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科院士
- 定義:文科學者的榮譽稱謂
- 建議提出者:馬敏
- 提出時間:2017年3月
發展歷史,功能定位,不同觀點,
發展歷史
“文科院士”
2017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範大學黨委書記馬敏建議:儘快設立“文科院士”。馬敏認為,當前中國文科院士制度的缺失是對文科學者的一種制度性歧視,折射出“重理輕文”觀念依然未泯,不利於國家哲學社會科學乃至中華民族文化的繁榮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
2022年3月4日,澎湃新聞以“沈滿洪代表建議增設‘中國社科院院士’,與‘兩院院士’並列”為題,率先報導了全國人大代表、浙江農林大學黨委書記沈滿洪將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提交關於制訂《中華人民共和國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促進法》的議案,並建議將“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與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享受同等待遇。
功能定位
許多已開發國家設立了文科院士,新中國成立初期也設立過。設立文科院士不僅是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保障,也是弘揚中華文化、增強中華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更是增強社會科學工作者積極性和創造性的重要途徑。
鑒於設立文科院士意義重大,且迫在眉睫,受社會各界高度關注,實施過程非常複雜,馬敏建議儘快成立文科院士評定工作委員會,開展具體工作,制定科學合理的評選標準,相關部門要儘快制定文科院士的配套制度和政策。應認真梳理總結文科資深教授和一級教授評定試點高校的各種成功經驗和不足之處,作為設立文科院士的借鑑。
不同觀點
文科院士“應該緩行”
1948年國民黨執政期間,在中央研究院35%的院士是從事文史研究的。這當然是一個比較充足的理由。但需要指出的是,在這35%的院士中,就有一貫反對國民黨的郭沫若。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中央研究院奉行學術獨立的原則,在聘任院士時不受官方控制。因此,即將產生的“文科院士”究竟能不能體現學術獨立,是大家最擔心的問題。
近年來,有關學術腐敗的醜聞層出不窮,非但教授、博導不能避免、就連院士也被牽連。有識之士指出,這與權力過於集中、而且不受限制和監督有關。在這種情況下,有人擔心“文科院士”會成為學術腐敗的“唐僧肉”,是有道理的。因此,在權力不受制約的問題基本解決之前,“文科院士”制度不妨暫緩實行,因為它畢竟是學者的最高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