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中國書典”系列數十冊的書典,將向你展示美不勝收的景色。親愛的讀者朋友,暢遊在“文明中國”的書海中,你會感到喜悅和自豪,會發出讚嘆和微笑。 讓我們一同——為文明喝彩,為中國加油! 這本《錦繡中國》(作者楊洲、張棟)是其中一冊。 《錦繡中國》分為河清海晏;山形地貌等數章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文明中國書典:錦繡中國
- 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 頁數:280頁
- 開本:32
- 品牌:山西教育出版社
- 作者:楊洲 張棟
- 出版日期:2012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4049726, 7544049728
內容簡介
五千年的華夏精神,像一片群星璀璨的夜空,平靜安詳。
為了將對民族崛起的信心和文明傳承的信念傳遞給你——親愛的讀者朋友,打開這套“文明中國書典”吧,她是中華文明濃墨重彩的畫卷,在那裡,有錦繡河山、燦爛文化,有禮儀之邦、道德家園,有偉大曆程、盛世美景……
這本《錦繡中國》(作者楊洲、張棟)是其中一冊。
圖書目錄
一、長江——萬里長江滾滾東流
二、黃河——大河上下文明流淌.
三、黑龍江——中俄界河源遠流長
四、珠江——祖國南門變革前沿
五、渤海——滄海茫茫仙山渺渺
六、黃海——海防前哨兵家必爭
七、東海——萬里長江匯流於此
八、南海——航運要衝豐饒漁場
第二章 山形地貌
一、喜馬拉雅山脈——冰雪世界全球之巔
二、崑崙山脈——神話崑崙萬水之源
三、秦嶺山脈——華夏龍脈南北界線
四、長白山脈——滿族聖地雄踞關東
五、黃土高原——黃土高坡民風淳樸
六、塔克拉瑪乾沙漠——死亡之海浩瀚廣袤
七、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最後秘境氣象萬千
八、雅丹地貌——神秘所在世界奇觀
第三章 湖秀園雅
一、青海湖——高原濕地地球之肺
二、洞庭湖——洞庭浩淼一碧萬頃
三、杭州西湖——水光瀲灩山色空濛
四、千島湖——千島縹緲水清如鏡
五、日月潭——昭昭日月清清碧潭
六、頤和園——皇家御苑造化天然
七、承德避暑山莊——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八、蘇州園林——移步換景匠心獨具
第四章 名山奇蜂
一、泰山——岳宗泰岱禪主雲亭
二、華山——西嶽倚天華山論劍
三、衡山——中華壽岳洞天福地
四、恆山——絕塞天險懸空奇觀
五、嵩山——萬山之祖武林至尊
六、黃山——奇松雲海山水爭輝
七、雁盪山——海上名山秋雁歸來
八、峨眉山——金頂祥光幽谷靈猴
第五章 自然勝景
一、九寨溝——童話世界九寨妖嬈
二、武陵源——三千峰林八百秀水
三、西雙版納——北回歸線唯一綠洲
四、四川若爾蓋濕地——美麗濕地地球之腎
五、桂林山水——煙雨桂林山水入畫
六、呼倫貝爾大草原——風吹草低牧歌悠揚
七、廈門鼓浪嶼——海上花園鼓浪洞天
八、蜀南竹海——茂林修竹翠甲天下
第六章 人文遺產
一、萬里長城——巍峨險峻巨龍飛騰
二、秦始皇兵馬俑——帝國已歿兵俑仍存
三、敦煌莫高窟——東方盧浮千年一夢
四、曲阜孔廟孔林孔府——孔丘故里儒家遺風
五、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人類遠祖繁衍生息
六、拉薩布達拉宮——世界屋脊明珠耀眼
七、河南安陽殷墟——甲骨浩瀚青銅雄渾
八、北京故宮——紫禁之巔宮廷滄桑
第七章 泉瀑洞閣
一、趵突泉——趵突騰空雲霧潤蒸
二、虎跑泉——虎跑夢泉泉水清冽
三、黃果樹大瀑布——一溪懸搗萬練飛空
四、壺口瀑布——巨壺沸騰氣吞山河
五、織金洞——天下奇洞岩溶瑰寶
六、芙蓉洞——視覺寶藏溶洞之王
七、黃鶴樓——白雲黃鶴千載悠悠
八、滕王閣——峻閣崇偉風華依舊
第八章 古鎮民居
