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經典系列:魯迅雜文經典全集

文學經典系列:魯迅雜文經典全集

“不過在戲台上罷了,悲劇將人生的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喜劇將那無價值的撕破給人看。譏諷又不過是喜劇的變簡的一支流。但悲壯滑稽,卻都是十景病的仇敵,因為都有破壞性,雖然所破壞的方面各不同。中國如十景病尚存,則不但盧梭他們似的瘋子決不產生,並且也決不產生一個悲劇作家或喜劇作家或諷刺詩人。所有的,只是喜劇底人物或非喜劇非悲劇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一面各各帶了十景病。” 讀魯迅先生的文章是要費些功夫才能感受到其中的魅力的,那些艱澀的文字往往帶給執們前所未有的啟發,字字珠璣,句句發人深省,每次品讀都能有所收益。 這本《魯迅雜文經典全集》收錄了魯迅先生的主要雜文作品,包括《》、《華蓋集》、《而已集》、《三閒集》等。雜文被認為最能充分體現魯迅先生的創作精神,魯迅先生不僅將雜文作為與各種不同論調鬥爭的武器,還描述了各種不同的文化現象和人物,有批判也有讚頌,有諷刺也有吶喊,其犀利大膽的文字,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擁有非常高的地位。 《魯迅雜文經典全集》由哈爾濱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文學經典系列:魯迅雜文經典全集
  •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 頁數:427頁
  • 開本:16
  • 品牌:出版社
  • 作者:魯迅
  • 出版日期:2013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841220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篇》、《而已集》、《三閒集》、《二心集》、《南腔北調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集外雜文》,這本《魯迅雜文經典全集》全面展示了中國文學大師魯迅的雜文,讓您可以充分領略大師的文學風采。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魯迅”是他發表《狂人日記》時使用的筆名。魯迅1898年入江南水師學堂學習,次年改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的礦務鐵路學堂,在那裡初步接受了進化論思想。1902年赴日留學,先入東京弘文學院,大量閱讀西方近代科學、哲學和文學書籍,並開始寫科學論文。1904年他入仙台醫學專科學校學習,不久棄醫從文。1906年回到東京,翻譯、介紹俄國、東歐和其他被壓迫民族的文學作品。並與周作人合作,翻譯出版了《域外小說集》,寫了《人的歷史》、《科學史教篇》、《文化偏至論》、《摩羅詩力說》等。

1909年回國,先後在杭州、紹興任教。辛亥革命爆發時,積極組織宣傳活動。1912年到臨時政府教育部任職。1918年5月,在《新青年》上發表了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從此一發不可收拾。1920-1926年,先後在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範大學任教;1926年赴廈門大學任文科教授:1927年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文科主任和教務長,10月,赴上海,開始了更加光輝的戰鬥歷程,1936年10月19日病逝於上海。

圖書目錄


題記3
我之節烈觀5
論照相之類13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19
未有天才之前22
論“他媽的!”25
從鬍鬚說到牙齒28
堅壁清野主義35
論“費厄潑賴”應該緩行39

熱風
隨感錄二十五49
隨感錄三十三50
隨感錄三十六54
隨感錄三十七55
隨感錄三十八56
隨感錄五十六 “來了”59
隨感錄五十八 人心很古61
隨感錄六十一 不滿62
隨感錄六十二 恨恨而死63
隨感錄六十三 “與幼者”64
隨感錄六十四 有無相通65
隨感錄六十五 暴君的臣民66
所謂“國學”67
即小見大69

華蓋集
咬文嚼字(一至二) 73
論辯的魂靈74
北京通信76
並非閒話79
補白82
並非閒話(二)88
並非閒話(三)91

華蓋集續編
小引99
無花的薔薇100
無花的薔薇之二104
“死地”107
空談109
無花的薔薇之三112
新的薔薇115
馬上日記117
馬上日記之二126

而已集
題辭133
黃花節的雜感134
革命時代的文學136
讀書雜談141
扣絲雜感146
新時代的放債法151
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153
盧梭和胃口166
文藝和革命169
擬豫言170

三閒集
匪筆三篇175
某筆兩篇177
無聲的中國179
“醉眼”中的朦朧183
革命咖啡店187
《吾國征俄戰史之一頁》188
柔石作《二月》小引190
流氓的變遷191
新月社批評家的任務192
書籍和財色193

二心集
序言197
“硬譯”與“文學的階級性”199
習慣與改革213
對於左翼作家聯盟的意見215
關於《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219
“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221
上海文藝之一瞥222
以腳報國232
新的“女將”234
宣傳與做戲235
知難行難236
“友邦驚詫”論238
答北斗雜誌社問240
風馬牛241
中華民國的新“堂·吉訶德”們243
“智識勞動者”萬歲244

