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脈華章

文脈華章

《文脈華章》是由新華社國內部、新華網聯合製作,新華通訊社出品的系列文化紀錄片。

2024年8月6日,15集微紀錄片全網推出。

文脈華章第一集正古定今;文脈華章第二集:追本溯源;文脈華章第三集守根護脈;文脈華章第四集接續根魂;文脈華章第五集實事求是;文脈華章第六集聲聲不息;文脈華章第七集千年一脈;文脈華章第八集再敦其煌;文脈華章第九集古韻悠悠;文脈華章第十集心嚮往之;文脈華章第十一集指尖芳華;文脈華章第十二集又見長安;文脈華章第十三集思接千古;文脈華章第十四集弦歌不輟;文脈華章第十五集涵養未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脈華章》 
  • 出品公司新華通訊社 
  • 線上播放平台新華網 
  • 讀音:wénmài huázhāng
  • 主題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背景,概況,分集劇情,融媒,中軸文明,文化瑰寶,翰墨靈韻,文脈傳承,文脈系列,

背景

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 文脈華章|文化中國里的五千年和新時代;
中華文明從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走入新時代,沁入每座城、每件物、每個人,被創造演繹的同時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國人。
高山流水、得覓知音,萬里相逢、與子同袍。華夏兒女在不同時空以同頻的腳步共振世界,以各美其美的姿態傳承文明,薪火相傳、以文化人。
望月思鄉、鴻雁傳書,登山放歌、臨海騁懷。以物比興、借物抒情,把千古悠思藏進世間萬物,在萬物間迸發新的靈感,更在文化與科技的交融中推陳出新、以文化物。
長安回望、洛城玉笛,臨安雨霽、姑蘇月落。歷史與現實交織於一座座古城,一面撿拾記憶、一面昂首向前,承千年文脈、鑄城市之魂,從九州共貫到中華民族共同體,固本浚源、以文化城。
承五千年文脈,著新時代華章。中華民族具有百萬年的人類史、一萬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們從深厚的歷史底蘊中起筆,汲取文化創新的智慧,續寫文化繁榮的故事。中華文明以開放包容的自信,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賦予中國式現代化不竭精神動力,承前啟後、文化中國。
文脈華章丨堅定文化自信 建設文化強國
文脈華章|跟著總書記奔赴“詩與遠方”;

概況

文脈華章
文脈華章
文脈華章第一集:正古定今|文脈華章第二集:追本溯源|文脈華章第三集:守根護脈文脈華章第四集接續根魂 |文脈華章第五集:實事求是|文脈華章第六集:聲聲不息|文脈華章第七集:千年一脈|文脈華章第八集:再敦其煌|文脈華章第九集:古韻悠悠 |文脈華章第十集:心嚮往之 | 文脈華章第十一集:指尖芳華文脈華章第十二集又見長安 丨文脈華章第十三集:思接千古|文脈華章第十四集:弦歌不輟|文脈華章第十五集:涵養未來

分集劇情

選集
第1集 文脈華章| 正古定今
文脈華章|正古定今
第2集 文脈華章| 追本溯源
文脈華章| 追本溯源
第3集 文脈華章|守根護脈
文脈華章|守根護脈
第4集 文脈華章|接續根魂
文脈華章|接續根魂
第5集 文脈華章|實事求是
文脈華章 實事求是
繼續看6-10集
選集
關閉

融媒

中軸文明

北京,擁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70多年的建都史。
北京中軸線,北起鐘鼓樓,南到永定門,全長7.8公里,涵蓋萬寧橋、景山、故宮等15處遺產構成要素,是世界上現存最長、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城市軸線之一,也是“北京老城的靈魂和脊樑”。
建築學家梁思成在《北京——都市計畫的無比傑作》中寫道:“一根長達8公里,全世界最長,也是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
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規劃展覽館考察。館內播放的多媒體專題片《古都巨變》反映了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發生的巨大變化,北京中軸線模型、故宮模型和城市規劃模型直觀展示了北京的古城風韻和現代風采。

文化瑰寶

“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和“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國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第二期)”申遺成功。至此,我國世界遺產總數達到59項,居世界前列。
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對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傳承利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持續加強文化和自然遺產傳承、利用工作,使其在新時代煥發新活力、綻放新光彩,更好滿足人民民眾的美好生活需求”。
看非遺、尋文脈、訪古城,總書記始終牽掛文化傳承與“煥”新。

