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般若碑為國家一級文物,原同著名的清涼寺、二佛洞相伴在山東省汶上縣城西北白石鄉水牛山上。碑高2米,寬0.7米,厚0.15米,碑文為佛經,字型由隸變楷,楷意濃重,渾厚端莊。與汶上漢代衡方碑齊名,是繼衡方碑之後的碑中驕子,珍貴國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殊般若碑
- 碑高:2米
- 寬:0.7米
- 厚:0.15米
文殊般若碑為國家一級文物,原同著名的清涼寺、二佛洞相伴在山東省汶上縣城西北白石鄉水牛山上。碑高2米,寬0.7米,厚0.15米,碑文為佛經,字型由隸變楷,楷意濃重,渾厚端莊。與汶上漢代衡方碑齊名,是繼衡方碑之後的碑中驕子,珍貴國寶。
文殊般若碑為國家一級文物,原同著名的清涼寺、二佛洞相伴在山東省汶上縣城西北白石鄉水牛山上。碑高2米,寬0.7米,厚0.15米,碑文為佛經,字型由隸變楷,楷意...
文殊般若經碑,正書,刻石無年代,以書法風格列入北齊。文殊般若經碑帖,書法不似隋唐以後楷書注重波折,起收筆處不露筆鋒,行筆遲緩,落筆凝重,結體茂密,風潤厚美。...
《北齊文殊般若經碑》石刻在汶上縣城東20公里 的水牛山上。它主要有兩部分組成。原立於水牛山峰端,1973年移至縣文化館。碑高2米,寬0.86米,厚0.14米。上...
文殊碑,全稱《文殊般若經碑》。無刻立年代,孫星衍、朱建新斷為北齊,包世臣斷為西晉,楊振方、趙益甫定為隋,以書法論應歸列北齊。原立於汶上縣白石鄉水牛山上,現...
1978年,香港印行《文殊般若碑帖》,次年於《書譜》上刊載水牛山摩崖石刻及《文殊般若碑》評介,蜚聲海內外。 [1] 詞條圖冊 更多圖冊 ...
山頂有“文殊碑”,又稱“文殊般若碑”。高2米,寬0.68米,厚0.14米,有額。碑文為隸書大字“文殊般若”。碑中間一佛龕,龕內塑佛像三尊。碑身三面刻字,正面...
《雙束碑》,還有號稱“漢碑之祖”的《鹿孝禹碑》、號稱“魏碑第一”《張猛龍碑》和書法名碑《張遷碑》《史晨碑》《禮器碑》《文殊般若碑》等,展示出山東傳統...
名勝古蹟有曇山、唐鄭王於遺址,水牛山摩崖北齊石刻,郭林明代石刻群及郭尚書墓坊,文殊般若碑等。中文名稱 白石鎮 面積 78.37平方千米 [1] 人口 39321人(...
另有國家一級文物“文殊般若碑”被存放在新建的百米碑廊中。自1995年起,寶相寺開始恢復建設,現已建成大雄寶殿、觀音殿、文殊殿、天王殿、供奉殿、山門、鐘樓、...
刻彌勒造像、北齊文殊般若碑和水牛山摩崖斗字刻石等大量佛教遺存資料記載,寶相寺原名昭空寺,初建應在南北朝時期,已有一千五百餘年的歷史,在北宋時期是著名的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