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護技術

文物保護技術是一門綜合性的專業知識,包括文物製作、保護以及與防治有關的科學技術、材料性能、操作工藝和各種勘察、檢測等。文物在保存過程中,經受著兩種因素的破壞,即:①人為的破壞。如古建築、石窟寺、古墓葬被戰火焚毀、被拆除或維修不當失去原貌;銅鐵器、書畫、竹木漆器、陶瓷等因保護、搬運不當被損壞。②風、雨、雷、電、火、地震、光線、蟲害、黴菌等自然因素對文物造成的破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物保護技術
  • 性質:綜合性專業知識
文物保護,防護技術,修復技術,檢測技術,本科專業,專業概況,培養目標,主幹課程,知識技能,課程設定,相近專業,就業方向,開設院校,

文物保護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
中國文物保護方面的技藝歷史悠久,在唐代(618~907)就有用木楔撥正歪閃古建築梁架的記載,另據黃休復的《益州名畫錄》載,成都曾遷移三堵牆的壁畫,經過 200多年仍完好如初。字畫保護的揭裱技術,到唐代已相當成熟。“漆粘石頭,鰾粘木”更是流傳很久的修復石質文物和木質文物的傳統技藝。以後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高分子材料、物理檢測技術逐漸引進到文物保護工作中來。
歐洲一些國家在18世紀左右,曾使用以牛奶、石灰水混合的可賽因修複壁畫的傳統技藝,流傳至今。

防護技術

文物保護應遵照預防為主,維修為輔的方針。不可移動文物的防潮、防漏、防火、防雷、防震等,主要依靠工程技術來解決,而防蟲害、鳥害等,則主要採用工程技術與化學處理相結合的辦法。
大氣中的粉塵、二氧化硫和含硫化合物等對文物的污染超過國家規定標準時,應解除污染源,在國家標準許可範圍內的,應綠化環境、減輕污染,同時要嚴格控制新添污染源。
可移動文物的防護,應首先注意博物館庫房和陳列室中的防潮、防震、防霉等防護措施,然後再對不同質地的各類文物分別進行防護,如銅鐵器的防鏽,磚石質地文物的防風化,絲綢紙張的防霉、防蠹、防老化等。

修復技術

木構建築物整體歪閃,打牮撥正後,再作加固處理。構件局部殘損應剔補、墩接。大構件糟朽中空的,可用不飽和聚酯樹脂高分子材料灌注加固,糟朽嚴重的按原制更換。
磚石結構古建築,整體歪閃,應先做定點、定期觀測,經加固後穩定的,就不再做地基處理。裂縫可採用加箍和灌漿的方法加固,砌體殘缺可剔補,如無法剔補可局部或全部拆除並按原樣重砌。石窟寺的山體裂隙,採用噴鉚加固或灌漿加固,滲水漏水處要疏導、截流。石雕、石刻等石質文物表面風化套用有機矽類的高分子材料封護。
古建築的修復,應做到能小修的不大修,能局部拆落的不全部拆落,儘量保留原構件,以保留古建築的歷史價值。對於古建築中帶有雕刻的瓦獸件、木雕、磚雕、石雕等藝術構件,要慎重處理,儘量做到不換或少換。對塑像、壁畫、彩畫等附屬藝術品,更不能隨意修補。
可移動文物的修復,可採取傳統技藝與近代技術相結合的方法,如銅器害銹,可用機械取除或用電解還原法取除;竹木漆器的脫水,可用自然乾燥法,或用醇醚聯浸、冰凍升華、高分子材料滲透聚合法;殘毀的書畫多採用傳統的揭裱方法修復;近代書刊可用絲網加固;古代絲網絹帛可用熏蒸法殺菌;脆弱紡織品可用絲網加固或傳統的裝裱方法加固;陶瓷器斷裂用蟲膠或環氧樹脂等高分子材料粘接。
文物修復中採用的新材料、新工藝必須保證不損害文物的歷史價值,包括文物的造型、材質、色澤、強度等,同時還要有可逆性。古建築構件維修時所用的新材料還應遵守只能加強不能代替的原則。

檢測技術

主要用於對文物殘傷痕跡的探測、質地結構化學成分的分析和年代的測定。探傷常用X光、超音波等;質地結構的分析常用電子顯微鏡、金相顯微鏡觀測;文物的化學成分常用光譜、質譜分析;模糊不清、顯示反差甚小的墨跡繪畫等,可採取紅外照相的方法;木材等含碳物質可用碳十四測定年代;陶瓷磚瓦等可用熱釋光測定年代。

本科專業

專業概況

文物保護技術(代碼:060106W)屬於歷史學大類,考古學類。文物保護技術專業是目前我國高等學校中惟一的文物保護技術本科專業,最早由西北大學於1989年創辦。該專業教育的特點是文、理科交叉與理、工科滲透,現代科學技術與人文科學知識相結合。

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能正確掌握文物保護所必需的文史及數理化等學科基礎知識,掌握一般文物學、博物館學、考古學的基本知識;正確掌握文物保護技術的基本理論、一般程式、方法步驟,正確進行實際操作,具備一般文物保護技術的科研能力。能從事文物保護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以及專業管理方面的文、理、工相互交叉的高級綜合性專門人才。

主幹課程

文物保護導論、無機化學及實驗、有機化學及實驗、分析化學及實驗、普通物理學、中國考古學通論、中國古代史、文物學概論、博物館學概論、科技考古學(國家精品課程、陝西省精品課程)、無機質文物保護、有機質文物保護、土遺址保護、文物保 護材料學、文物修復與保護實驗、古建築保護與維修、文物分析技術、文物與環境等。

知識技能

通過學習,將具備了以下幾方面的能力:
1. 掌握數理化等學科的基本知識和歷史、文物考古的一般知識;
2. 掌握文物保護材料套用、文物材質分析和文物保護修復等實際操作技能;
3. 對社會科學、人文科學、自然科學都有一定的了解;
4. 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5. 具有從事歷史文物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較強的口頭表達和文字表達能力。

課程設定

文物保護導論、無機質文物保護、有機質文物保護、土遺址保護概論、文物保護材料學、文物材質分析、文物保護與修復實驗、古建築保護、壁畫保護、館藏文物與環境、田野考古技術、低溫技術與套用、計算機原理及套用、管理信息系統、網路套用基礎、普通物理學、工程力學、高等數學、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中國古代史、中國考古學通論、文物學概論、博物館學概論等。

相近專業

歷史學(060101)、世界歷史(060102*)、考古學(060103)、博物館學(060104)、民族學(060105*)、文物保護技術(060106W)、社會學(030301*)。

就業方向

該專業的畢業生可以到文化、文物、博物、環保、建設、公安、海關、旅遊及科研、高校等部門,從事教育、科研、設計、開發、管理等工作。也可繼續留校深造。

開設院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