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背後的世界》是秀威資訊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一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文學背後的世界
- 作者:姚一鳴
- 出版時間:2013年6月3日
- 出版社:秀威資訊
- 頁數:310 頁
- ISBN:9789865915711
- 定價:370 元
- 裝幀:平裝
《文學背後的世界》是秀威資訊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一鳴。
《文學背後的世界》是秀威資訊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姚一鳴。內容簡介沈從文、俞平伯、周瘦鵑、曾樸等文人在社會歷史大環境下的生存選擇和思想是什麼? 掇拾曾經的歲月,鋪就心靈之歷程,知細節,品性情,追尋書本之外的歷史真相。他們是一...
背後的世界 《背後的世界》是連載於晉江文學城的小說,作者是水煙。內容簡介 普通而孤寂的少女在網路上被莫名其妙的扯進一個奇特的世界。被稱為‘The world behind’——背後的世界。這個世界的戰亂、兇殘讓少女無法接受,卻也慢慢的在無意識間成長著,哪怕面對的是曾經從未想像過的東西……
總體來看,本源論是把哲學本體論看作研究世界的起源及其構成的學問,從理論上來看,這樣的哲學本體論應該與文學研究關係不大,因為文學以及文學理論顯然都不把探討世界或者宇宙的起源作為自己使命(至於神話或者史詩中的“創世故事”顯然只是一種文學的想像,並無真正的科學價值)。另一些學者則把本體說成了本原。陸梅林...
《必得有此人,乃能有此詩:宋朝,文學背後的人生》是一本2023年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睿。內容簡介 宋朝三百年,人才輩出,群星閃耀。文採風流,與命運起伏相伴。文化巨人們在時代背景和個人境遇的變遷下,完成了各自的文學使命,也留下了風格鮮明的人生傳奇。“必得有此人,乃能有此詩。”一千年後...
19世紀下半葉產生於法國,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播至世界各地,在日本有重要影響。簡介 自然主義文學是西方現實主義文學發展到極致蛻變的產物,也是生物學與遺傳學等科學理論影響文學創作的結果。自然主義思潮持續的時間並不長,雖然“自然主義”一詞本身來自繪畫藝術領域,但是其成就基本只局限於文學領域。背景介紹 社會背景...
文字背後的心靈世界 《文字背後的心靈世界》是2013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施軍、李相銀。摘要 本書收錄了近40篇論文,論文研究對象主要是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著廣泛影響的代表性篇目,包括《故鄉》、《邊城》、《茶館》、《圍城》等古今中外文學經典。
《文字背後的心靈世界:中學語文名篇賞析》入選的近40篇論文是經過精心挑選的近十年的研究成果,論文研究的對象主要是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著廣泛影響的代表性篇目,包括《故鄉》《邊城》《茶館》《圍城》《詩經》《蘭亭集序》《桃花源記》《春江花月夜》《堂吉訶德》《飄》《復活》《套中人》等古今中外文學經典,或蘇教...
《普羅文學的政治性與世界性》是趙京華在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演講的講座。講座地點 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 關鍵字 普羅文學小林多喜二 魯迅 文學研究 組織單位 國家圖書館古籍館 主講人簡介 內容摘要 誕生於80年前的普羅文學名著、小林多喜二的《蟹工船》自2008年開始再次暢銷日本,受到掙扎於世界金融危機之下的...
《世界名著背後的故事(上下)》是2020年07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余鳳高。內容簡介 《克朗采奏鳴曲》里寫的就是托爾斯泰本人和他妻子索菲亞·貝爾斯之間的關係;《尋歡作樂》里的露西·甘恩即是毛姆的情婦;《夜鶯》里描寫的那隻夜鶯,即是有“瑞典夜鶯”之稱的女歌唱家珍妮·林德;小仲馬寫《茶花女》...
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流行開來的西方非理性哲學和現代心理學又為意識流文學創作提供了理論依據。法國哲學家柏格森(1859~1941)非理性主義強調直覺是認識世界本體的唯一根據。他認為,世界的本體是“生命衝動”,即“意識的綿延”。只有它才是宇宙運轉的惟一動力,客觀萬物無非其外在表現形式而已。因此,靠理性分析永遠不能把握...
斯特恩對小說形式的實驗引起20世紀俄國形式主義批評家的注意,《項狄傳》被認為是“世界文學中最典型的小說”。評論家指出20世紀小說中的意識流手法可以追溯到這部奇異的小說。18世紀中葉,英國發生了工業革命。許多作家對資本主義工業化發展給大自然和農村傳統生活方式帶來的破壞發出悲哀的感嘆,以大自然和情感為主題的...
" 也就是說,浪漫主義文學以強調想像來突出文學的目的在於表現理想和希望,以強調自然來突出文學應偏重於抒發個體的主觀感受和情緒,以強調象徵與神話來突出文學的隱喻性、表現性和誇張、奇特的藝術表現方式。這些特點,是浪漫主義文學共有的特徵。韋勒克指出浪漫主義的世界觀是一種自然觀,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說明,即...
19世紀80年代中期在法國正式打出旗號的象徵主義是對以孔德為代表的實證主義哲學和以左拉為代表的自然主義文學的反撥。在象徵主義者看來,實證主義只知機械的論證實際事物之間的因果關係,自然主義則側重遺傳和環境對人性形成的影響,這些都無法揭露藝術的本質。象徵主義者們主張發掘隱匿在自然界背後的理念世界,憑個人的...
