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市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2019-2021)

《文昌市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2019-2021)》是文昌市人民政府於2018年11月6日印發的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昌市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2019-2021)
  • 頒布時間:2018年11月6日
  • 發布單位:文昌市人民政府
印發通知,規劃全文,

印發通知

文昌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文昌市2019-2021年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的通知
文府〔2018〕196號
各鎮人民政府,各農場,市政府直屬相關單位,企事業各有關單位:
《文昌市2019-2021年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已經十五屆市政府第40次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文昌市人民政府
2018年11月6日
(此件主動公開)

規劃全文

文昌市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2019-2021)
根據國家農發辦《關於編制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國農辦〔2018〕1號)和海南省農發辦《轉發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關於編制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2019-2021)的通知》(瓊農辦〔2018〕24號)的要求,為有效發揮農業綜合開發對農業產業化的支持、推動作用,實現精準開發、規模開發,扶持區域優勢特色農業產業做大做強,參照相關產業劃分標準及優勢特色產業參考指標,根據文昌市現有農業發展現狀,確定了3個優勢特色產業,分別是文昌雞產業、椰子及深加工產業、水產養殖及育苗產業。具體規劃如下。
一、原規劃實施情況
(一)主要做法
1.高度重視,營造氛圍,確保優勢特色產業發展。實施好產業化經營項目,扶持發展重點龍頭企業是引導農民走向市場,規模種養,提高綜合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的需要;是推進農業實現現代化,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的需要;也是促進城鄉統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和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積極與相關龍頭企業交流溝通,及時掌握相關行業發展動態,了解企業需求,積極做好服務,為產業項目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把握方向,圍繞主業,實施好產業化經營項目。在實施產業化經營項目上,始終遵循最佳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等原則,圍繞已初步形成的農業“三條龍”做文章。一是圍繞椰子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做文章,積極發展深加工項目,補齊產業發展短板。二是圍繞以育苗及養殖為主的水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做文章。積極打造品牌及龍頭企業,近年來,海南旭日升實業有限公司等企業不斷提升特色水產品經營水平,日益成為海南水產品牌企業標桿之一。三是圍繞文昌雞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做文章。以海南傳味文昌雞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龍頭,積極打造文昌雞品牌,拓寬市場範圍。
3.培育和扶持企業健康持續發展。農業產業特別是民營企業市場競爭激烈、風險大,往往又缺少資金。“擔保難”成為制約民營企業籌集資金的一大障礙。為了扶持區域內相關企業健康發展,2016年立項由海南旭日升實業有限公司實施的產業化財政補助項目——文昌市年產1145噸羅非魚標準化健康養殖示範基地擴建項目,總投資710.1萬元,其中財政投資350萬元,項目通過擴建養殖規模,較大幅度提高了生產加工能力、帶動了農民增收。2017年,立項由海南傳味文昌雞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實施的年產40萬隻文昌雞肉質改良養殖場新建項目,總投資874.2萬元,其中財政投資420萬元,對於推動產業健康良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2016年以來,市農發辦主動上門聯繫企業,運用貸款貼息政策,定向支持中小企業發展。2017年共完成春光、綠果島、清泉等7家企業共593.8萬元貸款貼息工作,通過有效的金融扶持政策和措施,真正發展壯大了一批技術含量高、規模體量大、產業前景好、產品質量優、稅收貢獻大、具有很強競爭力的龍頭企業。
4.突出重點,圍繞主體,突出區域優勢和公司+農戶經營聯合體“兩個”優先。實現好、保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的利益,競爭優選龍頭企業是基礎,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是關鍵。我市農業綜合開發在項目和龍頭企業選擇上主要突出“兩個優先”,一是立足文昌的區域優勢,找準扶持方向,突出優先選擇農民能廣泛參與並受益的項目;二是圍繞椰子、文昌雞等優勢產業,找準扶持企業,突出優先選擇與廣大農民建立科學合理利益聯結機制的企業。海南傳味文昌雞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公司+貧困戶聯合體”扶貧模式,一共幫扶文昌抱羅、錦山、公坡、馮坡、昌灑、翁田6個鄉鎮161戶貧困戶順利脫貧,惠及貧困人口750人。其中,有勞動能力和養殖場地的貧困戶,戶均年收益可達6萬元以上;入股分紅模式幫扶貧困戶,戶均收益8294元,真正實現了“帶動一戶脫貧一戶”,被海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扶貧龍頭企業。
5.對照條件,把關選優,實施好產業化經營項目。我市在扶持發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上始終對照國家及省農發辦相關立項條件,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把好關。一是把好國家產業政策關;二是把好帶動農民致富關;三是把好資源優勢關;四是把好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關;五是把好自籌資金到位關;六是把好預期效益實現關。
6.健全項目管理機制,監管力度逐步加大。進一步完善規範項目篩選程式,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優中選優。對項目主體單位及時進行業務培訓,使產業化經營項目主體單位管理人員,能夠及時了解和掌握農業綜合開發政策,做好項目實施的執行者,嚴格執行報賬制,按要求規範財務管理。同時,進一步強化項目驗收環節。嚴格按照審批後的項目實施方案,對照項目單位提供的相關資料以及項目竣工現場嚴格開展竣工驗收。
(二)主要成效
1.扶大做強了龍頭企業,提升了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近年來,傳味、旭日升等龍頭企業在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經營項目的扶持下得以發展壯大。以傳味公司為例,在短短几年時間裡,與之合作的農戶從最初的4戶,發展到如今300多戶,並與農戶共同建有文昌雞養殖場100餘個,不僅做大了企業、打出了傳味文昌雞的品牌,也鼓足了農戶的腰包。
2.提升了產品檔次,推動了產業鏈式發展。近年來隨著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的不斷扶持,企業的品牌得以不斷創新。海南年產40萬隻文昌雞肉質改良養殖場新建項目以及文昌市年產1145噸羅非魚標準化健康養殖示範基地改建兩個重點產業化經營項目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企業與養殖基地的發展壯大,提升了產業鏈的有效價值。
3.注重了項目科技含量,提高了資源深度利用。積極扶持企業示範生產經營,通過示範效應提高農民的生產技能和科學種養水平,使農民逐步掌握了一些養殖新技術,成為知識型農民。
4.形成了聯結機制,放大了農業開發效益。近年來,承建項目實施的企業基本能夠按農業綜合開發的總體要求謀劃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新路子,盡最大努力與基地農戶建立比較緊密的關係。海南傳味文昌雞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通過組織訂單生產,帶動了周邊農戶養殖,特別是為貧困養殖農戶增收作出了突出貢獻。
5.推進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建設,提高了農民組織化程度。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過程中,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通過貸款貼息,在改善資金壓力的同時,提升了管理水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明顯提高。部分文昌雞合作社還實行重大疫情內部統籌保障制度,利用中草藥對雞群進行保健防疫,有效地解除養殖大戶的後顧之憂。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企業抗風險能力較弱,易受市場波動影響。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市的農業龍頭企業和合作社已經占據了一定的市場,但在新經濟常態下,飼料、土地、人工等成本不斷上漲,行業發展下行壓力較大。文昌雞、水產養殖等產業受市場整體的影響,產品價格長期不穩定,導致生產規模和質量未能實現明顯提升,帶動農戶作用不明顯。即使是傳味等龍頭企業面對颱風等自然災害天氣或是市場的巨大波動依然受損嚴重。融資難、用地難依然是困擾制約扶持農業產業化項目發展的一大難題。產業扶持項目資金管理嚴格、條件要求較高,部分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很難獲得穩定性投入。