南腔北調集
我怎么做起小說來249
談金聖歎252
由中國女人的腳,推定中國人之非中庸,
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253
又論“第三種人”257
偶成261
家庭為中國之基本263
真假堂·吉訶德264

偽自由書
觀斗269
電的利弊270
頌蕭271
從諷刺到幽默272
文學上的折扣273
中國人的生命圈275
“以夷制夷”276
新藥278
“多難之月”279
推背圖281
大觀園的人才282
不負責任的坦克車284
從盛宣懷說到有理的壓迫285
王化286
保留288
“有名無實”的反駁289
不求甚解291

準風月談
“吃白相飯”295
豪語的折扣296
踢297
“揩油”298
各種捐班300
四庫全書珍本301
“中國文壇的悲觀”302
幫閒法發隱303
登龍術拾遺305
由聾而啞306
男人的進化307
禮309
看變戲法311
雙十懷古312
重三感舊316
“滑稽”例解318
外國也有319

花邊文學
序言325
運命327
女人未必多說謊329
“京派”與“海派”330
論秦理齋夫人事331
古人並不純厚332
洋服的沒落334
朋友335
清明時節336
推己及人338
讀幾本書339
一思而行341
“此生或彼生”342
玩笑只當它玩笑(上)343
玩笑只當它玩笑(下)346
看書瑣記348
中秋二願349
考場三醜351
略論梅蘭芳及其他(上)352
略論梅蘭芳及其他(下)354
罵殺與捧殺355

且介亭雜文
序言359
運命360
儒術362
論俗人應避雅人365

中國語文的新生367
答《戲》周刊編者信368

且介亭雜文二集
書的還魂和趕造375
人生識字胡塗始376
隱士378
論諷刺380
幾乎無事的悲劇382
“文人相輕”384
再論“文人相輕”385
五論“文人相輕”——明術387
六論“文人相輕”——二賣390
七論“文人相輕”——兩傷392
“題未定”草(一至三)395
從幫忙到扯淡402
文壇三戶403