一、麗江古城——高原姑蘇把酒言歡
二、平遙古城——晉商文化濃郁厚重
三、湘西風凰古城——湘西明珠鳳凰傳奇
四、江蘇周莊——小橋流水垂柳斜陽
五、山西喬家大院——大院訴說晉商神話
六、北京四合院——院落見證家族興衰
七、福建土樓——東方城堡建築奇葩
八、傣家竹樓——迷濛淡雅傣家風情
文摘
黃河流經9個省區,在中國北方蜿蜒流動。從高空俯瞰,它恰似一個巨大的“幾”字,隱隱就是我們民族那獨一無二的圖騰——龍。它從青藏高原越過青、甘兩省的崇山峻岭;橫跨寧夏、內蒙古的河套平原;奔騰於晉、陝之間的高山深谷之中;破“龍門”而出,在西嶽華山腳下掉頭東去,橫穿華北平原,急奔渤海之濱。
支流
黃河主要支流有白河、黑河、湟水、祖厲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無定河、汾河、渭河、洛河、沁河、大汶河等。其中渭河為黃河的最大支流。
古文化遺址遍布
黃河是一條相對年輕的河流。在距今115萬年前,流域內還只有一些互不連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獨立的內陸水系。此後,隨著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蝕、奪襲,各湖盆間逐漸連通,構成黃河水系的雛形。到距今10萬至1萬年,黃河才逐步演變成為從河源到人海口上下貫通的大河。
遠古時期,黃河中下游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適宜於原始人類生存。黃土高原和黃河沖積平原,土質疏鬆,易於墾殖,適於原始農牧業的發展。黃土的特性,利於先民們挖洞聚居。特殊的自然地理環境,為我國古代文明的發育提供了較好的條件。早在110萬年前,“藍田人”就在黃河流域生活。還有“大荔人”“丁村人”“河套人”等也在流域內生息繁衍。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等大量古文化遺址遍布大河上下。五代至北宋的200年間,中國經濟重心進一步轉往東南;北部契丹、女真等半牧半農民族的興起與南下,又使中原地區戰事紛紛;再加上運河淤廢,海運興起,黃河泛濫,自1127年宋室南渡後,至元;明、清三代,沿黃地區運業輝煌不再。
黃河泛濫與治理
黃河是一條災害性的河流。它的災害主要是水災。黃河水災之所以特別嚴重,不但是因為黃河流域的夏季暴雨,更重要的還是由於黃河下游的泥沙淤積。黃河的含沙量在世界各國的河流中占第一位。
黃河下遊河道遷徙變化的劇烈程度,在世界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在距今2500~!間,黃河決口泛濫1500多次,平均每三年發生兩次決口,大的改道26次,其影響範圍北到天津,南到淮河。可以說.整個華北平原到處都可以找到黃河改道的遺蹟。黃河泛濫與改道頻繁,給下遊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許多古代繁華都市都被掩埋在黃土之下。
新中國成立後,在總結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治黃工作由分區治理走向了全河統一治理。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後,針對50#.代規劃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黃河水利委員會遵照國務院要求,會同流域內有關省、自治區,對治理開發做了大量的修訂工作,於1988年完成《黃河治理開發規劃報告》,初步擬定:保證下游防洪安全仍然是治黃的首要任務;防洪減淤,要採取多種措施,進行綜合治理,在黃河中上遊河段修建小浪底、磧口、龍門大型水庫,配合三門峽水庫聯合運用,調水調沙,在100年內外保持下遊河道的穩定和安全。
歷史價值:華夏文明的發祥地