2.企業自身薄弱,輻射帶動不足。我省農業產業發展整體落後,導致我市農業龍頭企業自身積累較弱,制約了企業的自身發展,大部分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關係是鬆散型或買斷關係,沒有形成真正的經濟利益共同體。通過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的企業較少,經營管理人才缺乏。部分企業對市場的預測不足,缺乏現代行銷意識和手段,銷售網路不健全,產品銷售渠道單一,缺乏市場開拓意識。另外,三大產業中除幾家龍頭企業外,有實力、有競爭力的企業不多,雖能同農戶之間形成相對穩定的產品供求關係,但企業帶動能力不強,直接制約了全市農業產業經營的總體水平。
3.科技支撐不足。近年來,我市三大優勢農業特色產業項目發展迅速,有效地提高了從事相關產業的民眾的收入。然而隨著環境的惡化,病害頻發,給種養殖戶造成極大損失。由於我市科技發展相對落後,在行業經營過程中,缺乏防病治病和處理突發病害的技術。以水產養殖為例,主要表現在海產品加工技術滯後,加工廠僅有冷凍和切片加工,缺少深加工技術,不利於產業的長遠發展。
4.環境問題日益凸顯。隨著文昌雞以及水產養殖規模的不斷擴大,養殖品種、生產方式的傳統單一化,加上人工養殖過程中投餌量的增加,養殖業自身污染日益加重,導致海域環境質量日趨下降,已直接威脅到養殖業的健康發展。
(四)改進措施
1.更新觀念,堅定不移地用產業化的思路指導農業和農村工作。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不僅可以促進農業結構的調整和最佳化,而且有利於壯大農業經營主體實力,為農業經營主體進入市場競爭創造條件,還可以促進農業科技的套用和發展,提高農業整體素質,加快小康建設步伐。在市場經濟體制下,政府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的作用就是調控、服務和引導。體現到工作中就是通過政策的制定,引導農民以市場為導向,大膽進行農業結構調整。轉變政府職能就是要:一是轉變急功近利和短期行為,樹立長遠目標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把整個社會發展大計和農業產業化有機地結合起來。二是轉變因循守舊、按部就班的思想觀念,樹立一切為了發展,爭先創新的思想意識,把發動社會力量,利用社會資金髮展農業產業化與扶持、引導、協調服務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
2.著力扶持規範化建設。目前我市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數量不少,但規範化運作的不多。一是要抓住關鍵環節,重點支持管理較規範、基礎和前景較好、帶動力和影響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二是要加大技術、人才、網路市場、質量認證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引導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與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協作關係,成為他們的產學研究基地,為合作社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提供市場信息,輸送財務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三是要鼓勵各類人才參與興辦合作社,支持大學生特別是農技、市場行銷等專業的學生到合作社來,同時加強制度建設、民主理財、行銷管理等方面的培訓,促進合作社成員科學技術與管理水平的提高。
3.加強部門溝通協作,合力推進項目實施執行。及時與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強溝通交流,全面了解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情況,及時協調解決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同時,加強農發辦與稅務、工商、國土等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通過密切配合、合力扶持,共同促進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建設與發展。
4.統籌資金使用,提升項目建設效率。按照整合使用、集中開發、連片推進、整體打造、提高效益的思路,統籌安排農業綜合開發等相關項目資金,將其納入資金整合使用,緩解農業綜合開發建設資金不足和部分農業項目交叉建設等問題,提高涉農資金的整體投資效益,形成全市農業綜合開發的示範性園區。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根據黨的十九大和省第七次黨代會、省委七屆歷次全會精神,以及《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關於編制<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2019-2021年>的通知》國農辦〔2018〕1號)和《海南省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轉發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關於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規劃(2019-2021年)的通知》(瓊農辦〔2018〕24號)等相關通知要求,確定我市優勢特色產業規劃指導思想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關於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決策部署,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堅持以推進優勢主導產業發展為主線,以推進農業現代化為目標,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積極扶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打造農業優勢特色產業帶,促進農民增收;進一步轉變觀念,突出問題導向,強化改革創新,加強研究探索,找準定位,找到突破,推動農發工作再上新台階。
(二)基本原則
1.突出開發重點
在項目安排上,重點扶持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在產業選擇上,重點突出優勢主導產業和特色新興產業。
2.突出優勢農產品產業帶建設
以文昌雞、椰子及深加工、水產養殖與育苗等優勢農產品的產業化為主線,統籌各類項目和資金,加大對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發展優勢農產品原料生產基地和加工基地的扶持力度,探索完善產業化經營機制,培育有市場競爭力的優勢產業,促進優勢農產品產業帶的形成。
3.突出規模開發
在農業產業化經營項目發展過程中,要對具有明顯競爭優勢和增長潛力的種植養殖基地、農產品加工項目進行集中扶持、連續扶持,與土地治理項目緊密結合,培植新的經濟成長點。
4.突出科技開發
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努力建設一批科技含量高、示範帶動作用強的項目。大力發展農業循環經濟,努力形成節約型的經濟成長方式。多措並舉,集中打造農業現代化的先行區、示範區,充分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以點帶面加快現代農業發展。
5.突出與總體規劃結合
規劃要緊緊圍繞全市產業規劃,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當地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找準優勢特色產業中的關鍵環節和薄弱環節,通過重點扶持、連續扶持,打造資源比較優勢大、產業鏈條延伸長、市場發展前景好、示範帶動作用強的區域農業優勢特色產業集群。
6.突出因地制宜,實事求是
一切從本地資源條件出發,從農民要求出發,從市場需求出發,講實效、重實績。在產業開發上,適宜什麼就乾什麼;在生產條件上,缺什麼就補什麼;在技術方案上,哪個技術先進、經濟實用、便於管理就採用哪個,不搞形象工程。
7.突出綜合效益
既要努力提高主要農產品的綜合生產能力,又要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支持發展優勢農產品,增加農民收入;既要努力改善生產條件,又要加強環境保護,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既要努力提高生產力水平,又要推進農業增長方式、經營方式轉變,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8.突出生態優先、可持續發展原則
貫徹經濟、生態、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堅持把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杜絕“竭澤而漁”的短視行為。建設生態循環農業,必須堅持生態優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
(三)總體目標
到2021年,在規劃覆蓋範圍內,通過產業化項目重點扶持、標準化生產以及貸款貼息等形式,逐步補齊特色產業農產品深加工和冷鏈物流兩塊短板,重點打造一批具有文昌特色的優勢農產品基地和產業帶,做強一批產業化龍頭企業和農產品品牌,培育壯大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優勢農產品全產業鏈基本完善,農業產業化集群不斷壯大;全市農業優勢特色產業水平和農業綜合開發支持農業產業發展財政資金使用效果顯著提升,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積極貢獻。
三、產業區域布局與發展重點
(一)椰子種植及加工產業
1.發展現狀