集外雜文
名字409
《絳洞花主》小引410
慶祝滬寧克復的那一邊411
記“楊樹達”君的襲來413
關於楊君襲來事件的辯證419

附錄421

後記426

文摘

並非閒話
凡事無論大小,只要和自己有些相干,便不免格外警覺。即如這一回女子師範大學的風潮,我因為在那裡擔任一點鐘功課,也就感到震動,而且就發了幾句感慨,登在五月十二的《京報副刊》上。自然,自己也明知道違了“和光同塵”。的古訓了,但我就是這樣,並不想以騎牆或陰柔來買人尊敬。三四天之後,忽然接到一本《現代評論》十五期,很覺得有些稀奇。這一期是新印的,第一頁上目錄已經整齊(初版字有參差處),就證明著至少是再版。我想:為什麼這一期特別賣的多,送的多呢,莫非內容改變了么?翻開初版來,校勘下去,都一樣;不過末葉的金城銀行的廣告已經杳然,所以一篇《女師大的學潮》就赤條條地露出。我不是也發過議論的么?自然要看一看,原來是贊成楊蔭榆校長的,和我的論調正相反。做的人是“一個女讀者”。
中國原是玩意兒最多的地方,近來又剛鬧過什麼“琴心是否女士”。問題,我於是心血來潮,忽而想:又搗什麼鬼,裝什麼佯了?但我即刻不再想下去,因為接著就起了別一個念頭,想到近來有些人,凡是自己善於在暗中播弄鼓動的,一看見別人明白質直的言動,便往往反噬他是播弄和鼓動,是某黨,是某系;正如偷漢的女人的丈夫,總願意說世人全是忘八,和他相同,他心裡才覺舒暢。這種思想是卑劣的;我太多心了,人們也何至於一定用裙子來做軍旗。我就將我的念頭打斷了。
此後,風潮還是拖延著,而且展開來,於是有七個教員的宣言。發表,也登在五月二十七日的《京報》上,其中的一個是我。
這回的反響快透了,三十日發行(其實是二十九日已經發賣)的《現代評論》上,西瀅先生就在《閒話》的第一段中特地評論。但是,據說宣言是“《閒話》正要付印的時候”才在報上見到的,所以前半隻論學潮,和宣言無涉。後來又做了三大段,大約是見了宣言之後,這才文思泉湧的罷,可是《閒話》付印的時間,大概總該頗有些耽誤了。但後做而移在前面,也未可知。那么,足見這是一段要緊的“閒話”。
《閒話》中說,“以前我們常常聽說女師大的風潮,有在北京教育界占最大勢力的某籍某系的人在暗中鼓動,可是我們總不敢相信。”所以他只在宣言中摘出“最精彩的幾句”,加上圈子,評為“未免偏袒一方”;而且因為“流言更加傳布得厲害”,遂覺“可惜”,但他說“還是不信我們平素所很尊敬的人會暗中挑剔風潮”。這些話我覺得確有些超妙的識見。例如“流言”本是畜類的武器,鬼蜮的手段,實在應該不信它。又如一查籍貫,則即使裝作公平,也容易啟人疑竇,總不如“不敢相信”的好,否則同籍的人固然憚於在一張紙上宣言,而別一某籍的人也不便在暗中給同籍的人幫忙。了。這些“流言”和“聽說”,當然都只配當作狗屁!
但是,西瀅先生因為“未免偏袒一方”而遂嘆為“可惜”,仍是引用“流言”,我卻以為是“可惜”的事。清朝的縣官坐堂,往往兩造各責小板五百完案,“偏袒”之嫌是沒有了,可是終於不免為胡塗蟲。假使一個人還有是非之心,倒不如直說的好;否則,雖然吞吞吐吐,明眼人也會看出他暗中“偏袒”那一方,所表白的不過是自己的陰險和卑劣。宣言中所謂“若離若合,殊有混淆黑白之嫌”者,似乎也就是為此輩的手段寫照。而且所謂“挑剔風潮”的“流言”,說不定就是這些伏在暗中,輕易不大露面的東西所製造的,但我自然也“沒有調查詳細的事實,不大知道”。可惜的是西瀅先生雖說“還是不信”,卻已為我輩“可惜”,足見流言之易於惑人,無怪常有人用作武器。但在我,卻直到看見這《閒話》之後,才知道西瀅先生們原來“常常”聽到這樣的流言,並且和我偶爾聽到的都不對。可見流言也有種種,某種流言,大抵是奔湊到某種耳朵,寫出在某種筆下的。
但在《閒話》的前半,即西瀅先生還未在報上看見七個教員的宣言之前,已經比學校為“臭毛廁”,主張“人人都有掃除的義務”了。為什麼呢?一者報上兩個相反的啟事已經發現;二者學生把守校門:三者有“校長不能在學校開會,不得不借鄰近的飯店招集教員開會的奇聞”。但這所述的“臭毛廁”的情形還得修改些,因為層次有點顛倒。據宣言說,則“飯店開會”,乃在“把守校門”之前,大約西瀅先生覺得不“最精彩”,所以沒有摘錄,或者已經寫好,所以不及摘錄的罷。現在我來補摘幾句,並且也加些圈子,聊以效顰——
“……迨五月七日校內講演時,學生勸校長楊蔭榆先生退席後,楊先生乃於飯館召集校員若干燕飲,繼即以評議會名義,將學生自治會職員六人揭示開除,由是全校譁然,有堅拒楊先生長校之事變。……”
《閒話》里的和這事實的顛倒,從神經過敏的看起來,或者也可以認為“偏袒”的表現;但我在這裡並非舉證,不過聊作插話而已。其實,“偏袒”兩字,因我適值選得不大堂皇,所以使人厭觀,倘用別的字,便會大大的兩樣。況且,即使是自以為公平的批評家,“偏袒”也在所不免的,譬如和校長同籍貫,或是好朋友,或是換帖兄弟,或是叨過酒飯,每不免於不知不覺間有所“偏袒”。這也算入情之常,不足深怪;但當佩佩而談之際,那自然也許流露出來。然而也沒有什麼要緊,局外人那裡會知道這許多底細呢,無傷大體的。
但是學校的變成“臭毛廁”,卻究竟在“飯店招集教員”之後,酒醉飯飽,毛廁當然合用了。西瀅先生希望“教育當局”打掃,我以為在打掃之前,還須先封飯店,否則醉飽之後,總要拉矢,毛廁即永遠需用,怎么打掃得乾淨?而且,還未打掃之前,不是已經有了“流言”了么?流言之力,是能使糞便增光,蛆蟲成聖的,打掃夫又怎么動手?姑無論現在有無打掃夫。
至於“萬不可再敷衍下去”,那可實在是斬釘截鐵的辦法。正應該這樣辦。但是,世上雖然有斬釘截鐵的辦法,卻很少見有敢負責任的宣言。所多的是自在黑幕中,偏說不知道;替暴君奔走,卻以局外人自居;滿肚子懷著鬼胎,而裝出公允的笑臉;有誰明說出自己所觀察的是非來的,他便用了“流言”來作不負責任的武器:這種蛆蟲充滿的“臭毛廁”,是難於打掃乾淨的。丟盡“教育界的面目”的醜態,現在和將來還多著哩!
五月三十日
P79-82

