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是瞿秋白所著作品,出自於《瞿秋白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
- 作者:瞿秋白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瞿秋白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是瞿秋白所著作品,出自於《瞿秋白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針對著胡秋原的謬論,瞿秋白的《文藝的自由和文學家的不自由》一開始就引用了列寧在《黨的組織和黨的文學》一文中揭露資產階級所謂文藝“自由”時說過的名言:這種“自由”“不過是他們依賴錢袋、依賴收買和依賴拳養的一種假面具(或一...
茅盾進而指出,二人的文學作品不符合蘇聯人民的需要,破壞了蘇聯文學的莊嚴使命,不利於蘇維埃社會的發展,故二者受批判是理所應當的,這和“文藝自由”並不相干。他還指出:“自由分子所謂‘文藝自由’一語所包含的三種意義,第一文藝於...
其他方面,如南朝梁太子蕭統所編《文選》,在文藝思想和編選體例上也給日本詩歌總集《萬葉集》以影響。日本奈良時代的文學家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曾被派遣來中國留學,在唐生活50餘年。日本高僧空海(弘法大師),遊學於唐 ,歸國...
文學家,泛指從事文學創作或研究的專家 [1] ,特指在作家圈裡有影響力的、在文學行當里全才式寫作的作家,在小說、詩歌、散文、戲劇、文學評論這五大文學體裁上至少有兩門以上有突出成就者。 文學家在文學體裁方面,有多體裁的精品力作,...
1816年英國的托利黨人則首先用帶有蔑視的口吻使用“自由主義”一詞來貶低對手。1822年,英國文學家和詩人拜倫和雪萊等創辦了名為《自由主義》的雜誌,但影響甚微。直到19世紀三十年代,“自由主義”才被廣泛套用。雖然“自由主義”一詞...
(八)文學不管在中國還是在外國都存在著,但是外國文學與中國文學有不同之處。例如:外國的小說分類和中國的有所不同。 (九)文藝復興之後,世界對文學的定義逐步演變成:文學即一種以文字語言為載體的藝術。因為其載體為語言文字,所以區別...
南北戰爭結束後的20、30年內,資本主義處於自由競爭階段,民主、自由的理想鼓舞著人民和作家,文學創作中樂觀的情緒處於主導地位。80年代以後,經過幾次經濟危機,社會動盪不安,人們懷疑民主制度是“人人自由、幸福的天堂”。80、90年代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