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質相爭與漢魏之際的治道嬗變

文質相爭與漢魏之際的治道嬗變

《文質相爭與漢魏之際的治道嬗變》是2017年11月湘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前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質相爭與漢魏之際的治道嬗變
  • 作者:黃前程
  • 出版社:湘潭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
  • 頁數:279 頁
  • 定價:28 元
  • 開本:32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68701563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文質相爭與漢魏之際的治道嬗變》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從文質論視角出發,並藉助於孔融案的剖析,對漢魏之際的社會政治變遷做一整體考察,以探討這一歷史階段治道嬗變的總體過程和特徵。與前人有關工作相比,《文質相爭與漢魏之際的治道嬗變》在研究進路上做了一個調整,即採用了“文質論”的視角,並引入了“孔融案”作為基本線索,因此所發現的問題和得出的看法,會有所不同。
在《文質相爭與漢魏之際的治道嬗變》中,文質論作為“中國傳統治道”的一個重要內容,是一種表述社會政治運行過程和特徵的思想學說,其核心是“質文代變,文質互救”的社會政治史觀。“質文代變”是通過文質相爭,即一個社會內文、質兩種因素的相互競爭(爭鬥),互有勝出實現的。以此觀之,漢魏之際的社會政治史,就體現了“質文代變,文質互救”的演變過程,即:漢末文弊,曹魏爭之以質,曹魏中期以後,治道又由質趨文。這樣漢魏之際的治道運行,表現為一個文質矛盾運動發展的過程,構成了一個“質文代變”的歷史圓圈。其中,曹魏代漢實際上就是一個“以質救文”的社會政治過程,是對漢魏之際的清談浮華進行大力摧廓的過程。因此,漢魏之際的社會政治史,也可以理解為一段“事功派”對“浮華派”的鬥爭史。①
關於孔融案,《文質相爭與漢魏之際的治道嬗變》認為它是漢魏之際社會政治生活的一個縮影:孔融的悲劇可以從其政治立場、人格特徵和家世淵源獲得充分的註解;而孔融一生的社會政治活動,也對漢魏之際的社會政治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同時,孔融案又反映了漢魏之際社會政治紛爭的一個基本性質——文質相爭。
《文質相爭與漢魏之際的治道嬗變》以孔融案作為基本線索展開研究,就是通過考察孔融的社會政治活動及其影響,以展現漢魏之際的主要社會政治問題和社會政治事件;並圍繞“漢魏之際的治道嬗變”這一主題,對這些問題和事件加以討論,由此形成系列看法,提出基本觀點。

作者簡介

黃前程,男,湖南麻陽人,中山大學哲學博士,長沙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學術方向為中國哲學、哲學方法論。主持湖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湖南省教育廳科學研究項目1項,長沙理工大學科研項目3項。在《哲學動態》《貴州社會科學》《廣東社會科學》等重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

圖書目錄

導論
一、文獻綜述
二、研究視角
三、案例援引
四、幾個術語
第一章 孔融案辨難
第一節 說孔融的死罪:大逆不道
第二節 孔融的人格衝突:在君子、名士與英雄之間
第三節 孔融與曹操的衝突:人格對立和政治衝突
第二章 文質論:考察漢魏之際社會政治的一個視角
第一節 文質論:中國傳統治道的一個學說
第二節 質文代變:漢魏之際社會政治變遷的基本特徵
第三節 文質相爭:對孔融案的進一步解釋
第三章 尚質抑文:漢魏之際治道思想的新傾向
第一節 漢末社會批判和名實問題
第二節 漢魏之際霸道思想的復熾
第三節 漢魏之際名法思想的形成
第四章 文質相爭:天下紛爭和士大夫的分裂
第一節 漢魏之際名士和英雄的歷史形成
第二節 名士與英雄之爭:政治人格的文質之爭
第三節 英雄與英雄之爭:政治路線的文質之爭
第五章 質文代變:漢魏之際治道嬗變的歷史圓圈
第一節 曹魏代漢:救文以質的關鍵步驟
第二節 魏國前期社會政治的質家特色
第三節 由質趨文:曹魏治道的中途轉向
餘論 有待繼續檢驗的假說
附錄 孔融家世表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