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效民

智效民

智效民,男,祖籍山西,1946年生於山西太原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智效民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山西太原市
  • 代表作品:《心理的單間》《往事知多少》
  • 身份:中國當代人文學者
  • 性別:男
人物簡介,隨筆創作,相關資料,

人物簡介

1964年高中畢業後因“家庭出身”未能正常升學,遂下鄉插隊。1971年回城後在國小、中學任教,1986年調入山西省社會科學院,主要從事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研究,中國當代人文學者,著有《心理的單間》(1997年長春出版社)、《胡適和他的朋友們》2004年雲南人民出版社)、《往事知多少》(同前)、《八位大學校長》(2006年長江文藝出版社)、《思想操練》(與人合作,2004年廣東人民出版社)。其中《胡適和他的朋友們》被國家圖書館首屆文津獎定為“推薦之書”,《八位大學校長》因為涉及教育改革,頗受輿論關注。
智效民智效民

隨筆創作

如今,在一些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隨筆的學術價值是不被承認的,哪怕學術隨筆也不行。好在山西社科院對科研成果的統計還比較寬泛,還承認隨筆也算科研成果。但也是以專著、論文和研究報告為正宗,隨筆是難以列入所謂“課題”的。原先,智效民在歷史研究所也曾承擔過課題。撰寫那些別人安排的課題,讓他精神上苦不堪言。因為這些課題沒有獨立思考的空間,更談不上自由之精神。而隨筆與課題報告或論文大異其趣。它沒有一定的格式和套路,有話要說,有感而發,敘事、抒情、議論順其自然。然而當今中國各類文字之中,隨筆是最見真功夫的一種,閱歷、思想、學問,個性、性情、文采,都可以見諸隨筆。學術界所推崇的學術論文,是近一個世紀外國引進來的,最近二十年在學院得到特別的強調,是科學主義的產物。而中國古代的被稱之為學術遺產那些經典文字,比如先秦諸子,都可以稱之為隨筆。論文被視為學術正宗,隨筆被擠到學術殿堂的邊緣,本身就是一種學術異化。克服這種異化的局面,需要有一大批既有學識又有膽魄的學者共同努力。
智效民作品智效民作品
智效民是九十年代中後期,逐漸擺脫“課題”的圈套,進入隨筆寫作的。很快,就得到了讀者的歡迎,全國有公共影響的報刊一一向他敞開了大門。比如他寫張奚若的文章在《書屋》發表以後,王元化先生十分欣賞,向上許多學人打聽智效民是誰。直到某次我去上海,他和我聊起來,才知道智效民原來是山西學者。擺脫了“課題”的圈套,也就得到了心靈的自由。
智效民作品智效民作品

相關資料

智效民關注20世紀中國的知識分子。研究知識界的前輩,實際上也是為了反省自身。看到周圍太多不如人意的現象,不免要思考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中國知識分子從哪裡來?又向哪裡走去?環境給我們什麼影響,我們應當怎樣應對環境?我們又能夠發揮什麼作用?應當做什麼樣的人?這些問題,都可以通過研究歷史,研究前輩知識分子的命運,得到現實的啟示。我們經常圍繞這些問題互相切磋,越切磋越感到這個領域可挖掘的題目很多。智效民以較多的精力關注以庚款留學生為主體的中國第一代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他這本《胡適和他的朋友們》,多屬對這些知識分子的鉤沉。應當說,這種鉤沉具有開拓的意義。這些年,國內關注胡適的學者日漸其多,以胡適為主題的傳記也出了多種。智效民獨特的角度,是著眼於胡適周圍其他自由主義知識分子,這些人的名字,比如任鴻雋陳衡哲陶孟和張慰慈朱經農王雲五段錫朋等等,對於一般讀者來說,是陌生的。就是像張奚若,在建國後的新聞報導中有機會露面,但人們也不知道他曾經有過什麼思想主張。  如果說,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後,胡適因為在中國大陸成了批判的對象,所以名字始終沒有在傳媒的視野中消失。而這些自由知識分子的名字,基本上被歷史遺忘了。學校和傳媒引導人們關注的只是左翼知識分子和延安知識分子,誰有什麼活動,誰有什麼作品,甚至誰和魯迅打過筆仗,被魯迅罵過,都可以成為文化史的談資。但胡適以外的自由知識分子,不論他們的言論,還是他們的活動,似乎從來沒有存在過。到了二十世紀快要結束的時候,這種失衡的局面終於開始有了改變。陸鍵東的《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等書,在讀書界颳起一次又一次旋風。謝泳傅國涌筆下的舊人舊事,也頗得讀書人的關注。智效民的隨筆,雖然較為平和,不是那么火爆,但也為校正歷史的天平,增添了一個又一個有力的砝碼。它的分量,絕非無足輕重。所有這些,都會得到歷史的證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