”人文主義”一詞源自”人文學”(Studiahumanitatis),在文藝復興時期指古典學術的研究和重視人生現實的新思潮,當時的新文化人士則自稱為”人文學者”(humanista)。19世紀以後,歐洲學術界才開始用”人文主義”來稱呼這種社會思潮。人文主義的基本傾向是提倡”人道”以反對”神道”,提倡人權以反對君權,提倡個性解放...
《文學心鏡》是2008年聯合文學出版的圖書。內容介紹 每一位作家都是一個時代的見證,記錄作家身影則成了一件永無止盡的工作,謹以此書向所有作家獻上最高的敬意,感謝他們以文字豐富了時代的色彩。希望透過鏡頭,讓躲在文字中的作家影像一一浮現。他們用文字,感動了好幾個世代的讀者人心,也陪伴我們走過共同的...
以文學活動為研究對象,系統闡述文學活動的審美特徵和文學發展的歷史規律;反過來,對文學活動具有認識和實踐的雙重意義,為文學批評和文學史研究提供系統的價值體系和方法體系。與其它分支學科有著密切聯繫。以文學基本原理,概念範疇以及相關的科學方法為研究對象。文學活動的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讀者)規定了文學...
於是,讀者便會為典型的真實性拍案叫絕,形成一種震撼靈魂的審美激動,產生一種刻骨銘心的藝術感染,使人終生難忘。所以符合歷史尺度的真實性,歷來是典型塑造的最高追求,也是典型具有藝術魅力的第一位元素。巴爾扎克說:“獲得全世界聞名的不朽的成功的秘密在於真實。”值得說明的是,文學典型的真實性呈現的藝術魅力,...
改革開放以後,1978年先是《世界文學》發表了施康強翻譯的加繆的《不貞的妻子》,接著《外國文藝》發表了林青翻譯的薩特的《骯髒的手》,這是進入新時期後中國讀者接觸存在主義文學最早的兩部譯作。1980年4月15日薩特逝世,當時正值中國強調解放思想,撥亂反正,使得許多外國文學期刊競相介紹存在主義作品,出版界也緊緊...
“西部文學”概念的提出及其內涵的確定顯然也是基於文學的地域性力量和審美價值,尤其是當下社會經濟和文化出現了全球化的發展趨勢,重新檢討中國文學發展中的“本土問題”,在中國文學的世界性與本土性對話過程中,如何建立和尋求文學意義的生長點,創造多種可能性,成為當前文學研究和創作中的重大問題。應該說,西部文學...
傳遞愛與正能量。他們鮮活的面孔與豐富的人生閱歷,開闊的視野與成功範例,將啟迪我們的心靈與智慧。 璀璨的人生背後必定是持之以恆的艱辛付出。在文學藝術界的璀璨星空里,36位德高望重的文學家、藝術家將帶您走進文藝家的世界,傾聽他們內心深處的真情訴說,體味盛名背後的五味人生。
世界文學史上,沒有抽象文學這個名詞。抽象詩將改變這一格局。抽象詩將引領著抽象文學的誕生和啟程。抽象詩屬於抽象文學,是和抽象繪畫、抽象音樂真正處於同一陣營的藝術形式。抽象詩在文字的排列形式上和傳統的詩歌一致,但是在審美的方式上和抽象繪畫和音樂一致。抽象藝術審美的最主要的特徵就是主觀審美,是依靠讀者...
文學作品中的人物變成一個個沒有個性,沒有價值追求,沉湎於暫時的物慾感覺或性刺激的本能個體。人物的行動、語言,小說的敘述,淹沒於一種隨意的、無規則的行為流和語言流中。在這些作家的文本世界中,提供給我們的一個最大的特徵就是人物主體性的不斷失落,江臘生認為,這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人物迷失...
語言乃是人類文明最上乘的結晶,它如此精微,如此難以把握,如此透徹,又如此無孔不入,穿透人的感知,把人這感知的主體同對世界的認識聯繫起來。通過書寫留下的文字又如此奇妙,令一個個孤立的個人,即使是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時代的人,也能得以溝通。文學書寫和閱讀的現時性同它擁有的永恆的精神價值也就這樣...
62.《先鋒文學聚焦專欄》六篇,《小說評論》2001年第1—6期。63.《歷史中的內心活動》,《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第2期。64.《敘事的還原》,《當代作家評論》2001年第4期。65.《藝術的再度重構與智性的深層發掘》,《南方文壇》2001年第3期。66.《刑場背後的歷史》,《南方文壇》2001年第6期。67.《先鋒文學...
1988年初登文壇,著有長篇小說“鄉土與人”三部曲(《老大》《公敵》《芬芳錄》)、《老實街》《背後》《花局》,中短篇小說集《王樹的大叫》《背著愛情走天涯》《祭奠清水》等,總計900餘萬字。作品入選多種文學選本、文學選刊及中國有聲“70年70部·優秀有聲閱讀文學作品”,長篇小說《老大》曾在台灣出版,並...
文學研究在當代的重要轉向,即向文化研究的轉向,是後殖民主義出現的重大理論背景。1964年,在英國的伯明罕大學成立了“當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earch,CCCS),以及隨之出現的“伯明罕學派”,標誌著文化研究的正式出現。這一過程的倡導者首當提及英國學者雷蒙德·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