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摘體

文摘體也稱“摘要”體。指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所作的扼要摘述,或將若干文章、檔案、作品的主要內容摘取並匯集在一起的文體。文摘的特點是:不摻雜個人的評論和觀點,只重述原作的內容;保留原文的的基本精神;儘可能用原作的語言,最好整句地摘引,並按原文的順序,基本保持原文各部分的比例。撰寫文摘,關鍵在於掌握原書或原文的重點,壓縮篇幅。藉助文摘這種文體,更容易突出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的主要觀點,發揮更好的宣傳作用。

世界上“文摘”最早的記錄文字產生於公元前3600年前後的蘇美爾文明時期。那時的“文摘”刻寫在“泥版”上面。在希臘文化時期,開始有許多宮廷學者、文書等人利用館藏典籍進行抄寫、摘要、節錄等工作。這是世界範圍“文摘”文字化的開始。“文摘”一詞最早在拉丁文中出現,原意為“抽取”。後來該詞被歐洲各國引進並使用。在中世紀,歐洲許多君主國國王要求大臣在呈送報告時需附一份內容“摘要”置於卷首。可以說這是“文摘”宮廷化時期。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各國科學家在相互交換研究成果時,將“文摘”從宮廷移到了民間。從18世紀開始,第一批文摘刊物就呱呱墜地了,如《建設》、《環球一知識與娛樂》、《每月評論》等等。19世紀初,“單科學術型”文摘刊物應運而生。菲西那於1830年創辦了最早的《化學文摘》、《藥學總攬文摘》。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全世界文摘報刊包括我國的《集成報》在內,共約60多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