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蝠

斑蝠

斑蝠學名Scotomanes ornatus)為蝙蝠科斑蝠屬的動物。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廣西貴州安徽雲南四川海南廣東福建湖南等地,一般棲息於岩洞以及樹林。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阿薩姆。棲息於熱帶、溫帶陰濕的石縫內。群棲。黃昏及夜晚出洞,在竹林和樹林周圍中覓食,以昆蟲為食。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斑蝠
  • 拉丁學名:Scotomanes ornatus (Blyth)
  • 別稱:蝙蝠、花蝠
  • 二名法:Scotomanes ornatu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哺乳動物綱
  • :翼手目
  • :蝙蝠科
  • :斑蝠屬
  • :斑蝠種
  • 分布區域:廣西貴州
  • 英文名:Harlequin Bat
識別特徵,地理分布,生活習性,物種現狀,用途和價值,亞種,

識別特徵

體長74.3mm,尾長47.3mm,前臂長57mm。吻鼻短而裸露。耳具發達的寬耳屏,基部稍寬,尖端向側彎曲。前肢第1指小而具爪,第2指具發育正常的掌骨及短小的指骨。第3指具3指節,末端一節除基部外為軟骨性。股問膜完善,尾包覆在膜內,尾長超過體長的1/2。體毛由吻部到臀部逐漸加深至棕黃色,基部黑褐色,中部乳白。毛尖棕黃色。頭頂部兩耳問有一叢白毛斑,頸後至腰部散有1條白色毛尖,形成一縱行條紋,前肢翼膜基前具白毛區。兩耳前的頸下側至頦側為白色,胸側至生殖孔前鑲有兩大片白色斑。其餘深棕褐色,翼膜暗褐色。吻短,額骨較寬,腦顱較平,矢狀脊及人字脊較明顯。無眶後突,齶竇較小,為本科中最短者。前齶骨不具齶支,故齶部前瑞具寬形缺刻。
斑蝠
量衡度(單位:mm):體長65~80,尾長50~57,後足長1.2~1.4,前臂長57.5~54;顱全長20.4~20.7,口蓋長8.8~10.1,腦顱寬9.2~9.9,臼齒橫寬8.7,上齒列8.3~7.9,下齒列8.4~8.6。

地理分布

雲南、四川、重慶、貴州、湖南、廣西、海南、廣東、福建、安徽等地。
國外分布於印度、泰國、越南等國。

生活習性

棲息於熱帶、溫帶陰濕的石縫內。群棲。黃昏及夜晚出洞,在竹林和樹林周圍中覓食,以昆蟲為食。棲息於洞穴的陡壁高處或掛於高樹枝上,傍晚可見於居民點附近捕食昆蟲,晚上7時半至9時為其捕食高峰。我們所采的3隻標本均在山區住房附近於傍晚獲得。與其捕食昆蟲的食性相適應,其腸道不長,與體長之比約為2.56:1。

物種現狀

數量較少。稀有種。

用途和價值

藥用、環保與生態用途。

亞種

種下分類斑蝠分化為3個亞種。
斑蝠福建亞種(學名:Scotomanes ornatus sinensis),Thomas於1921年命名。在中國大陸,分布於廣西、貴州、安徽、雲南、四川、海南、廣東、福建、湖南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福建掛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