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濟擬燕鸌(學名:Pseudobulweria macgillivrayi)是鸌科、擬燕鸌屬的海洋鳥類。體長30厘米,翼展73厘米,體重120-145克。是一種體型較小、全身呈黑棕色的海鳥,頸部短,喙粗壯,呈黑色,外觀粗壯。該物種會在恩高島周圍的水域中出現,但會分散到遠離該島的遠洋水域。
基本介紹
動物學史,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現狀,保護級別,種群現狀,主要威脅,
動物學史
斐濟擬燕鸌最初是由博物學家約翰·麥吉利夫雷(John MacGillivray)於1855年10月,在斐濟恩高島附近一艘英國皇家海軍調查船“HMS Herald”號的甲板上發現的,他將該物種的標本送往了英國倫敦的大英博物館,標本只是一隻幼鳥的屍體。該物種於1983年被重新發現,其後再有21宗發現報告,當中包括1984年4月一隻活的成鳥被捕獲並拍照。由於斐濟擬燕鸌的活體多年來都極少被發現,從僅有記錄的數量中推斷在非常小的繁殖區只有少於50隻鳥,所以被分類為極危物種。
形態特徵
斐濟擬燕鸌體長30厘米,翼展73厘米,體重120-145克。是一種體型較小、全身呈黑棕色的海鳥,頸部短,喙粗壯,呈黑色,外觀粗壯。臉部周圍可能顏色更深,飛行時,翼下呈現淡銀色光澤。具有淡藍色的跗節;足部大部分為黑色,蹼的中心有淺藍色的斑塊。眼睛和喙呈黑色,足部有淡藍色斑塊。
生活習性
斐濟擬燕鸌的繁殖棲息地位於斐濟的恩高島。該島由火山形成,地勢崎嶇。島上一半以上(主要是內陸高地)由茂密的熱帶雨林組成。該物種在島內高森林山脊的洞穴中築巢,並分散到遠離島嶼的遠洋水域覓食,很可能在數百千米或更遠的地方,但覓食區域尚不清楚。
分布範圍
斐濟擬燕鸌只在恩高島築巢,因此被認為是該島的特有種。在海上,唯一一次明確目擊到斐濟擬燕鸌是在2009年5月和10月在恩高島附近海域(最多同時看到3隻鳥)(Shirihai等人,2009年)。恩高島也可能生活在附近的其他島嶼上,例如Taveuni(D. Watling,2000年)。種群規模仍然未知,但據推測可能低至小於或等於50對(Shirihai等人,2009年)。俾斯麥海中已多次記錄到潛在的斐濟擬燕鸌個體,但仍不清楚這些個體是否是斐濟擬燕鸌(2017年)。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8年8月7日——極危(CR)。
種群現狀
斐濟擬燕鸌根據記錄的缺乏(儘管其中包括1983年以來的21隻;Priddel等人,2008年),剩下的種群被認為很小,可能少於50對(Shirihai等人,2009年),甚至少於50隻個體和成熟個體。(2012年)。
趨勢理由:種群趨勢尚不清楚,但由於恩高島老鼠、貓和野豬的影響,種群數量很可能正在下降。
主要威脅
該物種生存的主要威脅是捕食築巢鳥類的野貓和老鼠。儘管高島沒有貓鼬,但貓鼬抵達恩高島的危險仍然存在,因此對斐濟擬燕鸌構成威脅。與許多類似大小的島嶼不同,恩高島上沒有野豬,這是幸運的,因為野豬是築巢海鳥的主要捕食者。斐濟擬燕鸌生存的另一個威脅是人類對擱淺的海鳥的不當處理。儘管個人的意圖是好的,但這可能會進一步傷害鳥而不是拯救它們,特別是如果處理者不知道如何照顧擱淺的斐濟擬燕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