文昌是著名的“椰子之鄉”,椰子是文昌市最具優勢的傳統支柱產業,也是文昌的主要經濟支柱之一,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椰子及其加工品擁有廣闊的國內、外市場。農業部《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2013-2020)》《2018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將海南椰子列為重點發展的特色果品。隨著海南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國際旅遊島開發程度的加大、文昌航天基地的建成和“文昌椰子”獲批農產品地理標誌產品等,椰子價格將不斷提升,其附加值也將逐漸增加。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發展椰子產業,提高椰子的綜合生產能力,對促進農業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具有重要戰略意義,也符合新時期下對熱帶農業“提質增效”的要求。
(1)種植現狀
2017年3月份,市委、市政府啟動實施“椰林工程大行動”,截止2018年3月,全市已累計完成新種植椰子3.3萬畝。目前全市椰子種植面積26萬畝,年產椰果1.3億個,椰子果效益10億元。椰子種植品種主要以本地高種為主,占種植面積的90%以上,其它如文椰2號、文椰3號、文椰4號和香水椰等品種約占5%。椰子種植主要分布於東郊、龍樓、文教、會文、文城、清瀾、邁號和重興等濱海地帶,尤以東郊鎮種植面積最大,東郊全鎮範圍內共有6.8萬畝200萬株椰子樹,其中東郊椰林就有50多萬株。
(2)加工現狀
近年來,文昌的椰子產業從種植、綜合利用(深加工)到銷售基本形成了一個產業鏈。椰子加工主要產品有:糖果、椰子汁、活性炭等,湧現出一批椰子加工龍頭企業。如:文昌春光食品有限公司、海南文昌綠果島食品有限公司、海南文昌清泉食品有限公司、海南文昌島之寶食品有限公司等,帶動了椰子產業的發展。特別是海南春光食品有限公司,已研發了糖果、固體飲料等九個系列近百餘品種,出口遠銷英美等28個國家和地區。
文昌市擁有椰子加工企業(含家庭作坊)200家,從業人數萬餘人,加工椰子果1.5億個,椰子加工產品有:①加工食品系列,產品主要有椰子系列糖果、椰奶粉、椰子汁、椰子片、椰青等系列產品;②工藝品系列,主要是小作坊生產,產品有椰雕、椰衣栽培基質、椰墊、門墊、花籃等;③深加工系列,如食用椰子油、椰殼活性碳等,總計30多種品類200多種產品。2017年產值達18億元,成為了文昌農業發展的特色優勢產業。
2.特色與優勢
(1)地理優勢
文昌位於海南島東北部,地處東經108°21′至111°03′,北緯19°20′至20°10′之間,東、南、北三面臨海,西面與海口市美蘭區和瓊山區相鄰,西南面與定安縣和瓊海市接壤。
文昌市屬熱帶北緣沿海地帶,具有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特點,屬熱帶季風島嶼型氣候。光、水、濕、熱條件優越,全年無霜凍,四季分明。年平均溫度23.9℃,多年在23.4~24.4℃之間,年最低氣溫0.3~6.6℃,出現在1月份。年平均>10℃積溫為8474.3℃。年平均日照1953.8小時。夏日日照最長是13.19小時,冬日日照僅10.57小時。年太陽輻射總能量為108.8~115.0千卡/平方厘米。雨量豐富,常年降雨量1721.6毫米,平均1529.8~1948.6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在5~11月份間的汛期,雨量占全年的80%,對於發展熱帶農業生產條件十分有利。
從文昌地區的溫度、濕度、雨量、和日照等氣候資源與椰子所需的溫度、濕度、雨量、和日照等氣候條件相比較,文昌地區氣候值中除了年均溫度和年日照時數稍微偏低外,相對濕度和年降雨量都處於椰子生長所需的適宜值範圍當中,說明文昌具有發展椰子產業優越的氣候條件,是我國適宜種植椰子的主要區域之一。
(2)市場優勢
椰子在我國雲南、廣東、廣西、台灣和海南都能正常生長,但只有海南具備大規模商業化種植的條件。海南的椰子產量約占全國產量的90%以上。
文昌作為海南省椰子主產區和椰子栽培最適宜區,是我國椰果原料的主要產地之一。從最近幾年的情況看,隨著海南自貿區的建設、海南國際旅遊島開放力度的增加以及文昌衛星發射基地建成,將吸引更多國內外遊客來海南旅遊,為椰子產業發展創造新的機遇。海南在國內外客源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國內外遊客接待量迅速提升,2017年海南接待遊客總人數已達6016.14萬人次。旅遊業的發展必將促進旅遊商品的生產和銷售。
目前椰子鮮果市場明顯供不應求,2017年海南島椰子年產量不到3億個,從我國每年進口的椰子果、椰子製品和加工椰子產品需要的椰子果來看,折合成椰子果達28億個以上。椰子在文昌具有悠久歷史和文化的傳統,與黎錦一樣,都是海南獨有的特色旅遊商品,加上椰子系列產品的不斷研究與開發,旅遊業的不斷發展,椰子嫩果的日益走銷,使椰子市場得到進一步開拓,勢必促使椰子果的市場需求逐年增加。文昌作為我國椰子主產區和椰子栽培最適宜區,為文昌椰子生產帶來了廣闊的市場前景,文昌椰子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文昌椰子鮮果也不會由於市場因素出現滯銷的情況。
(3)效益優勢
椰子生長周期長,管理成本低,投入少,效益高,對土地要求不嚴格。在文昌大部分濱海松沙土的貧瘠土地上,由於土壤滲漏性大、肥力極低、保水性差,很難種植其它的經濟作物,或種植其它經濟作物其管理成本高、產量低、效益差,而濱海松沙土卻適合椰子的生長,種植椰子可以獲得一定的收成。
以矮種椰子計算,667m220株,4年掛果,平均產量為100個/株,地頭價3-5元/個,每667m2經濟效益可達6000元,且最近幾年低頭價逐漸攀升,流通收益更大,旅遊銷售價一般是8-12元/個,二次產值為8000-12000萬元。隨著種植面積的增大,經濟效益顯著。
椰子加工企業收購一個本地椰子果成本約為3元,椰子水可以製成椰果和液態肥,附加值約5元;椰子肉製成椰漿、椰汁和椰蓉,附加值約16元;椰殼製成30個椰扣和椰殼活性炭,附加值約20元;椰棕製成床墊,椰糠製成肥料,附加值約4元。經估算,椰子殼6噸可生產活性炭1噸,平均1個椰子殼從收購的0.14元到活性炭成品0.4元,產品價值增長186%。
此外,優良的椰子品種、先進的栽培管理技術和科學的種植方法的示範推廣,將對提高提升椰子產業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3.重點任務
從強化椰子種植及加工產業發展的關鍵薄弱環節入手,確定3個重點任務。
(1)扶持推進椰子規模化種植工程
引導大企業、大公司帶頭種植椰子樹,大力推廣高產、早產和雜交新品種,如“文椰3號”“文椰4號”,擴大沿海及內陸宜種椰子地區椰子的種植面積,對現有的低產椰園進行適當改造,加強椰子病蟲害的防治和技術推廣,加強椰園田間管理,提高椰子單產。利用除基本農田、耕地外的各種類型的撂荒地大面積種植椰子。目前文昌市除基本農田、耕地外可利用各種類型的撂荒地約有10萬畝,要通過發動引導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等組織大力推廣“文椰3號”“文椰4號”等新品種種植,扶持建設規模化新品種示範園,引導示範農戶擴大種植“金椰”等新品種規模,培育一批農民椰子專業種植大戶,力爭在2021年前新增3萬畝椰子種植面積。
(2)扶持優質椰子種苗培育、推廣工作
文昌大部分種植椰子的品種都不一致,據調查,文昌市目前有種植高種、紅矮、黃矮、香水、文椰2號,文椰3號,文椰4號等多個品種。
本地高種椰子抗風、抗旱、抗寒、耐鹽鹼能力強,但椰子從種植到結果生產周期較長,椰子果產量較低,綜合經濟效益不高,且種苗質量差,老化嚴重。
近幾年市場上逐漸開始推廣矮種文椰系列水果型椰子新品種,包括“文椰2號”“文椰3號”“文椰4號”。這類文椰系列水果型椰子具有以下優點:1.椰子水鮮美清甜,7~8個月的嫩果椰子水總糖含量達6%~8%;2.結果早,一般種植後3-4年開花結果,8年後達到高產期;3.產量高,平均株產105個,高產的可達200個左右。每株平均產果120個,每個賣5元,純收入可達到7800元。但“文椰”系列新品種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文椰”系列品種抗寒性較差、椰子殼較為脆弱,不適用於利用椰殼進行加工的企業等問題。
應根據市場需求調節種植品種,依靠文昌市現有的科技和人力資源,研究“文椰”系列椰子的育苗新技術、新模式,提升育苗技術水平;扶持引導企業建立可提供不低於15萬株椰子優良種苗繁育基地,加強優質良種的提純復壯,擴大種苗繁育質量和規模,形成完善成熟的良種研發和良種繁育體系,引、育、繁、推優質高產專用品種,為文昌市乃至海南省椰子產業發展提供優質、高產的椰子種苗。繁育基地根據文昌市每年椰子種植的規劃和需求,確定不同椰子優良品種的繁育數量。
(3)深化椰子加工業改革
——整合椰子加工廠資源。文昌市工商註冊登記椰子加工企業近200家,但是真正能成為大企業的不多,加工產業缺乏工業園區和產品集散地,影響到整個椰子產業的綜合經濟,導致經濟效益上不去,品牌效應不明顯。如目前的海南椰雕產業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擴張的能力十分脆弱,大量的椰雕生產企業的組織形式還處於原始狀態,規模偏小,經營分散,結構單一,關聯度低,在全國範圍有影響的優秀民間文化藝術產品少,馳名品牌更是寥寥無幾;椰子油產業具有極廣闊的市場前景,然而國內化工企業卻100%依賴進口,目前全省正規註冊的椰子油生產企業僅有15家,主要集中在文昌,且規模較小,產業發展面臨著“小、弱、散”的突出問題。據統計,海南椰子加工產業有100多萬從業人員,而其中椰子油產業從業人員不到2000人,占比不足五百分之一,只能算是“小打小鬧”的企業。
構建以文昌市為中心,龍樓鎮和東郊鎮為重點,其它小城鎮為依託,功能完善、特色突出、優勢互補的椰子產業發展布局。以文昌市龍樓鎮為重點區域,在龍樓鎮建立新型“椰子加工產業園區”,給予進入產業園區的企業合理政策優惠和資金扶持,引導和鼓勵椰子加工業向園區聚集,形成集約規模經濟,促進椰子產業快速發展。
實施大企業帶頭、園區集中管理,組織專業合作社,通過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品牌化,打造椰子加工產業園區。整合加工廠資源,做強做大椰雕、椰子油、椰殼活性炭等特色產業,打造文昌椰子名牌產品,提高企業效益和競爭力,形成優勢特色突出、就業容量大、經濟效益好的椰子產業體系。
——引導企業加大深加工產品研發力度。加強新產品的研發力度,集中優勢資金支持企業進行環保良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新產品研發。目前除了春光、椰樹等幾家大型企業,大部分企業生產規模小,生產技術落後,產品基本上是簡單的初加工,企業處於“吃老本”的狀態。且目前市場上椰子加工產品同質化嚴重,單重複易模仿,產品結構缺陷,產品附加值低,主要是一些低附加值產品或原料半成品,如椰子糖、椰子粉等,而類似椰子油、椰子活性炭等高科技含量、市場競爭力強的產品較少,產量較低。椰子的各種特性未能得到全面深入的開發和利用。
從2017年菲律賓公布的椰子出口產品及數量上看,其椰子加工產品中包含的科技水平遠高于海南。其所銷售的產品中除了傳統的椰乾、鮮椰果之外,還有從椰油中提煉出的椰子醇、脂肪酸等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椰子產品。報告顯示,2017年度菲律賓椰子油出口量達到105萬噸,到2018年度,椰子油出口量將增加3%,達到108萬噸,而椰子油平均價格為每噸1130美元,經濟效益達20億元。
