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青年(上海)

《 文藝青年(上海)》1946年元旦日創刊於上海,半月刊,由巴山主編,是文藝青年社出版的文藝刊物社址位於上海北浙江路天潼路寶慶里39號。1946年12月10日該刊發行第12期後休刊,1947年4月20日復刊。封面由錢君陶先生設計。館藏有1946年元月至1948年元月發行的第1期至第19期。

該刊對於研究近代的文藝青年、文藝作品、文藝事業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刊載的文學名家作品,也具有一定的文學鑑賞與研究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藝青年(上海)
  • 主辦單位:巴山主編; 文藝青年社出版
  • 創刊時間:1946年
  • 出版周期:半月刊
辦刊宗旨,欄目方向,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該刊以增進青年的文藝知識、助長青年的寫作技能為宗旨。

欄目方向

內容廣泛,刊載有文藝短論、隨筆、詩歌、小說、雜文、獨幕劇、書目介紹、劇評等文學作品,還刊載有生活通訊、文藝知識和木刻作品,是一份純文藝性質的刊物。為適應一般青年的需要和增進青年寫作上的興趣,從第二期開始,增設“青年通訊”欄目,刊載青年投稿的文學作品。“文藝知識”欄目所占篇幅不大,刊載的知識卻十分廣泛,包含人稱、中心思想、內外部描寫、布局、中心思想、典型人物等寫作方面的知識,著作權與稅收等出版方面的知識,以及瑣碎而有趣的中外文學常識,例如該刊介紹希臘古典劇的格律“三一律”和法國喬治·普爾西歸納出的“三十六種劇情”。這些文藝知識、文學常識的積累,對於開拓青年視野,提高寫作能力有所裨益。
該刊力圖搭建文藝青年溝通交流的平台,但因物質條件受限,1947年初被迫休刊三個月。因此在1947年5月25日出版的第14期刊物上,大力倡導“愛護文青運動”,號召讀者加入“文青榮譽隊”,徵求新定戶,呼籲讀者為該刊提供經濟上的援助。即便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該刊仍標榜將堅守文化崗位,保住文青風格,發掘新人,提高水準,運用新形式,刊載新內容,保持現實性、戰鬥性、諷刺性和趣味性。趙景深、沈則孚、袁鷹、周曄等著名作家都曾在該刊發表力作,並附有簽名。

文化傳統

《發刊詞》:
這時代是我們的,這是我們的時代!
一九四六年的元旦展開在我們的面前,是一張使我們喜悅的笑臉,正象徵著我們未來的光明之路。
我們都是青年,我們都是愛好文藝的青年,坦白和直率是我們唯一的本性,我們絕沒有絲毫不純潔的思想存在我們的腦海里。然而,在我們研究文藝的立場上,無論是對於世界的和平,對於人類的福祉,對於祖國的復興,對於社會的建設,以及對於自身的生活和事業的發展等等,都有我們所深切關心到的熱情,都有我們所理想翼求的共通點。所以,本刊的創辦就完全是憑著這一個原因,來與愛好文藝的青年朋友們見面。
本刊的整個園地中,我們不存在一些偏見,也不唱一些高調,我們只願本著人類自愛的精神,以嚴肅和忠實的態度,說我們所想說的和寫我們所想寫的作品。
現在,我們希望每一個讀者都能夠貢獻給我們寶貴的意見,使這嫩苗似的小刊物的生命,能夠在大家齊心協力的愛護的陽光下,逐漸壯健地滋長起來,並且,永遠永遠地生髮下去。因此我們更希望每一個讀者都是本刊地作者。
一九四六年的元旦展開在我們的面前,是一張使我們喜悅的笑臉,正象徵著我們未來的光明之路。
這時代是我們的,這是我們的時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