後記

魯迅雜文的題材是廣泛的,但他每有所作,都把眼光的焦點對準人心、人情和人性。無論披羊皮的劊子手,還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道貌岸然者,抑或是拉起虎皮大旗虛張聲勢不做實事的假革命者,以及那些卑怯的貪婪的沒有長遠眼光的被壓迫者,他的筆都是直指每個“人”的靈魂。
魯迅把人分為主子、奴隸和奴才,在他的眼中,女性和男性是平等的,應以解放自己,獲得人的價值,做自己命運的主人來尋求生之道路,來反抗同族和異族的壓迫、屠戮、奴役、敲詐、掠奪和刑辱。他說:“生命是我自己的東西,所以我不妨大步走去,向著我自以為可以走去的路;即使前面是深淵、荊棘、峽谷、火坑,都由我自己負責。”不僅如此,他對青年的指導也是誠懇的,熱忱的,極其負責任的,“向青年說話可就難了,如果盲人瞎馬,引入危途,我就該得謀殺許多人命的罪孽。所以我終於還不想勸青年一同走我所走的路;我們的年齡,境遇,都不相同,……那么,我只可以說出我為別人設計的話,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溫飽,三要發展。有敢來阻礙這三事者,無論是誰,我們都反抗他,撲滅他!可是還得附加幾句以免誤解,就是:我之謂生存,並不是苟活;所謂溫飽,並不是奢侈;所謂發展,也不是放縱。”
魯迅的雜文又多是批評的,批評出於不滿,不滿也出於對生命追求完善的天性。因此他的雜文又是否定性的,但是這種否定又是以有所肯定為背景,並非某些人所識的魯迅的雜文多是“罵人”。他說:“在現在這‘可憐’的時代,能殺才能生,能憎才能愛,能生與愛,才能文。”(《七論“文人相輕”——兩傷》),只有讀懂了這些,我們才能懂得魯迅靈魂深處對於我們中國人和全人類的大愛。
讀魯迅的雜文,常常能發現文字精練、內涵精闢的“煉語”,令人拍案叫絕,過目不忘,這是對我國新文化堅實而深厚的建設。“待到偉大的人物成為化石,人們都稱他偉人時,他已經變了傀儡了。”(《華蓋集續編·無花的薔薇》)“運命並不是中國人的事前的指導,乃是事後的一種不費心思的解釋。”(《且介亭雜文·運命》)
然而,權力掩蓋現實的黑暗,扭曲甚至力圖抹殺生命的殘酷,迫使著魯迅的雜文產生變奏,曲折,諷刺,反語,隱蔽,話裡有話,帶著憤懣,使先生的思想也有些偏激,本意有些隱晦,讀時會有一些不易理解,文中會儘可能給予註解,只求對讀者有所幫助。
在魯迅五十五年的生命歷程中,創作的雜文集達十六本之多。本書從先生眾多的集子中挑選一些為大家所共認的經典作品編輯成冊,衷心希望能得到讀者、同人及專家的批評和建議。
編者
2011.6.22

序言

文藝的大眾化
文藝本應該並非只有少數的優秀者才能夠鑑賞,而是只有少數的先天的低能者所不能鑑賞的東西。
倘若說,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么,推論起來,誰也不懂的東西,就是世界上的絕作了。
但讀者也應該有相當的程度。首先是識字,其次是有普通的大體的知識,而思想和情感,也須大抵達到相當的水平線。否則,和文藝即不能發生關係。若文藝設法俯就,就很容易流為迎合大眾,媚悅大眾。迎合和媚悅,是不會於大眾有益的。——什麼謂之“有益”,非在本問題範圍之內,這裡且不論。
所以在現下的教育不平等的社會裡,仍當有種種難易不同的文藝,以應各種程度的讀者之需。不過應該多有為大眾構想的作家,竭力來作淺顯易解的作品,使大家能懂,愛看,以擠掉一些陳腐的勞什子。但那文字的程度,恐怕也只能到唱本那樣。
因為現在是使大眾能鑑賞文藝的時代的準備,所以我想,只能如此。
倘若此刻就要全部大眾化,只是空談。大多數人不識字,目下通行的白話文,也非大家能懂的文章;言語又不統一,若用方言,許多字是寫不出的,即使用別字代出,也只為一處地方人所懂,閱讀的範圍反而收小了。
總之,多作或一程度的大眾化的文藝,也固然是現今的急務。若是大規模的設施,就必須[需]政治之力的幫助,一條腿是走不成路的,許多動聽的話,不過文人的聊以自慰罷了。
魯迅
一九三○年三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