探索貼息貸款等扶持模式,引導椰子加工行業龍頭企業加大與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加大精深加工技術的科研力度,研發高價值、高科技的新型椰子產品,促進科技轉化程度,對提高椰子產品的利潤以及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都具有重要意義。
——強化加工行業金融支持。以貼息貸款的方式支持發展前景較好的椰子加工業。積極扶持本土龍頭企業和特色中小型椰子加工企業相結合,通過聯合、兼併和重組等方式做大做強;鼓勵企業加強與科研院校的合作,支持企業進行環保良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的新產品研發、品牌打造和產品上市;支持企業的技術升級和設備改造,加快科技成果落地,實現綜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鼓勵專家在生產的各個環節加強技術指導,以技術入股龍頭企業、合作社,形成技術穩定輸入機制。
同時,給予特色中小型椰子加工企業發展提供優惠的政策和合理的資金扶持,減輕中小型椰子加工企業的稅收負擔,幫助椰子加工中小型企業做大做強。
4.區域布局
椰子種植主要分布於東郊、龍樓、文教、會文、文城、清瀾、邁號和重興等濱海地帶,尤以東郊鎮種植面積最大。椰子種植應擴大沿海及內陸宜種椰子地區椰子的種植面積,利用除基本農田、耕地外的各種類型的撂荒地大面積種植椰子。
椰子加工企業已形成以文昌市為中心,龍樓鎮和東郊鎮為重點的椰子產業發展布局,在龍樓建立椰子加工園。文城鎮有5個省級企業和1個市級企業,分別是南椰實業有限公司、文昌天際食品有限公司、海南文昌綠果島食品有限公司、文昌椰林食品有限公司和文昌椰海食品有限公司。東郊鎮有國家級企業春光食品有限公司。東閣鎮有1個省級企業海南文昌清泉食品有限公司。會文鎮有1個省級企業海南文昌騰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1個市級企業文昌明珠食品有限公司。其他一些小作坊和微型企業分布在各個城鎮。
5.扶持內容
(1)扶持企業及合作社規模化種植優良椰子品種
加強種植基地建設,推廣保優節本高產栽培技術,扶持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基地,引導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組織示範農戶擴大種植“文椰”系列等新品種規模。利用撂荒地等閒置土地開展規模化種植,採用資金加土地合作的模式種植椰子,實行專業化管理,力爭在2021年前新增3萬畝椰子種植面積。
扶持建設2個標準化、規模化椰子種植示範園,建成標準化、規模化、節約化、現代化的椰子種植示範園,主要種植“文椰3號”“文椰4號”等優良品種,示範園面積不低於200畝,引導示範農戶擴大種植“文椰3號”“文椰4號”等優良品種規模。
(2)扶持企業強化優質椰子種苗培育、推廣工作
加快優良品種推廣套用,加大椰子優質種植資源培育工作投入,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調整品種結構。推廣產量高、適應性廣、效益高、發展潛力大的優良品種。使現有的優良椰子品種資源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生產出適銷對路的農產品,創造出更高的經濟效益,讓農民與市場緊密相連。
優先研究優勢新型選育種椰子(如“文椰3號”“文椰4號等”)的育苗新技術、新模式,提升育苗技術水平,編制育種、種植、防病的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實現優勢椰子規模化、規範化、現代化種植。扶持建立可提供不低於15萬株椰子優良種苗的種苗繁育基地,為椰子產業發展提供優質、高產的椰子種苗。
(3)落實加工企業扶持政策
搭建銀企對接平台,每年向金融機構推薦需融資的優質守信農產品加工企業名單,加大金融機構對農產品加工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對農產品加工項目貸款,不再限制貸款契約簽訂時間,同一筆貸款執行跨年度連續貼息。通過貸款貼息方式,對農產品加工業新建、擴建和技改項目貸款按國家基準利率進行貼息,重點扶持深加工生產技術先進,具有特色深加工產品的椰子加工企業,單個貼息項目的財政資金貼息額度不高於500萬元。
6.投資估算
未來三年總投資3200萬元,財政投資1400萬元,其中國家財政投資1000萬元,省級財政投資320萬元,市級財政投資80萬元,企業自籌1800萬元。引導企業及合作社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的種植基地,建立2個高標準椰子優良品種豐產高效示範區;建立椰子加工園區;扶持具有特色的椰子加工中小型企業,重點扶持深加工生產技術先進、具有特色產品的椰子深加工企業。
(1)扶持推進椰子規模化種植工程
計畫3年內總投資500萬元,其中:財政投入220萬元,企業自籌280萬元。引導龍頭企業和村民合作社合作,利用撂荒地等閒置土地種植椰子,扶持建設規模化新品種示範園。
(2)扶持企業優質椰子品種推廣工作,加強種苗培育
計畫3年內總投資500萬元,其中:財政投入220萬元,企業自籌280萬元。扶持龍頭企業進行優良品種推廣和種苗基地建設。
(3)扶持企業建設椰子加工產業園區
計畫3年內總投資700萬元,其中:財政投入310萬元,企業自籌390萬元,扶持建設1-2個椰子加工產業園區。
(4)扶持椰子深加工企業
計畫3年內總投資1500萬元,其中:財政投入660萬元,企業自籌840萬元。重點採用貸款貼息方式扶持生產技術先進、具有特色加工產品的椰子深加工企業,單個貼息項目的財政資金貼息額度不高於500萬元。
7.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
通過項目的實施建設,利用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化椰子種植園,培育一批有較強競爭力的椰子系列產品加工企業,帶動一批農民致富,推動文昌農產品向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集團化發展。文昌椰子產業的整體效益和品牌知名度將顯著提高,市場競爭力將顯著增強。
由於椰子從栽種算起要到第四年才有收益,本項目投產後,據測算,引導龍頭企業和村民合作社合作,採用資金加土地合作的模式種植椰子,實行專業化管理,力爭在2021年前完成3萬畝椰子樹種植任務,大約新增50萬株椰子,平均每株椰子產果100個,按一個椰子成本價賣3-5元計算,預計新增產值2億元左右;推動椰子加工業發展,扶持中小型特色椰子產業,打造椰子產業園區,新增產值1億元以上。
(2)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以項目促進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最佳化結構、改善品種、打造品牌,優勢特色產業的市場競爭力不斷得到提升,對調整當地產業結構、新增就業人數、穩定提高農民收入,推動旅遊業、農業加工產業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通過規劃的實施,文昌農業生態系統將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得以提升,推動文昌健康有機農業的發展。
8.環境影響評價
椰子根系發達,分布面廣,具有很好的防風、保水、保肥、固沙的能力,是南方重要的海岸防護林的優良樹種。實施椰林工程,將達到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及其可持續合理利用土地資源、促進經濟發展的目的。
椰子樹型優美,抗風性強,是行道樹、防護林、園林綠化等理想樹種,濱海地區最適宜椰子樹的生長,在沿海防護林中改種、套種椰樹,不僅能提高防護林的生態功能,而且能使防護林從以生態效益為主體轉變為生態、經濟雙效益並重的防護林,更加充分發揮它的多效益、多功能,如防風抗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淨化空氣等。對保存優良椰子種質基因資源、生物多樣性、生態旅遊觀賞景觀等方面均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尤其是實行椰園複合經營,無論是椰園間種還是椰園養殖,對提高椰園生態效益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1)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在加工廠房、基地基礎設施的建設過程中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短期主要表現在:一是工程施工期間造成大氣污染的主要因素有飄塵、降塵,運輸車輛和施工機械、尾氣等。高峰期,粉塵、飄塵有害氣體在很短時間內不易擴散,造成局部大氣污染;二是施工廢棄土石處理不當,相應的水土保持措施又跟不上,就會造成水土流失,還有可能造成長期的影響;三是施工期內會對部分植被有破壞作用;四是存在加工廠污水排放問題等。
(2)預防或者減輕短期對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的要點
在工程施工過程中,選用污染氣體排放較少的施工機械及運輸車輛,減少有害煙氣的排放;集中施工作業時注意考慮風力、風向、大氣狀況等條件,避免造成局部大氣污染加重;對水泥等灰塵物料妥善堆放、保管和運輸,避免因搬運等造成飄塵增加;水土流失注意採取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加工廠生活污水、生產廢水等排入污水處理站進行處理。通過上述措施,可減緩椰子加工園區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二)文昌雞產業
1.發展現狀
文昌雞是文昌市政府重點打造的特色品牌農產品之一,文昌雞產業是文昌市農業的優勢產業,是我省唯一的地方優良肉雞品種,在文昌市農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
近年來,在農業部和海南省委、省政府等有關部門的重視和支持下,文昌市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託,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始終把文昌雞產業作為文昌市的特色農業,不斷加大發展力度,實行文昌雞標準化飼養,專業化生產,產業化管理,大力打造文昌雞品牌,文昌雞飼養量逐年增加,規模養殖場數量逐年增多,養殖標準不斷提高,文昌雞產業已成為農民脫貧致富和發展文昌市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
