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琴戲原稱揚琴戲,是一種貴州省的傳統戲曲劇種。因以坐堂清唱形式表演,以揚琴伴奏、溫文爾雅而得名,廣泛流行於織金縣等地。溯其淵源,系由彈詞演變而來,從四川傳入。 清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二月,今織金城關新民路“朝門頭楊家”有個叫楊鳳鈞的到四川當武官,先後在督標前營、松中營和維州協任千總、副將等職。在任期間,後娶的汪、張二位姨太均精通揚琴戲,深得其白夫人喜愛,常在府第教其女、媳等演唱,自娛自樂。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六月,楊鳳鈞在維州協副將任上病逝,白、汪、張三位夫人及其子女合家於第二年扶其靈柩回籍。此後,凡逢年過節或遇家族親戚有喜事,三位夫人均率子女媳婦中學會揚琴戲的到庭演唱,以供娛樂。從此,文琴戲在織金有了傳播。到宣統元年(公元1909年)三位夫人先後去世止,14年間她們教出了多數為楊姓、少數其他姓的弟子10多人,傳下了織金民間的第一代文琴戲班子。民國時期,這批人又教出了楊姓子女為多數、其他姓為少數,共10多人的第二代文琴戲班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琴戲
- 原稱:揚琴戲
- 類別:貴州省的傳統戲曲劇種
- 文琴戲角色:生、旦、淨、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