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網·世情·人心:閻綱自述》是閻綱先生對六十年來文壇風雲的描述和體悟。閻綱把人道主義當做自己的文學綱領,把關心人改善人的生存處境當做文學的任務和使命。他通過捍衛文學的價值和自由,來捍衛人的尊嚴和權利。 “弄文罹文網,抗世違世情”難道是古今中外知識分子共同的命運?徹底否定“文革”,是繼“五四”後又一次偉大的啟蒙運動,其文學啟蒙的要義是從神學回到人學,從吶喊升華為憂憤深廣。六十年來,我親歷了這一異化到復歸的全過程,波譎雲詭,忍看朋輩成新鬼。這裡記述的未必稱得上“在思維能力、熱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藝和學識淵博方面的巨人”,卻是滿懷憐憫,不惜犧牲的血寫的”人”。獻上一瓣心香為他們敬燃。
基本介紹
- 書名:文網•世情•人心:閻綱自述
- 出版社: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 頁數:235頁
- 開本:16
- 定價:32.00
- 作者:閻綱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08039869, 978710803986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文網·世情·人心:閻綱自述》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閻綱,1932年生,陝西禮泉人。評論家,兼寫隨筆、雜文和散文。1956年起,在中國作協和中國文化部從事編輯工作。編輯的報刊有《文藝報》、《人民文學》、《小說選刊》、《評論選刊》、《中國文化報》等。著有評論集《文壇徜徉錄》、《文學八年》、《閣綱短評集》、《神·鬼·人》、《余在古園》、《文學警鐘為何而鳴》等,多次獲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和中國新文學學會的“研究成果表彰獎”和“優秀論文獎”。出版雜文隨筆散文集《冷落了牡丹》、《笑比哭好》、《驚叫與訴說》、《座右鳴》、《我吻女兒的前額》、《三十八朵荷花》、《愛到深處是不忍》和《美麗的天亡——女兒病中的日日夜夜》等,單篇《我吻女兒的前額》獲“首屆冰心散文獎”。
圖書目錄
時代,呼喚著閻綱式的批評家
從水中吐火到火中生蓮
一、降生在文化人家(1932-1949)
絲竹盈耳童年夢
爺爺開蒙
媽媽大動笞刑
由戲曲而寫作,成為一名文藝工作者
二、踏進作協的門檻,就和文學同命運了(1956-1966)
《文藝報》是我的搖籃
侯金鏡是我的恩師
《再批判》——反右再燒一把火
拜望老舍,是我的一大幸事
丁玲與多福巷16號
災難全落到母親一個人的頭上
三、“文革”橫掃,文聯大亂(1966-1969)
文聯大樓鬧翻了天
毛詩血案
四、怨也向陽,念也向陽(1969-1975)
閻綱不投降就把他消滅
嚴文井:走資派惜“五一六”
“哪有什麼表啊,你千萬別捅出去!”
郭小川:偷天火點燃自己
侯金鏡被當成一捆柴送往火葬場
臧克家讚美幹校勞動
我作詩,詩可以怨
難產的《中國作家協會在幹校》
五、《人民文學》招牌換記(1975-1976)
鄧小平說:“辦好這個刊物,不容易。”
蔣子龍挨批,陳忠實堅拒
抓到一篇好稿子:《魯迅給毛主席送火腿》
六訪柳青
六、讓思想衝出“文藝迷信”的牢籠(1976-1980)
“四人幫”抓了,烏拉!
文藝冰河開始解凍
首先從“黑線專政”發難
劫後重聚不勝唏噓
神學·人學·文學
七、《文藝報》:文藝界的晴雨表(1978-)
撥亂反正,《文藝報》敢為人先
不要設禁區,不要下禁令
八、直面現實才能拯救文學(1979-)
正義啊,怎么變得這樣軟弱!
孫犁說:“目前應該特彆強調真正的現實主義”
文壇爭說王蒙
我為“犯人李銅鐘”祈禱
不寫“傷痕”就是“火光”嗎?