2017年全市文昌雞飼養量6622萬隻,出欄4812萬隻,同比增長0.94%,產值18.05億元,約占全市農業總產值的14.4%、畜牧業總產值的54.5%,文昌雞產業從業人員達到2.6萬人,人均純收入達18200元。文昌雞獲評“2017年海南農產品十佳區域公用品牌”。同時,文昌市政府組織各大企業在屯昌農博會推介會活動簽訂文昌雞訂單1105萬隻,交易總額約6.32億元,為文昌雞產業的穩定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特色與優勢
(1)品牌優勢
文昌市是文昌雞的原產地和主產地,具有原產地保護優勢。2004年10月,文昌雞成為海南省率先獲得“原產地標誌註冊”(後改為“地理標誌註冊”)的海南地方名產。2009年6月,文昌雞獲得國家“著名商標”註冊。目前,我市文昌雞註冊的商標有“龍泉”“潭牛”“傳味”等知名品牌。2009年,文昌雞被列入海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2年文昌龍泉文昌雞實業發展公司獲得海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授予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文昌雞”授牌使用和生產的首家企業。2015年文昌傳味文昌雞有限公司獲得海南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授予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文昌雞”授牌使用和生產的第二家企業。
文昌雞已被認定為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再加上“海南四大名菜”之首這個名號,使得文昌雞具有較強的品牌效應,有利於文昌雞產業開發國內外市場。
(2)品質優勢
文昌雞屬地方雞種,對本地自然條件和飼養管理適應性強。以傳統的放養方法飼養,放養過程啄食昆蟲、草籽、樹果等野食。然後再用本地生產的稻穀、米糠、碎米和蕃薯等熟料催肥。文昌雞體型圓勻,腳脛細短,皮薄骨酥,肉質香甜嫩滑,營養豐富,具有色香味形俱佳,成為海南省獨有的優質地方雞種。
經過培育後,文昌雞具有皮脆薄、骨軟細,肉質嫩滑,肥而不膩等特點。肉品失水率和烹飪損失小,有利於加工和貯藏,嫩度適中,蛋白質的含量比例較高,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脂肪酸組成豐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文昌雞肉胺基酸總含量為67.4%,谷氨酸含量為9.36%,肌苷酸含量為2.73mg/g。因此,具有優良的肉質特性和濃郁的肉質風味。
(3)規模化優勢
目前,文昌雞規模化飼養基本形成,2018年,全市飼養存欄2000隻以上文昌雞養殖場(專業戶)2106家(戶),規模化飼養占總出欄量的88%,主要採取“公司十農戶”飼養模式,即公司“統一提供種苗、統一供應飼料、統一技術服務、統一銷售結算”的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有利於規範化管理,降低飼養成本,有利於標準化生產,提高品種質量,有利於增強抗風險能力,增加農民收入。
目前年出欄100萬隻以上的規模雞場有5家,10-100萬隻的有21家,1-10萬隻的有812家,0.2-1萬隻以下的達961家,存欄2000隻以上種雞場101家。全市已成立102家文昌雞養殖合作社,現全市文昌雞飼養從業人數達2.6萬人。
(4)市場優勢
單海南本地市場,每年對文昌肉雞的需求約為7800萬隻。據統計,2017年全市文昌雞飼養量6622萬隻,出欄4812萬隻。隨著海南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國際旅遊島建設步伐的加快、文昌航天基地的建成,國內外遊客日益增多,必然會帶動海南四大名菜之首文昌雞的消費。
2017年,海南接待遊客總人數達6016.14萬人次,其中接待旅遊過夜人數4959.19萬人次,按照平均每5人一隻雞的標準,年銷量可達1200萬隻。除了在省內銷售外,文昌雞已銷往北京、廣東、湖北、廣西、浙江、江蘇、上海等省(市)及香港、澳門等地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消費能力的提高,對產品品質要求也越來越高,未來優質文昌雞需求量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3.重點任務
(1)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文昌雞種雞的選育及提純復壯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耗資的系統性工程,也是確保文昌雞品種正宗和同源性的唯一途徑。雖然經過這幾年的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品種的整齊度、體型外貌、體重體長、肉質風味、產蛋量、料肉比等性能指標仍需繼續選育提高。但此項工作因育種與飼養科研經費的不足,工作進展緩慢。
繼續支持文昌雞原種場,改造建設文昌雞父母代繁育場,扶持有能力的種雞飼養企業進行文昌雞種雞選育工作。加強文昌市種雞養殖場的種苗供應,確保父母代種雞養殖企業向祖代場選購文昌雞種苗,保障全市文昌雞種苗的統一性、同源性。同時,通過引導整合現有的種雞場,做大做強規模化種雞場。預計到達2021年,文昌雞飼養量達到8500萬隻,年創產值達23億元。
(2)加工與物流體系建設
——扶持龍頭企業擴建文昌雞深加工園區。目前文昌市僅有傳味、榕籽兩家成規模的文昌雞加工企業,遠遠跟不上文昌蓬勃發展的肉類加工業的腳步。其主要產品還處於低端的肉雞加工階段,在絕大部分是加工後出售肉雞為初級消費品,沒有開發成高附加值、高利潤的高端消費品,產業鏈條短,產品附加值不高。目前國內外很多城市都已相繼禁止鮮活雞類的市場交易,如文昌雞不發展產品加工,文昌雞業將沒有出路。
扶持龍頭企業擴建文昌雞產品加工廠,形成集聚效應,集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重點支持具有文昌雞肉產品深加工技術的加工廠,如雞肉罐頭、雞肉干等,可以很大程度緩解文昌到期出欄雞積壓現象,減輕養殖戶負擔。
——文昌雞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扶持冷鏈物流發展,依託文昌市文昌雞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以低溫儲藏、保鮮、初加工設施建設為重點,打造特色文昌雞冷鏈物流體系。引進國際先進設備,加強技術管理,使企業冷藏、冷凍、冷運能力不斷增強,從而滿足文昌雞產業升級需要,保障文昌雞產業食品消費安全。
(3)文昌雞生產環保體系建設
目前,隨著文昌雞產業的急劇擴張,養雞場的大量雞糞、污水等對環境產生了一定的污染,海南島是國際旅遊島,環保問題會更多地受到政府及社會公眾的重視。為實現國際旅遊島的環保要求,要圍繞文昌雞產業鏈各個環節,加強環保體系建設。文昌市應科學劃定文昌雞養殖禁養、限養和適養區,充分考慮自然保護資源,以保護環境優先,推進生態型養殖。
(4)文昌雞飼料加工廠建設
海南文昌雞之所以出名,其養殖精髓主要是特色遺傳雞種、獨特飼養方式(前期坡地牧養後期上籠槽養)以及後期飼餵傳統農家日糧(熟食),此方法可讓其風味更佳。傳統文昌雞飼料的配製主要靠人力混合攪拌煮製,該方式效率低、成本高且營養不均衡。且目前養雞飼料的主要原料包括玉米、豆粕、麥麩等,幾乎全都從我國東北等省份調進。經長途運輸和增加流通環節之後,原料價格比內地提高15%左右,使養雞成本相應提高,影響了文昌雞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如今,文昌雞養殖行業已向集約化、規模化發展,過去傳統的小作坊加工方式已經不能適應行業發展的需要,扶持企業建設專用飼料加工廠對於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4.區域布局
形成以錦山、抱羅、潭牛為軸的文昌雞養殖帶。種苗孵化基地主要集中在錦山鎮、潭牛鎮、文城鎮、東路鎮;牧養基地主要集中在錦山鎮、鋪前鎮、馮坡鎮、翁田鎮、昌灑鎮、抱羅鎮、公坡鎮、潭牛鎮、東路鎮;文昌雞產品加工基地主要集中在東路鎮約亭工業園。
5.扶持內容
(1)持續推進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支持原有1家國家級保種場建設,建設省級文昌雞原種場1-2家,支持1-2家有能力進行文昌雞選育的種雞飼養企業進行文昌雞祖代種雞選育工作。
(2)扶持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
扶持創建文昌雞標準化飼養示範基地2個。對規模養殖小區進行標準化生產改造。主要用於養殖場水、電、路設施和糞污處理、防疫消毒等設施建設,擴建標準化雞舍。按照標準化飼養要求,推動文昌雞標準化養殖。
(3)扶持企業建設文昌雞深加工園區
資助龍頭企業或以貸款貼息的形式建設文昌雞產品加工廠,集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引進先進的加工設備和生產工藝,重點支持具有文昌雞肉產品深加工技術的龍頭企業,發展畜產品深加工,年屠宰600萬隻,深加工150萬隻。加工廠粗分為五個功能區,分別為現代文昌雞屠宰加工場、低溫冷庫、物流倉儲、辦公生活區。文昌雞屠宰加工生產區由屠宰車間、排酸車間、分割車間、包裝車間、加工車間、副產品車間等生產車間以及配電室、水泵房、水池、鍋爐房、維修間等公用工程組成,產品形式有真空包裝冰鮮文昌雞、外賣熟食文昌雞、雞肉干、雞肉罐頭等。辦公生活區主要由辦公室、化驗室、質檢室、獸醫室、宿舍等組成。
(4)扶持文昌雞飼料加工廠
引導企業建設先進的飼料加工技術和設備建設文昌雞專業飼料廠,重點扶持傳統文昌雞飼料配製精髓並加以創新,滿足文昌雞正常生長營養需要,飼料品質安全、成本低,能夠改善文昌雞的風味品質,年生產能力達10萬噸以上的企業。
(5)扶持企業建設冷鏈物流體系
扶持冷鏈物流發展,依託文昌市文昌雞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以低溫儲藏、保鮮、初加工設施建設為重點,合理配置一批冷庫,以收集、分類、分裝、預冷、保鮮等功能為主,減少貨損、降低成本。到2021年新增冷庫容積2000噸以上,冷藏車10輛。
(6)扶持企業加大環保體系建設
嚴格文昌雞養殖場環保配備,新建規模文昌雞養殖企業必須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處理設施和病死動物屍體無害化處理設施;加強管理,確保養殖場(戶、小區)採取先進的飼養生產管理工藝,做到環保設施與生產設施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使用。現有環保工藝不合理和尚未建有糞污處理設施的養殖企業要逐步改造或停產。
6.投資估算
未來三年總投資5500萬元,財政投資2550萬元,其中國家財政投資1770萬元,省級財政投資615萬元,市級財政投資165萬元,企業自籌2950萬元。
(1)良種繁育體系建設
