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蝠萊氏吸蟲

斑蝠萊氏吸蟲(Leipertrema scotomanese Li et Ku,不詳)是雙腔科萊氏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斑蝠萊氏吸蟲
  • 拉丁學名:Leipertrema scotomanese Li et Ku,
  • :動物界
  • :扁形動物門
  • :吸蟲綱
  • :復殖目
  • :雙腔科
  • 亞科:萊氏亞科
  • :萊氏屬
  • 分布區域:雲南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成蟲形態(圖151、152) (據李敏敏、顧昌棟)蟲體小,柳葉形,扁薄透明,兩端較狹。體表角質層披有微細的小棘。蟲體2.95—4.02×0.62—0.76(3.46×0.67)。體最寬度位於卵黃腺處。
睪丸兩個。長橢圓形。成熟標本的睪丸邊緣具淺裂,處於發育過程中的邊緣光滑、前後稍斜列,其大部位於兩腸管腹面內側,其外緣覆蓋腸管。多數左睪在前,緊貼腹吸盤的後緣左側0.279—0.559×0.271-0.352(0.381×0.302);右睪0.285—0.596×0.279—0.314(0.411×0.299)。 兩睪左右相接,其間僅穿越一條子宮圈。 右睪與卵黃腺間距為0.194--0.646(0.420),右睪與卵黃腺間距為0.187—0.337(0.262)。 陰莖囊長橢圓形,位於腹吸盤之前,腸叉的腹面,0.219—0.233×0.128—0.166(0.228×0.141)。囊內有螺旋盤曲的貯精囊,前列腺部及前端的陰莖。生殖孔開口於咽後食道腹面。卵巢橢圓形或圓形,形狀不一,小於睪丸,0.155—0.240×0.108—0.162(0.162×0.142),位於睪丸後體中線或右睪後方,多數緊接睪丸的後緣,少數與睪丸隔有短距離0.187。卵巢與睪丸之比1:2.24—2.34。梅氏腺位於卵巢之後體中線,其間距為0.125—0.154(0.139),並隔有12個子宮圈。卵黃腺濾泡呈長棒形或圓球形,形大,起自腸管末端,蟲體兩側,成長後每側由8—10個濾泡組成,不向內側匯合。左側卵黃腺區長0.247—0.283(0.268)、右側長0.252--0.361(0.299)。左側卵黃腺距體末端1.473—1.558(1.270)、右側卵黃腺距體末端1.435--1.558(1.496),在發育中的標本卵黃腺濾泡數目較少,左右兩側尚未分離。子宮由卵模發出,向後作幾次縱向盤曲達體末端折向前,作多次橫向盤曲至梅氏腺處,再作幾次橫向盤曲經卵巢腹面,穿過兩睪之間,通過腹吸盤背面至陰莖囊處與雄性生殖孔並列開口於體外。子宮內充滿卵,下降支內卵殼薄,淡黃色,上升支內卵殼厚,深褐色,不對稱,具蓋,0.031—0.039×0.019—0.0271(0.036×0.024)。
排泄囊“I”,形,開口於體後末端中央。

生活習性

宿主 斑蝠Scotomanes ernatus sinensis。寄生部位 肝臟、膽道。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雲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