊前部的正中有少數弱棱;四肢除上臂、下臂及脛部內側的鱗片外,均被棱鱗;胸鱗和前腹鱗起棱。尾長,至少超過頭體長的1.5倍。背部中央自頸部至尾梢有一白色縱紋。無腋斑。黑腹沙蜥大部分分布在中國西北部新疆準噶...
- 葉城沙蜥
葉城沙蜥體形較大,頭體長43-56毫米,尾長61-75毫米。頭大,長寬約略相等;吻端尖,眼前斜下與上頜相交;鼻鱗2-3枚,鼻孔朝前,鼻孔間隔小,約為鼻孔至眼前褶長度的二分之一,鼻間鱗狹長,1-3枚。頭背被圓鱗,平鋪或稍隆起,前額鱗最大,約為眶上鱗的2倍左右,頂鱗較大。鼻鱗與眼前鱗之間有頰鱗3枚...
- 荒漠巨蜥
荒漠巨蜥體長1尺10寸,尾巴長2尺4寸,牙齒尖銳。吻端凹陷,鼻孔斜開,較接近眼窩。腳趾較短,尾巴圓或稍為扁平。頭部的鱗片非常細小,背部鱗片細小及光滑。在頸部兩側的鱗片呈錐形。腹部鱗片光滑,共有110-125行。它們呈灰黃色,或多或少有一些褐色的斑紋。幼蜥有黃色圓點及深褐色的斑紋。分布區域 荒漠巨蜥分布...
- 黃巨蜥
鼻孔斜開,較接近吻。腳趾短,第四趾不會長過大腿骨。頭部鱗片細小,眶上鱗片向外漸大。背部鱗片呈圓形,腹部鱗片光滑,共有65-75行。尾巴扁平,鱗片突起。背部呈橄欖色或黃色,有不規則的斑紋。腹部呈黃色,有一些褐色的橫紋,在喉嚨位置清晰可見。幼蜥背部呈深褐色,有黃色斑點,逐步變成斑紋。腹部也呈黃色,有...
- 新疆岩蜥
新疆岩蜥(Laudakia stoliczkana Blanford)為鬣蜥科岩蜥屬動物,雄性全長(140 + 222) mm,雌性(132+ 206)mm。 體型較大,背腹扁平,四肢健壯,指趾及爪發達,尾圓柱形,頭略呈三角形,鼻孔較小,位於近吻端兩側,眼大小適中,耳孔較大,無外耳道,鼓膜位於表面。尾圓柱形,基部微平扁,被覆起棱大鱗,...
- 青海沙蜥
洞口及洞道橫切面均呈半月形,大小隨沙晰個體大小而異,寬1-5厘米,高0.8-1.8厘米;洞口多朝向南或東南,少數無固定方向。洞道多不分支且少彎曲,斜向地下,長短及深淺與沙蜥個體大小成正比,長20-110厘米,最深洞底距地面的垂直距離達80厘米。生活習性 青海沙蜥白晝活動。一般於4月上旬出蟄,剛出蟄的個體...
- 溪頭龍蜥
溪頭龍蜥(學名:Japalura makii)為鬣蜥科龍蜥屬的爬行動物。分布於台灣島等地,其標本採集自針葉林中。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1500至150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台灣南投。形態特徵 體側扁,頭體長63~78毫米,尾長約2倍於頭體長。吻尖,端部圓。鼓膜被鱗;頭部的背面及側面覆有擴大的不規則排列的具棱鱗片。...
- 白梢沙蜥
白梢沙蜥是生活於荒漠或半荒漠地區的蜥蜴類。生活習性 營穴居生活,一般築洞於較板結的沙礫地斜面、沙丘和土埂 上或在礫石下。食物主要是各類小昆蟲,如螞蟻、鼠婦、瓢蟲、椿象等等。卵胎生 分布範圍 中國特有物種,分布於新疆阿克蘇地區。保護措施 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
- 荒漠沙蜥
荒漠沙蜥成體較大,頭體長42-60毫米,尾長50-84毫米。頭呈心臟形,長度略小於頭寬。吻端尖,眼前部斜下。鼻鱗2-3(4)枚,上、下鼻鱗半圓形而大,外側鼻鱗小。鼻孔位於吻的前側方,鼻間鱗(2)3-4枚,頭部背面的鱗片略隆起,前額和枕部的鱗片最大,眶上鱗最小。鼻鱗和眼前部之間有頰鱗3(4)枚...
- 麗斑麻蜥
8月下旬後主要捕食黏蟲、葉蟬類、蟋蟀、蚱蜢等。成體與幼體在食性上無顯著差異。麗斑麻蜥的耐飢餓能力很強。分布範圍 分布於朝鮮、蒙古、俄羅斯、中國。中國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山西、河北、河南、山東、陝西、甘肅、青海、新疆、江蘇、浙江等地。繁殖方式 麗斑麻蜥出蟄後即開始繁殖,此時雄蜥成體精巢...