計畫3年內總投資500萬元,其中:財政投入230萬元,企業自籌270萬元。支持原有1家國家級保種場以及1-2家省級文昌雞原種場建設,支持1-2家有能力進行文昌雞選育的種雞飼養企業進行文昌雞祖代種雞選育工作。
(2)標準化養殖基地建設
計畫3年內總投資1000萬元,其中:財政投入450萬元,企業自籌550萬元。引導龍頭企業創建文昌雞標準化飼養示範基地1個。對規模養殖小區進行標準化生產改造。主要用於養殖場水、電、路設施和糞污處理、防疫消毒等設施建設,擴建標準化雞舍。創建文昌雞標準化飼養核心示範村3個,擬為每個示範村養雞戶改造標準化雞舍、場區道路和水電等基礎設施。
(3)扶持企業建設文昌雞深加工園區
計畫3年內總投資1000萬元,其中:財政投入450萬元,企業自籌550萬元。資助企業或以貸款貼息的形式建立1-2家文昌雞產品深加工園區,集養殖、屠宰、加工為一體,引進先進的加工設備和生產工藝,重點支持具有文昌雞肉產品深加工技術的加工廠,建成後達到年屠宰600萬隻、深加工150萬隻規模,建設內容包括現代文昌雞屠宰加工場、低溫冷庫、物流倉儲、辦公生活區等。
(4)扶持文昌雞飼料加工廠
計畫3年內總投資1000萬元,其中:財政投入450萬元,企業自籌550萬元。扶持結合傳統文昌雞飼料配製精髓,滿足文昌雞正常生長營養需要,食品安全,飼料成本降低,而且能夠改善文昌雞的風味品質創新的飼料廠加工企業。
(5)扶持建設生鮮冷鏈物流體系
計畫3年內總投資1000萬元,其中:財政投入450萬元,企業自籌550萬元。扶持針對文昌雞的冷鏈物流體系建設,依託文昌市文昌雞龍頭企業的生產基地,以低溫儲藏、保鮮、初加工設施建設為重點,打造特色文昌雞冷鏈物流體系。
(6)扶持搭建文昌雞養殖環保體系
計畫3年內總投資1000萬元,其中:財政投入450萬元,企業自籌550萬元。扶持規模文昌雞養殖企業配套建設糞便污水處理設施和覆蓋全市的病死動物屍體無害化處理設施。
7.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分析
扶持建設文昌雞產品加工廠、文昌雞飼料加工廠,可為社會提供新增就業崗位1000個;扶持建立文昌雞養殖合作社,輻射帶動文昌等周邊地區發展文昌雞產業,有利於加快文昌乃至海南文昌雞產業化進程,促進區域特色主導產業發展,為海南文昌雞行業發展樹立典範。至2021年,實現年飼養文昌雞達8500萬隻,年出欄達6000萬隻,年增加產值23億元;年屠宰加工文昌雞達800萬隻,深加工150萬隻,冷鮮肉及肉製品加工業年增加產值1億元;雞飼料加工年產量20萬噸,年增加產值5億元。
(2)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分析
通過規劃項目的實施,對發揮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建立“公司+基地+農戶”“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體系,拉長優勢特色產業鏈條,形成利益共同體,壯大產業經濟,培植優勢特色產業,實現生產中增產、加工上增值、行銷上增收、服務上爭優,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保障糧食安全,豐富市場物質有效供給,發展地方經濟具有較好的帶動作用。一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本規劃的實施對壯大主導產業和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擴大文昌農業的養殖規模和產業加工規模的同時,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科技貢獻率,增加農業附產值,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就業。二是促進農民增收。本規劃項目的實施,使當地農民通過種植、養殖和加工等多個產業實現增加就業,在多個生產環節上得到收入,根估算規劃項目實施可新增就業人數2000人以上。
8.環境影響評價
(1)產生的環境問題
規模化雞場或多或少都存在影響生態環境的問題。在生產過程中,對環境將產生以下不利影響:
廢氣污染影響。廢氣主要來源於飼養過程產生的糞便及其廢氣物散發出的臭味,對大氣環境有一些不利影響。
固體廢棄物污染影響。產生的固體廢棄物主要是飼養過程中產生的糞便等,如處理不當,也將污染廠區環境。廠區生態景觀影響。
廢水污染影響。養殖場產生的糞污排放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和環境空氣的嚴重污染,直接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而未經處理的糞污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質,若此種有機廢水直接排入或隨雨水沖刷進入江河湖庫,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溶解氧,使水體變黑髮臭,造成水體污染。
(2)治理方法
嚴格按照已劃定的文昌雞養殖禁養、限養和適養區,以保護環境原則為優先,推進生態型養殖。借鑑“文昌雞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小區)建設項目”經驗,大力推廣生態養殖模式和生物淨化技術,建設“雞-沼-果(菜)、雞-沼-魚”、有機肥廠等沼氣利用模式項目,切實解決文昌雞生產發展與環境保護問題,實現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
——污水治理措施。在畜禽養殖場與還田利用的農田之間應建立有效的污水輸送網路,通過車載或管道形式將處理後的污水輸送至農田;污水排入農田前必須進行預處理(採用格柵、厭氧、沉澱等工藝、流程),並應配套設定田間儲存池,以解決農田在非施肥期間的污水出路問題;條件適合的規模養殖場污水處理與城鎮污水管網聯接,委託處理。
——大氣污染防治措施。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應加強惡臭氣體淨化處理並覆蓋所有惡臭發生源,排放的氣體符合《惡臭污染物排放標準》(GB14554-93)要求。
——固體廢棄物防治措施。按照畜禽養殖場固體糞便產生量,建設相應處理能力的堆漚發酵和儲糞設施,採取有效的防漏、防滲、防雨等處理措施,防止污染地下水,以及防止雨水進入和溢出堆漚池(槽),造成二次污染。在滿足進出料要求的前提下,儘量將儲糞設施封閉建造,切斷畜禽糞便中有害微生物、致病菌及寄生蟲卵的傳播途徑。對規模養殖較為集中的地方,規劃建設相應的畜禽糞便處理中心,生產有機肥料,使畜禽糞便既達到無害化處理,又能生產優質肥料,實現資源循環利用。未經過無害化處理的畜禽糞便不得直接用於還田,不得用於水庫、湖泊的養殖,以保護水資源,防止畜禽病原體的交叉污染。
(三)水產養殖及育苗產業
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建設強大的現代農業必須優先發展現代種業,種業創新已經成為農業創新的前沿和關鍵。中央把“做大做強現代種業”確定為國家性戰略、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發展、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水產種業是現代種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熱帶水產苗種是省海洋與漁業廳發展漁業的工作重點,也是農業部對海南省農業的戰略布局。文昌市地處熱帶地區,海水水質優良,是我國發展熱帶海水苗種產業的黃金區域,發展好現代水產種業,提高良種綜合生產能力,對促進水產業發展,建設現代漁業,提高漁業效益,促進漁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1.發展現狀
文昌市位於海南島東北部,地處亞熱帶,海岸線長289.82公里,海域面積5245平方公里,沿海水質基本達到國家I類水質,在發展水產養殖上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我市水產養殖規模位於全省首位,是我國著名的對蝦苗種生產基地和全省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基地。2017年全市漁業總產值29.69億元,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25.65%。全市水產養殖面積18.2萬畝,其中海水養殖面積7.6萬畝,淡水養殖面積10.6萬畝,水產從業人員2.4萬人,漁民人均純收入15049元。2017年水產養殖總產值29.69億元,總產量25.9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39.13%和4.54%,其中海水產品8.52萬噸,海洋捕撈3.30萬噸,海水養殖5.22萬噸;淡水產品17.40萬噸,其中淡水捕撈0.14萬噸,淡水養殖17.26萬噸;水產苗種產量1230億尾,產值14.49億元。水產養殖對增加農民收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海水養殖
我市海水養殖面積7.64萬畝,年產量8.52萬噸,產值36.79億元,主要養殖魚類、蝦蟹、貝類和藻類。其中魚類養殖面積1.60萬畝,21.96萬噸;蝦蟹養殖面積2.26萬畝,2.28萬噸;貝類養殖面積0.66萬畝,1.34萬噸;藻類養殖面積1.09萬畝,0.11萬噸。品種有南美白對蝦、石斑魚和東風螺等。其中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4.6萬畝,年產量3.35萬噸,養殖區主要集中在會文鎮、八門灣地區、翁田鎮和鋪前鎮。石斑魚養殖面積2.1萬畝,年產量2.35萬噸。石斑魚養殖方式分為池塘養殖和工廠化養殖,池塘養殖主要集中在會文鎮、翁田鎮和鋪前鎮。工廠化養殖主要集中在會文馮家灣、翁田抱虎地區和鋪前鎮。東風螺養殖水體50萬立方米,年產量0.6萬噸,養殖方式為家庭式工廠化養殖,養殖區集中在會文馮家灣、翁田抱虎地區和鋪前鎮。
(2)淡水養殖
我市淡水養殖面積10.6萬畝,年產量16.5萬噸,產值13億元。羅非魚是我市淡水養殖的最主要品種,養殖面積達到10.2萬畝,年產量15.76萬噸,產量占全省一半以上。養殖規模在全國同級各市(縣)中名列前茅。全市從事羅非魚養殖的漁(農)戶達1452戶,從業人員7857人。
全市現有羅非魚規模化養殖基地816個,面積11.4萬畝,其中:50-100畝的基地350個,面積2.3萬畝;100-200畝基地272個,面積3.5萬畝;200畝以上的基地194個,面積5.6萬畝。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2400畝,無公害基地20家,省級水產良種場1家,農業產業省級龍頭企業5家,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
2003年被農業部規劃為羅非魚養殖優勢產業區,2005年被確定為全國羅非魚標準化示範區,2006年榮獲羅非魚無公害大規格高產養殖技術與大面積推廣海南省科技成果轉化一等獎,2014年被確定為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