讓文藝界最後告別“韓老太爺”
迫切的農村題材
為電影《人到中年》喊冤
《靈與肉》與“陳奐生系列”
蔣子龍不認同“改革小說”
我這樣評論文學和我想怎樣寫文學評論
九、辦《小說選刊》,當選家(1983-1986)
加盟《小說選刊》勁頭十足
“評論也應當是自由的”
“致讀者”遭遇風險
“你們給我的署名加上黑框!”
我心儀的編輯家是巴金
十、主筆《中國文化報》(1986-1989)
王蒙交代說:“要創新,有稜角,開展討論。”
忠誠而痛苦的賀敬之
十一、市場下的新變和堅守
學巴金,“說真話”
《廢都》——才子書
《白鹿原》——石雕式的現實主義
牛漢:在鬥爭中求生存
十二、傷逝
母親歿於國難家愁
女兒教我這樣面對死亡
忍看朋輩成新鬼
廖沫沙長歌當哭
黃秋耘相信眼淚
韋君宜唱罷輓歌而後瞑目
馮牧的死終結了文學評論的一個時段
嚴文井:“到達終點前多懂點真相”
吳冠中:魯迅是我的“精神父親”
十三、多餘的話
十四、結語
後記
從水中吐火到火中生蓮
一、降生在文化人家(1932-1949)
絲竹盈耳童年夢
爺爺開蒙
媽媽大動笞刑
由戲曲而寫作,成為一名文藝工作者
二、踏進作協的門檻,就和文學同命運了(1956-1966)
《文藝報》是我的搖籃
侯金鏡是我的恩師
《再批判》——反右再燒一把火
拜望老舍,是我的一大幸事
丁玲與多福巷16號
災難全落到母親一個人的頭上
三、“文革”橫掃,文聯大亂(1966-1969)
文聯大樓鬧翻了天
毛詩血案
四、怨也向陽,念也向陽(1969-1975)
閻綱不投降就把他消滅
嚴文井:走資派惜“五一六”
“哪有什麼表啊,你千萬別捅出去!”
郭小川:偷天火點燃自己
侯金鏡被當成一捆柴送往火葬場
臧克家讚美幹校勞動
我作詩,詩可以怨
難產的《中國作家協會在幹校》
五、《人民文學》招牌換記(1975-1976)
鄧小平說:“辦好這個刊物,不容易。”
蔣子龍挨批,陳忠實堅拒
抓到一篇好稿子:《魯迅給毛主席送火腿》
六訪柳青
六、讓思想衝出“文藝迷信”的牢籠(1976-1980)
“四人幫”抓了,烏拉!
文藝冰河開始解凍
首先從“黑線專政”發難
劫後重聚不勝唏噓
神學·人學·文學
七、《文藝報》:文藝界的晴雨表(1978-)
撥亂反正,《文藝報》敢為人先
不要設禁區,不要下禁令
八、直面現實才能拯救文學(1979-)
正義啊,怎么變得這樣軟弱!
孫犁說:“目前應該特彆強調真正的現實主義”
文壇爭說王蒙
我為“犯人李銅鐘”祈禱
不寫“傷痕”就是“火光”嗎?
讓文藝界最後告別“韓老太爺”
迫切的農村題材
為電影《人到中年》喊冤
《靈與肉》與“陳奐生系列”
蔣子龍不認同“改革小說”
我這樣評論文學和我想怎樣寫文學評論
九、辦《小說選刊》,當選家(1983-1986)
加盟《小說選刊》勁頭十足
“評論也應當是自由的”
“致讀者”遭遇風險
“你們給我的署名加上黑框!”
