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學概要(修訂本)

文獻學概要(修訂本)

《文獻學概要(修訂本)》是2014年9月17日出版的書籍,作者是杜澤遜。

基本介紹

  • 書名:文獻學概要(修訂本)
  • 作者:杜澤遜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出版時間:2014年9月17日
  • 頁數:436 頁
  • 定價:46 元
  • 開本:大32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01030709
  • 包冊:7
  • 字數:390000
  • 版式:簡體橫排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是大學文科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文獻學課程教材。全書深入淺出地講述文獻學特點與用途,文獻的整理方法等等,既可作教材,亦可作為研究者和愛好者的入門書和工具書。

目錄

王序 1
自序 4
第一章 文獻與文獻學 
一、“文獻”釋義 1
二、文獻學研究的範圍 4
三、為什麼要學習文獻學 5
第二章 文獻的載體 
一、甲骨 11
二、金 12
(一)禮器 12
(二)樂器 12
(三)兵器 13
(四)農器 13
(五)度量衡 13
(六)錢幣 13
(七)符璽 13
(八)日用器 13
三、石 14
(一)碣 14
(二)摩崖 14
(三)碑 15
四、竹木 16
五、帛 20
六、莎草紙 21
七、羊皮紙 22
八、貝葉 23
九、紙 24
(一)造紙術的發明 24
(二)紙質文獻的裝潢形制 25
1卷子 25
2經折裝 27
3蝴蝶裝 27
4包背裝 28
5線裝 29
第三章 文獻的形成與流布 
一、文獻的形成 30
(一)著 30
(二)述 32
(三)編 33
(四)譯 34
1佛典翻譯 34
2學術翻譯 41
3文學翻譯 46
二、文獻的流布 47
(一)講唱 47
(二)鐫刻 52
(三)抄寫 52
(四)印刷 53
(五)攝影 55
第四章 文獻的收藏與散佚 
一、歷代官府藏書及其散佚 56
(一)歷代官府文獻收藏概況 56
(二)歷代文獻的大量散佚 64
1秦始皇焚書 64
2西漢末年戰亂 64
3東漢末年戰亂 64
4西晉末年惠懷之亂 64
5侯景之亂與梁元帝焚書 65
6隋末唐初 65
7安史之亂 65
8黃巢起義 65
9靖康之難 66
10李自成起義 66
11乾隆禁毀 66
12嘉慶宮火 66
13太平天國起義 66
14英法聯軍縱火圓明園 67
15庚子事變 67
17“文化大革命” 68
二、歷代私家藏書之興替 69
(一)周秦私家藏書概況 69
(二)漢魏晉南北朝的私人藏書 70
(三)唐宋私家藏書 71
(四)元明私家藏書 73
(五)清代著名藏書家(上) 79
(六)清代著名藏書家(下) 89
(七)近代著名藏書家 98
第五章 文獻的版本 
一、“版本”釋義 104
二、版本類型 105
(一)寫本 105
1手稿本 106
2清稿本 106
3抄稿本 106
4影鈔本 106
5抄本 106
(二)刻本 107
(三)套印本 107
(四)餖版與拱花印本 107
(五)活字本 108
(六)石印本 109
(七)珂羅版印本 109
(八)批校本、題跋本 110
三、“善本”的界義 110
(一)善本的兩層含義 110
(二)四部要籍之精校精注本 112
四、版本鑑定 114
(一)明確撰寫年代 115
(二)細讀前後序跋 115
(三)驗牌記 116
(四)查避諱 118
(五)考刻工 119
(六)核校閱人時代 125
(七)看字型 126
(八)看版式 127
(九)看紙張 128
(十)看裝潢 129
(十一)查藏印 129
(十二)類比法 129
(十三)查著錄 130