其它淡水養殖品種有鰻魚、龜鱉和少量的四大家魚等。其中鰻魚養殖面積3000畝,年產量約3800噸。龜鱉類是我市淡水養殖特色品種,近年來出現的生態養殖模式具有地方特色,且符合生態健康養殖發展方向,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
(3)海洋捕撈
我市海洋捕撈3.13萬噸,年產值2.38億元,以近海捕撈為主,捕撈方式主要有流剌網、圍網、拖網及釣業。品種主要有藍園鯵、海鰻、沙丁魚、石斑魚、鯛、帶魚、金錢魚、鮐魚、鮪魚、鯔魚、馬面魨、對蝦、梭子蟹和槍烏賊。我市共有漁船2517艘,總噸位11022噸,功率62998千瓦,以小船為主。
(4)水產苗種
我市水產苗種場共有518家,其中蝦苗402家,羅非魚苗場19家,石斑魚苗場58家,東風螺苗場30家,其它苗種場9家,其中省級水產良種場9家,占全省60%。2017年水產苗種產量1230億尾,其中蝦苗1216億尾,羅非魚苗10億尾,石斑魚苗4500萬尾,東風螺3.3億尾,總產值14.49億元。
對蝦育苗產業是我市水產苗種行業的最主要部分,品種主要是從美國和泰國引進的南美白對蝦(學名為凡納對蝦)一代種蝦,年產量1060億尾,總產值12.6億元,占全省蝦苗的80%以上,占全國一代蝦苗的40%。規模化蝦苗企業19家,占全省80%,其中有8家省級水產良種場,3家省級龍頭企業,6家為上市公司子公司。種苗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會文鎮、翁田鎮、鋪前鎮和東郊鎮。
我市是全國著名的進口一代蝦苗生產基地,生產流程標準化,採用健康生態育苗技術,蝦苗產品具有品質優良,生長速度快、適應性強等特點。在產品推廣方面,我市蝦苗生產企業主打生態、綠色品牌理念,企業積極創新行銷模式,強強聯合,組團行銷,優勢互補,共同打造覆蓋全國主要省、區、市的銷售網路,讓我市優質、綠色、健康的水產種苗走向全國。產品不僅遠銷廣東、廣西、福建、浙江、江蘇和山東等沿海省份,還吸引力了湖北、湖南和陝西、四川等內陸省份的對蝦養殖戶,輻射帶動全國對蝦養殖面積90萬畝,為全國的對蝦養殖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5)產業鏈配套
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帶動了相關水產品加工業、漁用機具製造、飼料、漁藥、水產技術服務和水產流通和運輸業。目前文昌市共有羅非魚加工廠2家,年加工能力2.6萬噸,海產品加工廠6家,年加工能力7000噸。2017年漁業加工等第二產業年產值5.79億元,漁業流通和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產值2.7億元。全市初步形成了水產養殖-加工-漁業裝備-飼料-漁藥-水產技術服務-水產流通為一體的產業鏈,產業發展呈現良性循環,有效帶動了地區經濟發展。
2.特色與優勢
(1)優越的區位優勢
文昌市地處熱帶北緣沿海地帶,屬熱帶季風島嶼型,具有熱帶和亞熱帶氣候特點。優越的自然條件適宜海水養殖,建設良種擴繁基地。文昌位於海南島東北部,全市海岸線長達289.82公里,為海南省海岸線最長的市縣。擁有潮間帶灘涂8963公頃。全市可供開發的灘涂面積6382公頃,具有開發潛力的灘涂面積為4000公頃。文昌市管轄的海域面積約5245平方公里,10m等深線內的淺海水面面積為15400公頃,是發展水產養殖和海洋牧場的良好場所。海水潔淨鹽度適宜,十分有利於親本的繁殖,為海水苗種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大量優質的受精卵,增加了種苗的抗病能力,減少了抗生素的使用,有利於孵化出優質種苗,促進了整個海水養殖業的發展。
(2)海水水產苗種種質資源豐富
文昌漁業資源不僅熱帶特色鮮明,而且種類十分豐富,沿海水產品有800多種,其中有價值的石斑魚、馬鮫魚、龍蝦、對蝦、鮑魚、魷魚、海參等40多種。文昌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龐大的水產種質基因庫,良好的氣候和水質條件,發展水產苗種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我國水產苗種南繁育種的重要場所。
(3)技術優勢
海南省地處熱帶,是全國最為理想的水產“南繁”基地,在石斑魚、羅非魚、蝦類、貝類等苗種繁育方面從業科研人員眾多、技術先進。中國水產科學院、中國海洋大學、中山大學、海南大學、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院等省內外科研院所均在沿海市縣建有一批科研基地,擁有一批從事水產事業的各類人才,並注重產學研深度融合,與水產種苗龍頭企業共同推動海南熱帶水產苗種產業。其次,幾乎所有國內從事水產苗種生產的大型企業都在海南設立基地。
(4)完善的產業鏈
文昌水產苗種產業已經形成從良種引進、親本培育、良種選育、催產、育苗、標粗、銷售、運輸等精細分工、生產任務明確的一條龍服務產業鏈;另外,已經形成跟苗種生產相關的育苗設施建造、網具設計與生產、生物餌料生產與銷售、人工配合飼料研發、生產與銷售等跟文昌乃至海南苗種產業生產密切相關的衍生服務產業鏈。各級社會分工明確,生產效率高,給文昌其它行業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促進了文昌經濟的快速發展。
(5)優良種苗品質催生更大的市場份額
文昌市海水潔淨,鹽度適宜,採用生物餌料等生態模式進行繁育,因此,海水種苗的體質健康,抗病力強,往往供不應求,在全國市場享有盛譽,市場空間非常大。
3.重點任務
(1)著力推進養殖方式轉型升級
以提高水產養殖業“良種化、設施化、信息化、生態化”水平為主攻方向,鼓勵發展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池塘工業化養殖、多營養層次養殖、多級人工濕地養殖、受控式貨櫃養殖、深水抗風浪養殖、離岸淺海養殖等生態健康養殖方式,大力發展貝類增養殖,做大做強石斑魚、羅非魚、蝦類等傳統優勢養殖品種,全面提升物聯網技術在水產養殖管理中的運用水平,建成一批水系配套、裝備先進、功能完善、場容優美的現代化養殖場。
(2)著力推進漁業新型主體培育壯大
進一步加大漁業龍頭企業、漁民經濟合作組織和家庭漁場等新型漁業經營主體培育力度,引導新型漁業經營主體多元融合發展、多路徑提升規模經營水平、多模式完善利益分享機制、多形式提高發展質量,不斷提升新型漁業經營主體適應市場能力和帶動漁農民增收致富能力,進一步提高漁業質量效益,促進現代漁業發展。
(3)著力加強水產種苗繁育體系建設
基礎建設方面:根據我省現代漁業建設的要求,結合《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現代農作物種業發展的意見》檔案精神,建設一批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的優勢種苗生產基地,打造一批育種能力強、生產技術先進、市場行銷網路健全、技術服務到位的“育繁推一體化”現代水產種業企業。重點在優勢水產苗種主產區扶持建設國家級原良種場、省級原良種場、規模化優質種苗繁育基地。
保種育種研究方面:按照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水產種質資源的要求,圍繞現代漁業的發展,開展水產種質資源庫建設、原良種保種、品種引進、開發與選育研究等項目,逐漸形成科研分工合理、產學研相結合、資源集中、運行高效的育種新機制,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套用前景和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突破性優良品種。
通過上述兩方面的內容的實施,構建一個完整的水產種苗繁育體系,推動產業發展,帶動漁民致富。
(4)著力加強水產良種繁育技術與推廣體系建設
組織實施漁業推廣項目,加大水產良種繁育技術示範和良種推廣工作。根據現代漁業轉型升級的需求,在沿海及內陸水域,重點在現代漁業園區和精品園區開展包括水產優勢品種、主導品種、特色品種、新品種所開展的品種繁育、推廣和病害監測工作,建立完善良種良法配套技術體系,健全水產種苗管理體系,逐步提高水產優質種苗的覆蓋率,確保苗種的安全供給。
(5)大力扶持發展綠色養殖業
大力扶持發展工廠化設施養殖、池塘工業化循環水養殖、離岸深水網箱養殖,積極探索水產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途徑,探索綠色健康養殖新模式,推進水產養殖業向循環利用、生態友好型轉變,促進現代漁業可持續發展。
4.區域產業布局
根據文昌不同區域的水質及漁業資源現狀、水產養殖發展優勢及趨勢,圍繞水產苗種產業帶和現代苗種產業園區建設,重點做好主導養殖品種和地方優勢特色品種苗種繁育體系建設,培育具有區域特色的水產苗種繁育體系。
(1)對蝦水產苗種產業區
熱帶海水蝦類苗種產業帶:包括東郊鎮、翁田鎮、鋪前鎮,主導品種為南美白對蝦和斑節對蝦等,區域內對蝦苗種年生產能力480億尾,建立瓊東北熱帶對蝦苗種產業示範園。
東郊鎮:對蝦省級原良種場1家、良種良苗規模化繁育基地和“繁育推一體化”企業2家。
翁田鎮:對蝦省級原良種場2家、良種良苗規模化繁育基地和“繁育推一體化”企業2家。
鋪前鎮:對蝦省級原良種場1家、良種良苗規模化繁育基地和“繁育推一體化”企業2家。
(2)熱帶海水魚類苗種產業帶
包括:會文鎮、鋪前鎮、昌灑鎮,主導品種為石斑魚、軍曹魚等,區域內海水魚類苗種年生產能力達到5億尾。
會文鎮:石斑魚省級良種場1家,良種良苗規模化繁育基地和“繁育推一體化”企業2家。
鋪前鎮:良種良苗規模化繁育基地和“繁育推一體化”企業1家。
(3)熱帶海水貝類苗種產業帶
包括翁田鎮、龍樓鎮、會文鎮、馮坡鎮;主導品種為方斑東風螺、魽等。區域內主導品種苗種年生產能力14億粒。
龍樓鎮:省級東風螺原良種場1家。
東郊鎮:良種良苗規模化繁育基地和“繁育推一體化”企業1家。
翁田鎮:良種良苗規模化繁育基地和“繁育推一體化”企業1家。
5.扶持方向與環節
(1)扶持水產原良種場建設
擬優先扶持建設1家國家級水產苗種原良種場,1家省級石斑魚原良種場,繼續扶持1家省級東風螺原良種場和1家省級南美白對蝦原良種場,形成優質親本保存、苗種規範化繁育體系。
選擇有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的石斑魚種苗場進行改擴建,協助籌建1家石斑魚省級原良種場。
圍繞海南省漁業產業發展規劃、漁業資源保護和良種研究開發的需求,未來3年繼續扶持3家以南美白對蝦、鮑魚和東風螺等品種為主要對蝦的水產苗種省級原良種場建設。
(2)苗種繁育園區(基地)建設
為了整體提升文昌水產苗種品質和從業人員的育苗技術水平,促進文昌種苗產業從重視產量到重視質量的轉變,優先支持現代化、規範化、標準化的苗種繁育基地建設項目,示範和推廣苗種繁育規範化操作技術,帶動全市乃至全省的水產苗種行業生產及管理水平的提高。計畫3年內優先支持3-5家現代化、規範化、標準化、規模化苗種“育繁推一體化”企業和重點水產苗種繁殖示範園區建設,通過提升生產條件,更新親本,提高水產良種的生產和供應能力,達到育苗設施標準化、繁育品種特色化、魚苗數量規模化。
(3)水產良種繁育技術與推廣體系
