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假說

近現代聖經研究假說之一。基本觀點是:“六經”(即《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約書亞記》)系由若干種原始文獻(即底本)組合而成,它們的作者、成書地點和時間均不相同,編訂過程遠在摩西之後,前後綿延約50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獻假說
  • 外文名:Documentary Hypothesis
自著名學者哲羅姆以來,卡萊斯德、馬丁·路德霍布斯斯賓諾莎等人先後對“五經出自摩西”的觀點表示懷疑和抨擊。1678年,法國天主教牧師理察·西蒙發現五經的不同篇章風格不同,由此推測五經來源於不同材料,是為“文獻假說”的先聲。首創此說者為法國天主教聖經學家阿斯特魯,他於1753年通過對《創世記》的研究提出摩西著書時參考了不同的原始文獻,主要是“埃洛希姆卷”(簡稱E材料)和“亞衛卷“(簡稱J材料)。20年後,德國學者艾希荷恩(J.G Eichhorn)又將此說推及五經,並認為摩西非五經作者。1805—1806年德韋特(Wilhelm Martin Leberecht de Wette,1780—1849)提出五經各書都成於大衛之後,其中《申命記》寫於公元前621年或更早。至此,五經的第三種原始材料D被提出。18世紀末至19世紀中期,五經作者問題研究又出現“殘篇說”、“補充說”和“結晶說”。1822年布律克(F,Bleek)首倡“六經,將五經的底本研究延伸至《約書亞記》。1853年胡輝德(Hermann Hupfeld)將E材料分為E1和E2,其中E1大體相當於後來的P材料,E2相當於E材料。此說又經格拉夫(Karl H.Graf)、古寧(Abraham Kuenen)和威爾豪森等人系統發展論證,成為頗有影響的“J.E.D.P.四底本說”。近幾十年來這方面研討仍在繼續。亦有人不贊成此說,頑強維護摩西對五經的著作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