我心儀的編輯家是巴金
十、主筆《中國文化報》(1986-1989)
王蒙交代說:“要創新,有稜角,開展討論。”
忠誠而痛苦的賀敬之
十一、市場下的新變和堅守
學巴金,“說真話”
《廢都》——才子書
《白鹿原》——石雕式的現實主義
牛漢:在鬥爭中求生存
十二、傷逝
母親歿於國難家愁
女兒教我這樣面對死亡
忍看朋輩成新鬼
廖沫沙長歌當哭
黃秋耘相信眼淚
韋君宜唱罷輓歌而後瞑目
馮牧的死終結了文學評論的一個時段
嚴文井:“到達終點前多懂點真相”
吳冠中:魯迅是我的“精神父親”
十三、多餘的話
十四、結語
後記
後記
承蒙劉醒龍主編垂青,囑我為(《芳草》新開的“評論家自傳”撰稿,說謝冕、張炯、陳思和都寫了,“你一定不要推辭”。自己說自己,容易招罵,何況文壇上的事盤根錯節,一抖摟就是一大串,誰能說得清、道得明!更何況,我雖投身文壇60年,畢竟不在漩渦中心,體制內的神機妙算即便傳到我的耳朵也早已不是機密了。我寫什麼好又怎樣寫才好呢?左右為難,禿筆一支太沉重。
“詩家事業君休問,不獨窮人亦瘦人。”陸游還坦言自己“身緣作詩瘦”。我體瘦,屬猴,端的瘦猴,並非緣於作詩,漸瘦於文場卻是事實。
瘦沒有虧待過我。“文革”時期,斗紅了眼,我被請上噴氣式,一斗就是上下午兩個單元,腚青臉腫,飛而不倒,一直堅持到斗人者嗓門啞了、揍人者拳腳軟了。幹校期間,不論插秧、拉車、脫坯、蓋房、挑大糞、人拉犁、扛120斤麻袋上囤(窄長而質軟的木板一步一搖晃隨時可以被麻袋連人砸癟在地),以及面對對敵鬥爭中的人海戰術、“遭遇戰”,統統幹得利索頂得住。改革開放,遷入新居,有時停電,有時晚歸,七十郎當,獨上高樓,一十七層,不帶喘氣,非功夫也,老來瘦也。我敢於追趕快到站的公共汽車,敢跟小伙子拼骨頭死往車上擠,忘乎所以,左腿髕骨粉碎性骨折。但是,60公斤一貫制我不嫌,挺不起西服打不緊領帶拖不穩革履我不吝,只要運動來了頂得住,地震來了跑得動,瘦不乾癟瘦不猥瑣就成。題目就叫它“五十年評壇人漸瘦”吧!
《五十年評壇人漸瘦》,十萬字,《芳草》分兩期發出。三聯書店總編輯李聽約我談心,認為根據現有的線索,可以淘出很多故事來。見我信心不足,李聽說:“何啟治、李晉西根據牛漢口述寫成的書稿,初稿單薄,後來淘故事,磨呀磨,磨出一本《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漢自述》,即將出版。閻綱,淘吧、磨吧!”寫寫停停,又想,惹是生非何苦呢?想打退堂鼓,李昕和振峰女士再加助推,細化修改意見,我深知編輯家的一片苦心,又伏案埋頭了。去年6月,長江岸、東湖畔,《人漸瘦》獲“漢語文學獎”,沒有想到自己竟然獲獎,而且是如此精美的獎項中最高的“大獎”,它給我以鼓舞,我便認真聽取責編的修改意見,不慌不忙地磨,磨到最後仍不滿意,三年多的時間就這樣拖拖拉拉地放過了。
我是編輯,落入評壇,做編輯和寫評論幾乎同步,身在意識重地,歷經文苑大劫,忍看朋輩成新鬼,六十多年,悲欣交集,白駒過隙,日子過得太快了!