- 無斑沙蜥
無斑沙蜥(學名:Phrynocephalus immaculatus)為鬣蜥科、沙蜥屬的爬行動物。無斑沙蜥與變色沙蜥相似,但頭背呈灰黃色而無任何斑紋。除頸後的兩肩間及兩腿之間各有1對小形褐斑外,背部僅具3對大形對稱而間隔寬闊的橫斑。前額骨眶上突短鈍,其外側不伸出上頜邊緣。前頜骨鼻突較長,往後伸達鼻孔後緣。在中國...
- 脆蛇蜥
雌體和雛蜥在產卵洞穴內越冬,雄體在50-60厘米深的越冬洞中越冬。洞穴多匿藏在草根、樹根下,隱蔽、向陽而背風。洞道斜下,內徑約6厘米,末端洞室長圓形,內壁光滑,內徑7厘米×9厘米,高約6厘米,僅能容下身體。第2年氣溫升至13℃以上時,陸續出眠。剛出眠時僅中午在地面活動,夏季在上午8-10時,下午3-...
- 綠鬣蜥
綠鬣蜥,是爬行綱有鱗目鬣蜥科 美洲綠鬣蜥屬 動物。幼年綠鬣蜥的身體一般呈綠色,並藉此躲避天敵的襲擊;隨著年齡的增長,綠色會慢慢褪去,取而代之的顏色會是淺黃色、淺藍色或者棕色等;綠鬣蜥的主要特徵包括背部的梳齒狀鱗片、尾部黑色的環狀條紋以及成年雄性個體大而下垂的喉扇。別稱:美洲綠鬣蜥。綠鬣蜥分布於...
- 大頭鯢類
大頭鯢類 大頭鯢類,分布於水中的動物。大頭鯢類是個頭大得多的兩棲類,它可能捕食斜橫蜥類。環耳螈體長如鱷魚,四肢很小,離開水幾乎不能支撐它的身體。
- 尼羅鱷
尼羅鱷,是鱷目鱷科鱷屬大型鱷魚。尼羅鱷體型龐大,身體呈橄欖綠色至咖啡色,有黑色的斑點及網狀花紋;下顎第四齒由上顎的凹陷向外面突出;具5枚前頜齒,13-14枚上頜齒,14-5枚下頜齒,總數為64-68枚;尾巴強而有力。成年尼羅鱷的體重重達一噸。幼體尼羅鱷呈深黃褐色,身體和尾部有明顯的橫帶紋,成年後橫帶...
- 雙斑狗母
雙斑狗母(學名:Synodus binotatus)又稱吻斑狗母魚, 俗名:狗母梭、錦鱗蜥魚,為狗母魚科狗母魚屬的魚類。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西起非洲東部,東至夏威夷,北至日本、小笠原群島,南至澳洲大堡礁等。中國台灣分布於南部及西南部海域。主要棲息於礁區海域。屬肉食性,經常停棲於礁區之硬質底質區,而利用...
- 王錦蛇
王錦蛇分布於越南、中國、日本和緬甸。在中國,其分布範圍廣泛,分布於河南、陝西、四川、湖北、雲南、江蘇、浙江、廣東、廣西等省區。棲息環境包括山間林區、丘陵地帶及平原,垂直分布範圍為100~2300米。該蛇類食性雜,主要以蛙類、魚類、蜥蜴、鳥類和鼠類為食。肛腺發達,具有異臭。王錦蛇因其嗜食鼠類而能夠有效...
- 斑頭鵂鶹
主要以蝗蟲、甲蟲、螳螂、蟬、蟋蟀、螞蟻、蜻蜓、毛蟲等各種昆蟲和幼蟲為食,也吃鼠類、小鳥、蚯蚓、蛙和蜥蜴等動物。鳴聲嘹亮,不同於其它鴞類,晨昏時發出快速的顫音,調降而音量增。另發出一種似犬叫的雙哨音,音量增高且速度加快,反覆重複至全音響。在寧靜的夜晚,可傳到數里外。分布範圍 斑頭鵂鶹在中國以內...
- 揚子鱷(鼉科鼉屬動物)
《說文》鼉,水蟲,似蜥蜴,長丈所,從龜單聲。《汲冢周書·王會》會稽以鼉。(註:其皮可以冠鼓)由於揚子鱷會在雨天鳴叫,又善夜鳴,其聲猶如擊鼓打更,因此,江淮地區的人們常把鼉鳴稱之為“鼉鼓”或“鼉更”。《淮南子·墜形訓》中記載:“雷澤有神,龍身人頭,會鼓其腹而熙。”經考證,這裡說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