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地圖

文蘭地圖

文蘭地圖是1957年發現的一張地圖,繪有美洲大陸。存放於美國耶魯大學。文蘭地圖除了顯示非洲、亞洲及歐洲外,更顯示一個在大西洋格陵蘭以西、名為“文蘭島”的大島。然而許多人懷疑其真實性。儘管其羊皮紙的年代被證實為1420-1440年之間,但經仔細化學分析,其墨水所含銳鈦礦成分,不可能出現於十五世紀。該地圖自1965年公開以來一直具有爭議性。

基本介紹

文蘭地圖,疑點,墨水,其他疑點,意義,真實年代地圖,

文蘭地圖

文蘭地圖
1957年,美國一名書商維騰用3500美元從一位舊書商那裡購得一本中世紀的拉丁文手稿是一部題為《韃靼記述》的抄本。打開手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張對摺的羊皮紙,翻開後是一幅地圖,它由來自15世紀的羊皮紙製成,繪製的是北大西洋為主的地貌。地圖上,有一大塊類似於如今美洲大陸的“新大陸”,並借用維京人埃里克森(Leiv Eiriksson)的命名稱之為“文蘭”———“新大陸”旁邊註明:“文蘭島,由布亞爾尼與萊夫共同發現”。隨後,他將這些東西贈予耶魯大學
文蘭地圖
文蘭地圖對歐洲大陸的刻畫是精準的。地圖右側是西歐海岸,包括明顯可辨的不列顛群島愛爾蘭,以及法國、西班牙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大西洋的北部,斯堪的納維亞西部地區,首先出現的是冰島,然後是格陵蘭島。最有意思的是,在格陵蘭島的西部,還有一塊大陸,代表了美洲的一部分。
這張地圖甚至標出了兩個大陸的入港口,北部與內海相連的有點像今天的哈德遜灣,南部的那個入口則類似今天的聖勞倫斯港灣。

疑點

對文蘭地圖最初的驗證由耶魯大學大英博物館聯合進行。當時,研究者認定這是真品,羊皮紙可溯源到1434年。1965年,該地圖向世人公開,一時間文蘭地圖名滿天下。

墨水

好景不長,第二年它就受到了如海浪般不斷湧來的質疑。最大的問題與墨水有關。有人質問,地圖上的黃褐色墨水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二氧化鈦,但其是20世紀的產物。從2003年開始,在這幅地圖真偽的問題上,科學界針對這幅地圖的爭論變得激烈起來。
他的看法再次引爆了這幅地圖的真假之辯。美國史密斯學院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多年追蹤該地圖的退休地理學家道爾(Kenneth Towe)認為,文蘭地圖中的墨水有著化學製法製造出的小而圓的晶體,而自然的沙子在經過與石英等礦物質一起黏膜後,會呈現出較大的,斷裂狀的晶體。

其他疑點

1、15世紀正是文藝復興最旺盛的時期,以義大利為中心的地中海地區會是地圖的重點,這點在文蘭地圖上可以見到。然而這張地圖將地中海地區的國家國界標註得相當清晰,和現代地圖幾乎沒有差別。
2、格陵蘭島的繪製過於準確,而擁有格陵蘭島的挪威地形則相當不準確。格陵蘭島周圍海域相當險峻,相當於北極圈的環境,一直到19世紀時利用蒸汽動力船隻人們才得以準確測繪出該島的地貌。
3、有物理學家測定該羊皮紙來自15世紀,但是整張地圖被一種來自上世紀50年代的未知物質包裹著,可能是制假者在一幅15世紀羊皮紙上製作新地圖造成的。
4、有人質疑該地圖與1430年義大利海洋學家比爾科(Andrea Bianco)製作的地圖非常相近,比如後者的地圖缺失了非洲一塊,文蘭地圖上也不存在同樣的一塊。其對遠東的刻畫也極其相近。
5、該地圖中的文字用拉丁文寫出了埃里克森的名字“Erissonius”,但拉丁語拼寫名字的做法在歐洲要直到17世紀才流行起來。

意義

如果這幅地圖的確是真的,那其意義是重大的。人們一直相信,是哥倫布在公元15世紀“發現”了新大陸。但這個證據卻顯示在此之前60年,就已經有人描繪過北美洲的東海岸了。
如今西方人已經普遍接受了這個事實:維京人早就去過美洲了。那個時候,維京人跑遍了世界各地,跑到了東邊的中東做貿易,也航行到如今加拿大的紐芬蘭島。“文蘭”則是當時維京人口口相傳的一個傳說之地:溫暖豐饒的大地,牧草充足,牛羊遍野。“文蘭”是美好的,但歷史學家卻在這裡發現了一個一個悲慘的結局:加拿大北部氣候惡劣,維京人在這裡大概待了兩年,最後一名維京移民1540年死於格陵蘭島

真實年代地圖

文蘭島地圖(Vinland Map)是一幅15世紀的古地圖,地圖除了顯示非洲、亞洲及歐洲外,更顯示一個在大西洋格陵蘭以西、名為“文蘭島”的大島。
地圖指該地區於11世紀時已經有人踏足,假如屬實,它將證明於前哥倫布時期,古代挪威人曾到達美洲。很多研究都認為這幅1965公開的地圖系偽造。
2009年,Rene Larson在新聞發布會上稱,過去5年完成的所有測試沒有顯示出偽造的跡象。他的研究團隊分析了墨跡,紙張,甚至是昆蟲造成的損害。他們相信墨水在被用沙子弄乾時受到了污染,因此才會在1972年化學分析後發現包含二氧化鈦,從而被認定太新而不是真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