奔騰萬里的黃河以她那博大的胸懷,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生靈,創造出一段段歷史的輝煌。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黃河被譽為中華民族的搖籃,華夏文明的發祥地。特別是19世紀末甲骨文的發現和20世紀上半葉安陽殷墟的累累發掘成果,為傳說中的殷王朝找到了存在的證據,黃河文化的地位被不容置疑地確定下來。 從黃帝開始,直至北宋的5000餘年間,沿黃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一直走在中華民族的前列,華夏文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一直在沿黃地區。
黃河鯉魚
黃河鯉魚同淞江鱸魚、興凱湖大白魚(翹嘴紅鮐)、松花江鱖魚(鰲花)一起被譽為我國四大名魚。黃河鯉魚,自古就有“豈其食魚,必河之鯉”“洛鯉伊魴,貴如牛羊”之說,向為食之上品。黃河鯉魚以其肉質細嫩鮮美,金鱗赤尾、體型梭長的優美形態,馳名中外,是我國的寶貴魚類資源。
黃河三峽
黃河三峽,因甘肅永靖境內黃河之上的炳靈峽、劉家峽、鹽鍋峽而得名。在流經永靖縣境內107千米的黃河主道上,大自然奇蹟般地造化出了三大峽谷無比秀麗的山水風景。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座大壩在黃河上巍然而起,炳靈湖、太極湖、毛公湖三大人工湖泊浩蕩高峽之間,更勾勒出風情萬千的絢麗畫卷。
黃河鐵牛
黃河鐵牛(開元鐵牛)亦稱唐代鐵牛,位於山西省永濟市城西15千米、蒲州城西的黃河古道兩岸,各四尊。鑄於唐開元十三年(725年),為穩固蒲津浮橋,維繫秦晉交通而鑄。元末橋毀,久置不用,故習稱“鎮河鐵牛”。因黃河變遷,逐漸為泥沙埋沒。
1988年,永濟縣博物館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一年多的查訪勘探,於次年8月發現並出土了唐開元鐵牛、鐵人,引起各界人士關注。P7-9
序言
五千年的華夏精神,像一片群星璀璨的夜空,平靜安詳。
我們的祖國,走過千年倥傯輝煌,歷經百年屈辱陣痛,穿越共和國六十年滄桑巨變、三十載改革創新,抵達今天,走向明天。幾多風霜雪雨,幾多歌哭笑淚,從來不曾倒下,永遠巍然屹立。——我們的祖國,何其壯哉!何其偉哉!
每一回首,都有不盡的留連;每一展望,都有無數的憧憬。
於是,就有了這套《文明中國書典》。
過去的祖國,龍章風姿。四大發明書寫精彩,聖賢偉人燦若星辰,文化典籍浩如煙海,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中華文化的博大和包容,綿長和柔韌,雕刻了自己獨特的面孔和姿態——那些動人的傳說,那些深邃的內涵,如何探尋,如何捕捉?
今天的祖國,萬象更新。時代的列車高速前進,窗外的風景倏忽而過。太多的信息和熱點在唇語問交匯,太多的觀念和價值在頭腦中碰撞,太多的期待和希望在閃亮的眼眸中進射——那些日新月異的知識,那些溫文爾雅的情懷, 如何知曉,如何擁有?
未來的神州,將走向哪裡,這又是一個誘人的謎題。——那些遠方的故事,那些未來的風流,那些人類的願景,如何前瞻,如何預知?
親愛的朋友,所有的答案,也許,都可以在這套書中尋覓呢!如果你願意,請將其緩緩展開。
相信那一刻,五千年中華文明的藍色火苗,會在你的心頭悄然點燃。
為了這條長河,為了這片星空,為了將對民族崛起的信心和文明傳承的信念傳遞給你——親愛的讀者朋友,打開這套百科全書式的圖書吧,她是中華文明濃墨重彩的畫卷,在那裡,有錦繡河山、燦爛文化,有禮儀之邦、道德家園,有偉大曆程、盛世美景……28冊的書典,將向你展示美不勝收的景色。親愛的讀者朋友,暢遊在“文明中國”的書海中,你會感到喜悅和自豪,會發出讚嘆和微笑。
讓我們一同——為文明喝彩,為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