(十四)求旁證 130
(十五)對書影 133
第六章 文獻的校勘 
一、文獻訛誤的類型及校勘的目的 134
(一)文獻錯訛的類型 134
1訛 134
2脫 135
3衍 136
4倒 136
5錯亂 136
(二)校勘的目的 137
二、校勘應具備什麼條件 137
(一)主觀條件 137
(二)廣求異本 138
(三)廣求相關資料 139
(四)精研所校之書 140
三、校書的主要方法 141
(一)對校法 141
(二)他校法 144
(三)本校法 146
(四)綜合考證法 147
四、校勘成果的處理及校勘記的寫法 147
五、校書的態度:多聞闕疑 149
第七章 文獻目錄 
一、“目錄”的產生及其含義 151
二、古籍分類 154
三、目錄的主要內容 160
(一)書名 160
1古書命名的方式 160
(1)以通稱為書名 160
(2)摘取書中一二字為書名 160
(3)以姓名為書名 161
(4)以朝代命名 161
(5)以時間命名 161
(6)以地點命名 162
(7)隱括內容為名 162
2同書異名與異書同名 162
(1)同書異名 162
(2)異書同名 162
(二)篇卷 162
(三)撰人及朝代 163
1關於撰人的朝代 163
2關於撰人 164
(四)版本 164
(五)提要 165
(六)大小序 167
四、目錄的類型 168
(一)公藏目錄 168
(二)私藏目錄 169
(三)史志目錄 170
(四)專科目錄 173
1經學目錄 173
2國小目錄 173
3史部目錄 173
4子部目錄 173
5集部目錄 173
(五)特種目錄 174
1舉要目錄 174
2叢書目錄 174
3知見目錄 174
4經眼目錄 174
5禁毀目錄 174
6版本圖錄 174
7辨偽目錄 174
8其他 174
第八章 文獻的輯佚與辨偽 
一、輯佚 176
(一)古書亡佚之多及其原因 176
(二)前人輯佚的成績 178
(三)輯佚的方法 180
二、辨偽 182
(一)什麼叫“偽書” 182
(二)作偽的動機 183
1傳道 183
2射利 183
3炫名 184
4爭勝 184
5逃禁 185
6避嫌 185
(三)作偽的主要手段 186
1作者假託他人 186
2後人改題著者 186
3割去序跋 186
4偽撰序跋 186
5沿襲舊名而作新書 187
6節采某書更易新名 187
7綴合群書造為新編 187
8變亂舊例以充新編 188
9自著自注 188
10書以篆籀而充古本 188
11以假攙真竄亂舊帙 189
(四)我國辨偽的歷史 189
(五)辨識偽書的方法 203
1從授受源流上辨偽 203
2從被依託的人辨偽 204
3從首先傳出該書的人辨偽 204
4從該書與作者行事的矛盾辨偽 205
5據當世人的揭發辨偽 205
6從文體上辨偽 206
7從文章風格辨偽 207
8從特殊語詞的起源辨偽 207
9從聲韻系統和時代的矛盾辨偽 208
10從因襲上辨偽 209
11從稱引上辨偽 209
12從佚文上辨偽 210
13從史實的先後辨偽 210
14從稱謂上辨偽 211
15從制度上辨偽 211
16從地理沿革上辨偽 212
17從本書與作者的思想觀點矛盾辨偽 213
18從被依託者的學術水平與本書矛盾辨偽 213
19從被依託者的學術專長與本書矛盾辨偽 214
20從學術思想發展史的倒置辨偽 214
(六)偽書的價值 214
1偽書的史料價值 215
2偽書的文學價值 215
3偽書的語言價值 216
4偽書的思想價值 216
5偽書的其他價值 217
附:明刊《福壽全書》辨偽 217
第九章 類書與叢書 
一、類書 220
(一)何謂類書 220
(二)類書的起源 221
(三)類書的功用 222
1查找史料 222
2查找辭藻 224
3校勘、考訂古書 225
4輯佚 225
(四)類書舉要 226
二、叢書 240
(一)什麼叫叢書 240
(二)叢書的起源與功用 240
(三)叢書舉要 242
第十章 地方志與家譜 
一、地方志 266