翰墨靈韻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一幅書法,筆力遒勁,氣勢磅礴,字裡行間流淌著的是中國千年的歷史和文化。
作為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之一,中國書法藝術是伴隨著漢字的產生而發展起來的。它以筆墨為魂,以文字為骨,深深植根於中華文化沃土,展現中華民族不同時代人們的精氣神。
2009年,中國書法(指傳統軟筆書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中國的漢文字非常了不起,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漢文字的維繫。”習近平總書記對漢字和中國書法藝術尤為關注。
在正定工作時,得知一位同事毛筆字寫得不錯,習近平特地讓他幫忙寫了兩幅字——“周而不比,和而不同”“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掛在了辦公室里。
2014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國小,參加慶祝“六一”國際兒童節活動。這是總書記觀看學生書寫的毛筆字。
在習近平總書記看來,書法是中華文化瑰寶,包含著很多精氣神的東西。在北京市海淀區民族國小考察時,總書記觀看了書法社團的學生們書寫古訓警句:與人為善、精忠報國、大公至正、誠信為本……總書記稱讚孩子們寫得好,並殷殷勉勵:“一定要傳承和發揚好。”
2015年9月,在給“國培計畫(2014)”北京師範大學貴州研修班全體參訓教師的回信中,總書記留下親筆簽名。“寫的行書,非常好看。”貴州畢節實驗學校副校長段雪梅看到回信之後說。
在地方考察時,總書記也常常與書法愛好者們互動交流。
2023年12月,總書記來到廣西南寧市良慶區蟠龍社區考察。當天,70歲的社區居民劉路明正在社區文體活動室同大家一起練習書法。總書記走到他身邊,看到他寫的“愛我中華”四個字後給予了肯定。
“書法既能提高文化素養、陶冶心情,又能養浩然之氣。”總書記深情表示,“我們都有一顆中國心,希望國家繁榮富強,就像你們寫的作品一樣,‘愛我中華’!”
中國書法,一字一詞見文化,一點一畫現法度。
新時代以來,在教育領域,書法這一學科的地位不斷提升,“美術與書法”正式成為一級學科。“書法熱”特別是“書法教育熱”不斷升級,也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一扇窗、一座橋。
2017年6月5日,來自青島大學和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的外國留學生在展示現場完成的書法作品。
2015年,紹興文理學院在紐西蘭奧克蘭大學設立國內高校首個海外書法學堂。至今,該學院已在紐西蘭、瑞士、泰國等多個國家的高校和機構設立11個海外“蘭亭書法學堂”, 累計覆蓋國外合作院校師生及當地民眾逾萬人,成為中國書法藝術國際傳播的一張金名片。
筆墨當隨時代,書法藝術的傳播同樣需要與時俱進。
隨著網際網路和數位技術的快速發展,書法的文化藝術之美也開始通過網路等多種媒介實現了廣泛的傳播。2019年8月,“字載中華——中華精品字型檔工程成果展”在國家博物館展出,首次發布王羲之行書、顏真卿楷書、柳公權楷書、蘇軾行書等12款中國歷史名家的字型。
從傳統書法的電子化數位化呈現、到豐富多彩的展覽、凝練厚重的紀錄片,再到新穎活潑的電視節目,推陳出新的呈現形式喚起大眾對書法藝術的嚮往與追尋。
此外,一些博物館、美術館還依託館藏碑帖等精品,推出抱枕、資料夾、帆布袋等文創產品,讓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時能夠感受書法之美。一些年輕設計師也從書法藝術中汲取養分,結合時代審美風尚,創新設計出符合當代人審美的飾品、擺件等。
傳統與潮流融匯,中國書法在創新中發展,在歲月中演化出萬千氣象,續寫千年文脈的同時,也書寫著新時代中國精彩的中國故事。

文脈傳承

2023年6月2日,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戰略高度,對中華文化傳承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作了全面系統深入闡述,為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推進文化傳承發展事業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文脈系列

2024年9月17日,由寧波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共江北區委宣傳部和寧波市政協書畫院主辦,中共寧波市委宣傳部支持的文藝人才培育扶持項目“文脈華章——葛曉弘藝術作品展”在中華藝術宮(上海美術館)開展。本次展覽時間由9月17日持續至9月25日,共展出50幅作品。
“文脈華章——葛曉弘藝術作品展”由綜合材料繪畫和中國畫組成,是畫家葛曉弘個人藝術創作圖像的一次匯總和溯源,也是其立足時代脈搏和地方傳統文脈內容的創作主線,由《文脈系列》、《江南窗語系列》兩大主題構成。此次展出的最大作品寬達16米,氣勢恢宏,相當震撼。
文脈華章
文脈華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