組織實施國家和省級漁業推廣項目,加大水產良種繁育技術示範和良種推廣工作。水產良種繁育技術與推廣體系扶持的環節和方向為:依託當地育苗場和養殖龍頭企業,進行親本更新換代,建設50個左右良種良法示範點,形成較為完善的良種良法推廣套用平台;重點圍繞魚類、海養對蝦、蟹類和海水貝類等名特優新水產等特色產業,培育30家左右的繁育推一體化、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水產種業企業,破解我市水產種苗企業“低、小、散、弱”的局面;開發、引進、繁育推廣一批高價值、高品質、具有發展潛力的優良養殖種類,建立主要苗種的規模化培育和養殖生產的技術體系;重點推廣國家審定的水產新品種、省級或國家發布的主推品種以及地方特色種類,推進水產良種化進程。
6.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在加大政府財政資金支持的同時,積極引導社會力量進入水產種業,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文昌市水產養殖及育苗產業3年擬投資3600萬元,財政總投資1400萬元(其中國家財政投資1000萬元,省級財政投資320萬元,市級財政投資80萬元),企業自籌2200萬元。項目資金重點支持國家級、省級原良種的育種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創新健康養殖方式,做大做強傳統優勢養殖產業;積極支持規模大、實力強、成長性好的企業、合作社和家庭漁場等引進先進技術、裝備和高端人才,開展商業化育種,綠色養殖,加快向“育繁推一體化”方向發展。
(1)扶持龍頭企業建設國家級、省級水產原良種場
計畫3年內總投資500萬元,其中:財政投入195萬元,企業自籌305萬元。扶持優勢龍頭企業建成國家級良種場1家,省級海水原良種場1-2家。建設內容包括:生產設施、管理設施建設和日常維護費用。其中生產設施包含有親本培育、保種、隔離、繁殖、廢水處理和輔助設施等;管理設施包含有辦公設施和設備、實驗設施和設備、檔案室、資料室、倉庫和冷庫等。
(2)扶持建設規模化、規範化優質苗種繁育園區
計畫3年內總投資500萬元,其中:財政投入195萬元,企業自籌305萬元。扶持良種良苗“育繁推一體化”園區1-2家。建設內容包括生產設施和管理設施。其中生產設施包含有人工育苗設施、生物餌料培養處理設施、水質監控系統、廢水處理和輔助設施等;管理設施包含有辦公設施和設備、實驗設施和設備、倉庫和冷庫等。
(3)推廣綠色養殖業
計畫3年內總投資1000萬元。其中:財政投入390萬元,企業自籌610萬元。財政資金的主要扶持環節為工廠化循環水養殖、池塘工程化循環水養殖等新型節能節地減排養殖模式,支持種養結合稻田養殖、海洋牧場立體養殖、離岸養殖等健康養殖模式,支持建設低成本、集中式、區域化水處理設施建設,推動水產養殖集聚區建設。
(4)扶持企業建設水產品深加工項目
計畫3年內總投資1600萬元。其中:財政投入620萬元,企業自籌980萬元。扶持培育更多水產品精深加工龍頭企業,鼓勵發展規模經營、精深加工,拉長漁業產業鏈條,加大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比重;逐步引導水產加工企業向相關區域集中。
7.效益分析
(1)經濟效益
通過未來3年對水產養殖及育苗產業重點方向的扶持,可產生經濟效益約為28.2億元,利潤約為5.9億元。其中:
--蝦苗水產苗種產業。年銷售收入12億元(1200億尾/年×100元/萬尾),利潤2.5億元(1400億尾/年×25元/萬尾)。
--熱帶海水魚類苗種產業。年銷售收入12億元(10億尾×1.2元/尾),利潤2.5億元(10億尾/年×0.25元/尾)。
--熱帶海水貝類苗種產業:年銷售收入1.2億元(15億粒/年×0.08元/粒),利潤3000萬元(15億粒/年×0.02元/粒)。
--良種親本:年銷售3億元(100萬對/年×300元/對),利潤6000萬元。
(2)社會效益、生態效益
--直接帶動就業,促進增收。對重點方向的扶持對加快文昌市水產養殖及育苗產業化和現代化進程、穩定提高農民收入都將產生積極影響。到2021年,可新增就業人數2千人,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元以上。
--有利於發展特色優勢主打產業,增強品牌效應。將做大做強南美白對蝦、石斑魚、東風螺和鮑魚等海水育苗優勢產業,促進產業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提高市場競爭力,打造品牌,拓展銷售市場。
--提高產品產量和品質,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項目促進文昌市海水孵化苗種的品質改善和數量增加,保障產業更好更快發展,將有力地推進區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民增收、產業增效,在我省海水育苗產業發揮示範作用。
8.環境影響評價
(1)養殖對環境的影響
形成漁業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養殖過程中漁業水域環境質量變壞和漁業水域環境中抗生素、農藥殘留兩大因素。漁業水域環境質量變壞主要是部分養殖單位和個人為了提高產量,片面追求高密度、高產量,導致在養殖方式上提高投餌量等,而殘餌、糞便的增加使池塘負荷量加大,提高了日換水量,從而造成富營養化水體的排放;同時生產過程中存在少量使用抗生素、激素等現象,殘留藥物的不斷積累在一定程度上會對水產養殖自身質量造成影響。
(2)設施升級改造對環境的影響
基建設施升級改造過程中不注意設定遮擋防護牆,產出許多粉塵,又無妥善處理措施或及時填埋,造成污染。尤其是反覆施工,重複建設更是加重了污染。
(3)防止或者減輕對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的要點
建立、健全水產養殖環境管理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嚴格執法。應借鑑先進的相關管理經驗,結合實際情況,儘快完善相關管理法律、法規,制訂水產養殖污染源治理標準,重點抓好餌料、漁藥的使用量及養殖廢水排放標準,切實規範各種養殖行為。對於任意排放或超標排放者,要嚴格執法,嚴懲不貸,確保全市水產養殖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建立、健全水產養殖環境監管系統,強化監督。建立完善養殖許可證制度,對規模化養殖場和養殖許可證發放數量加以限制,在發放前,要對養殖區域進行環境影響評估,確定養殖環境容量,確保養殖生產不會對周圍環境質量和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影響,避免盲目或超負荷的發展水產養殖生產。全市水產、水利、環保等各相關部門加強聯合,充分協調配合,加強對水產養殖全過程的監督管理,不斷完善水產養殖環境監管系統。
嚴格規範各類藥物的使用,加強病害防止受利益的驅動。禁止使用國家規定的違禁藥物或無生產許可的低質藥物,適時施行休藥期,尤其是捕撈前期,並積極引導開發針對性強、存留期短、高效低毒的新型無公害藥物。對於水產養殖病害,要以防為主,適時淨化水質,儘量選用較溫和的消毒劑。
加強綠化。植物除美化環境外,還具有調節氣候、阻擋、濾除和吸附灰塵,吸收大氣中的有害氣體等功能。
加強工地規範化施工。建築工地周圍設定硬質遮擋圍牆。在建築工程外側必須使用密封式安全網封閉,物料提升機架體外側應使用立網防護。在多層和高層建築施工過程中,嚴禁拋灑廢棄物。禁止在工地內熔融瀝青,焚燒油氈、油漆以及其它產生有害、有毒氣體和煙塵的物品。
加強生產用水的治理。採用物理、化學等方式減少污染物直排。通過上述措施,可減緩基地建設過程中對環境的不利影響。
四、資金籌措
根據我市三大優勢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目標,按照政府引導、企業主體、社會參與原則,逐步建立政府財政投入、企業自籌、社會參與、幫扶共建“四位一體”投入機制,多渠道、多角度解決“籌資”難題。項目總投資12300萬元,需要國家財政資金、省級財政資金、市級財政配套資金、企業自籌資金共同支持。資金籌措詳見表4-1。
表4-1資金籌措表
單位:萬元
年份
財政資金
自籌資金
投資合計
占總投資%
2019
1600
2400
4000
32.52%
2020
1800
2000
3800
30.89%
2021
1950
2550
4500
36.59%
總投資額
5350
6950
12300
100.00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明確主抓領導和專職工作人員,建立有效的組織機構和協調機制,嚴格按照規劃實施路徑,科學確定特色優勢產業和產區,抓緊制定和細化實施方案。及時建立項目建設目標責任制,分解任務,嚴格檢查考核。
(二)做好廣泛宣傳,營造良好氛圍
通過會議、電視、報紙、網路等多種形式,向民眾宣傳農業綜合開發扶持特定優勢產業的意義、作用,提高相關企業和民眾的認識水平,形成人人講開發、人人想開發的良好氛圍。
(三)強化項目管理,確保開發成效
在項目建設和項目的運行過程中要嚴格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與資金管理辦法,確保各項目建設達到規劃效果和社會發展效益。定期召開會議,研究解決產業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實現整體推進,確保本規劃順利、有效實施。制定詳細的優勢產業實施方案,嚴格按照計畫組織實施。在項目的資金、財務管理上,嚴格按照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管理辦法,實行“先建後補”制度,專款專用。
(四)強化培養人才,為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強化開發機構建設,增強開發的行政管理職能和服務意識。加強隊伍建設,加大農發系統幹部職工業務培訓工作力度,努力提高業務素質,增強工作和服務本領。組織實施新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努力把廣大農戶培養成有較強市場意識、有較高生產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現代農業經營者。
(五)培植龍頭企業,帶動農民增收
將繼續按照“圍繞產業扶龍頭,扶好龍頭強基地”的思路,選擇輻射帶動能力強、經濟效益好、市場競爭優勢明顯、科技含量高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予以重點扶持,使其做大、做優、做強,並使其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推動全市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農業綜合開發扶持農業優勢特色產業情況表(2019-2021年
序號
區縣
產業類型
具體品種
1
文昌市
椰子及深加工
文椰2號、3號等
2
文昌市
水產養殖及育苗
羅非魚、對蝦等
3
文昌市
文昌雞
文昌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