我特別服膺太史公的這句話:“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同時琢磨劉海粟的話:“學習司馬遷必須熟讀《報任安書》,我把它不知讀了多少遍,常讀不懈,背誦如流。”
步入老年,趕緊表態,寫了《總有那么一天》的千字文,到時候甭噦嗦,眼睛一閉走人。
回顧文壇60年,自己並不乾淨,我批極左也跟極左跑過,滅神又造神,膠柱於革命的現實主義以致衡文失當,放情讜論但失之粗陋。我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思無主,盲目緊跟,現在明白了,沒有我輩的奴性作祟,“文革”瘋不起來。
自己的歷史自己負責,時代予我有恩當為社會盡心。“文革”後我常常引用恩格斯給丹爾遜信中的這句話:“沒有哪一次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進步為補償的。”
我喜歡悲劇,但不悲觀,德先生和賽先生在前面給我輩引路。
2011年8月北京古園
“詩家事業君休問,不獨窮人亦瘦人。”陸游還坦言自己“身緣作詩瘦”。我體瘦,屬猴,端的瘦猴,並非緣於作詩,漸瘦於文場卻是事實。
瘦沒有虧待過我。“文革”時期,斗紅了眼,我被請上噴氣式,一斗就是上下午兩個單元,腚青臉腫,飛而不倒,一直堅持到斗人者嗓門啞了、揍人者拳腳軟了。幹校期間,不論插秧、拉車、脫坯、蓋房、挑大糞、人拉犁、扛120斤麻袋上囤(窄長而質軟的木板一步一搖晃隨時可以被麻袋連人砸癟在地),以及面對對敵鬥爭中的人海戰術、“遭遇戰”,統統幹得利索頂得住。改革開放,遷入新居,有時停電,有時晚歸,七十郎當,獨上高樓,一十七層,不帶喘氣,非功夫也,老來瘦也。我敢於追趕快到站的公共汽車,敢跟小伙子拼骨頭死往車上擠,忘乎所以,左腿髕骨粉碎性骨折。但是,60公斤一貫制我不嫌,挺不起西服打不緊領帶拖不穩革履我不吝,只要運動來了頂得住,地震來了跑得動,瘦不乾癟瘦不猥瑣就成。題目就叫它“五十年評壇人漸瘦”吧!
《五十年評壇人漸瘦》,十萬字,《芳草》分兩期發出。三聯書店總編輯李聽約我談心,認為根據現有的線索,可以淘出很多故事來。見我信心不足,李聽說:“何啟治、李晉西根據牛漢口述寫成的書稿,初稿單薄,後來淘故事,磨呀磨,磨出一本《我仍在苦苦跋涉——牛漢自述》,即將出版。閻綱,淘吧、磨吧!”寫寫停停,又想,惹是生非何苦呢?想打退堂鼓,李昕和振峰女士再加助推,細化修改意見,我深知編輯家的一片苦心,又伏案埋頭了。去年6月,長江岸、東湖畔,《人漸瘦》獲“漢語文學獎”,沒有想到自己竟然獲獎,而且是如此精美的獎項中最高的“大獎”,它給我以鼓舞,我便認真聽取責編的修改意見,不慌不忙地磨,磨到最後仍不滿意,三年多的時間就這樣拖拖拉拉地放過了。
我是編輯,落入評壇,做編輯和寫評論幾乎同步,身在意識重地,歷經文苑大劫,忍看朋輩成新鬼,六十多年,悲欣交集,白駒過隙,日子過得太快了!
我特別服膺太史公的這句話:“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同時琢磨劉海粟的話:“學習司馬遷必須熟讀《報任安書》,我把它不知讀了多少遍,常讀不懈,背誦如流。”
步入老年,趕緊表態,寫了《總有那么一天》的千字文,到時候甭噦嗦,眼睛一閉走人。
回顧文壇60年,自己並不乾淨,我批極左也跟極左跑過,滅神又造神,膠柱於革命的現實主義以致衡文失當,放情讜論但失之粗陋。我一生最大的不幸,就是思無主,盲目緊跟,現在明白了,沒有我輩的奴性作祟,“文革”瘋不起來。
自己的歷史自己負責,時代予我有恩當為社會盡心。“文革”後我常常引用恩格斯給丹爾遜信中的這句話:“沒有哪一次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進步為補償的。”
我喜歡悲劇,但不悲觀,德先生和賽先生在前面給我輩引路。
2011年8月北京古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