(一)地方志的產生 266
(二)歷代地方志的數量 268
(三)地方志的種類 270
1總志 270
2省志 270
3府志 272
4州志 272
5廳志 272
6縣誌 272
7鄉鎮志 273
8都邑志 273
9衛所志 273
10邊關志 273
11土司志 273
12鹽井志 273
13專志 274
(四)地方志的用途 274
1政治作用 274
2考察地理沿革的第一手資料 275
3文學創作與研究的資料 275
4歷史資料的淵藪 275
二、家譜 278
(一)家譜的起源與發展 278
(二)家譜的內容 282
1世系 282
2世系錄 282
3譜序 283
4恩榮錄 283
5譜例 283
6像贊 283
7圖 283
8傳志 283
9誦芬錄 283
10懿行錄 283
11宗規家訓 283
12文獻 283
13志 283
14修譜人員 283
15陳設圖 283
16領譜字號 283
(三)家譜的價值和存佚情況 284
1家譜的價值 284
(1)人物傳記資料 284
(2)詩文資料 284
(3)人口學的重要資料 285
(4)移民史資料 285
(5)研究宗族制度的史料 286
2家譜的存佚情況 286
第十一章 總集與別集 
一、總集 288
(一)?288
(二)全集舉要 295
二、別集 301
(一)別集的起源 301
(二)別集的內容 302
(三)別集的文獻價值 306
第十二章 出土文獻概述(上) 
一、甲骨文文獻 309
(一)甲骨文的發現 309
(二)甲骨文的發掘及出土數量 311
1亂掘時期 312
2科學發掘時期 313
(三)甲骨文資料的結集與考釋 315
(四)甲骨文的文獻價值 325
1語言文字價值 325
2殷商史研究價值 325
二、金文文獻 328
(一)金文的出土 328
(二)金文文獻的匯集及考釋 331
(三)金文文獻的學術價值 340
1語言文字資料 340
2釋讀及考訂傳世文獻的佐證 342
3古史資料 344
第十三章 出土文獻概述(下) 
三、簡帛文獻 346
(一)近世出土簡帛文獻概況 346
2戰國楚簡(湖北) 347
3戰國楚簡(湖南) 347
4戰國楚簡(河南) 348
5雲夢秦簡 348
6江陵秦簡 348
7馬王堆漢墓帛書 348
8阜陽漢簡 349
9銀雀山漢簡 350
10江陵漢墓簡牘 351
11武威漢簡 351
12居延漢簡 352
13敦煌漢簡 352
14定州漢簡 353
15大通漢簡 353
16尹灣漢墓簡牘 353
17樓蘭、尼雅漢晉木簡 353
18長沙三國吳簡 354
(二)簡帛文獻的價值 354
1佚籍復出 354
2考校釋讀傳世古籍 355
3歷史資料寶庫 356
4文字學資料 357
5書籍制度史實物 358
四、石刻文獻 359
(一)石刻文獻要籍 359
(二)石刻文獻的價值 363
1史料價值 363
2文學價值 364
3文字學和書法價值 365
4經學和宗教史料 365
五、其他出土文獻 365
(一)盟書 365
(二)璽印 366
(三)磚瓦文字 366
(四)紙質出土文獻 366
第十四章 敦煌文獻概述 
一、敦煌·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經洞 368
(一)敦煌 368
(二)敦煌石窟 369
(三)莫高窟 370
(四)藏經洞 370
二、敦煌石室的發現及文獻的流散 371
(一)敦煌石室的發現 371
(二)藏經洞封閉時間和原因的推測 372
(三)敦煌遺書的流散 375
三、敦煌文獻的目錄 379
四、敦煌文獻的彙編整理與刊行 388
五、敦煌文獻的內容及價值 396
(一)宗教文獻 396
(二)儒家經籍 398
(三)語言資料 400
(四)史籍地誌 402
(五)子部圖書 404
(六)考古與藝術 405
(七)文學作品 406
(八)科技史料 4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